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40-50(第13/15页)
着手, 一时也不知是什么礼节,忙让下人看座看茶:“几位大人见谅, 我们太太前儿没了, 现下家中忙乱。”
那几位公公也还客气, 只在门房处坐着, 交代常安,“你们去和林小探花说一声,让他收拾停当出来接旨。”
公公也是头一遭遇见这样的事, 皇权总比母孝大,林如海最好是规规矩矩按品大妆来接旨, 免得落人口实。
过得约莫两刻钟, 但见林如海穿着官袍迈着方步出来,后面跟着穿上诰命衣裳的贾敏, 林家往来迎候的下人皆腾挪开来,一排排跪在主子后面,恭听圣旨。
京中来的旨意大半篇是在赞林如海孝顺,最后图穷匕见, 念及林如海是国之贤才云云,命他孝期一满便还朝当值。
林如海双手接旨, 恭谨的将圣旨请入林家祠堂供奉,礼节挑不出纰漏,复又请公公往主院去。
几个公公到林家太太灵前致哀, 打头的掌事公公见林如海家如今是真真只剩他们夫妻二人, 又那么年轻, 十分同情,真心实意宽慰他:
“林探花节哀,世事无常,但圣上一直念着你,不过如今……探花郎须得写封折子陈情。”
圣上有隆恩浩荡,能念着的进士就没几个,可惜林小探花时运不济,林家老爷和太太走得这样早。
看着弱不胜衣的模样,真真可怜呐!
林如海已经换回粗布麻衣,这几日熬得人又清瘦下去,看着风吹就倒,摇摇欲坠。
向公公施礼作揖:“承蒙圣上厚爱,如海不甚惶恐,有劳公公了。”
那公公还没从林如海一家子都可怜的感慨中回过味,捏着拂尘,细声细语又问他:“林探花可还记得我?”
林如海真对这些公公没什么印象,他在翰林院不久,又不常往六部走动,只得如实道:“下官瞧着公公面善,只是下官在宫中时日短,没将人认全。”
大公公捧着茶盏,看着院子内那一株盛放的海棠飘落花雨纷纷扬扬,目光悠远。
“那年你送折子的时候,杂家就在外面守门,你一去之后,咱们翰林院中,就没这么俊俏的翰林了。唉!天意如此,探花郎还请好生珍重。”
莫说是圣上,就连他也挺想小探花回去,宫中无聊得紧,难得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人儿。
掌事公公自认有几分品度圣上心思的能耐,在这些大臣中,圣上是很喜欢林小探花的。毕竟对着那些一品大员,当皇帝斗智斗勇,有时还会占着下风。
对着这样年轻的小探花,一来长得俊,就像宫女送去插瓶的鲜花,看着就叫人心情好,再来林如海在官场上很嫩,圣上觉着容易掌控,没那么多戒心,反而自在。
林如海躬身再次谢过掌事公公的挂念,他忖度着这几位公公应当不只为传旨而来,肯定还有天家之事。
而且是皇帝陛下的私事,极有可能是宫里进贡的丝绸生意要换人家,又或者安排圣上私服出游接驾,都有可能,不过林如海身上背着母丧,与他无关。
嬷嬷送来贾敏封好的银子和几色礼物,几个公公也不推辞,见林家忙着办丧,旨意已到,他们便不叨扰,一齐走了。
林如海送走京中来人,暂时也腾不开身,只等晚间掌灯以后,才回到书房提笔写表陈情,叩谢圣恩。
江南一地的官员乡绅,听说圣上身边的公公亲自传旨召林如海进京,一面可惜林家太太死的不是时候,一面也不敢再看轻林家,林如海这么不声不响回家三载,圣上还记着呢!
*****
荣国府中得了这桩消息,一片愁云惨淡,贾母满心想着林如海应该能进京,若是林家太太愿意往京城来,她总算能见一回女儿。
偏生就是这个当口,林家又是三年的孝!
崔氏挺着五六个月的肚子,立在贾母身边,也跟着愁眉不展。
“大爷打听到宫里的公公说,圣上召他回京的旨意都送到门口了,不想又遇到丧事,唉!我们林姑爷才多大年纪,这么孝顺一个人,林家老爷和太太也宽厚。”
贾母自己守寡时候,也料不到贾代善会走得这么早,只能自我安慰,对下首的小辈们道:
“所谓生死有命,谁能料到呢?还是姑爷争气,这么小的年岁把功名挣到,兴许就应在这上面。”
林家老爷和林家太太,在归西之前看见儿子连中二元、再中探花,就算到了九泉之下见到林家的列祖列宗,也能交差。
只是江南就剩下两个半大的孩子,日子该怎么过?虽然在贾母心里,林如海这个女婿,比贾赦和贾政都可靠,毕竟年岁摆在那儿啊!
贾政见母亲愁眉不展,也开口劝道:“母亲不要忧心,妹夫再过几年,也只有二十多岁,正当其时,年岁小在官场上反而叫人看轻。”
贾赦睥了弟弟一样,很不赞同,林如海就算年纪小,在官场上谁敢看轻他!
贾赦道:“什么正当时,他再过三年回来,还是嫩得很,你瞧瞧今年会试榜上那些,最年轻一个还是姑苏的苏探花,还不是比妹夫大好几岁。”
贾政被哥哥贾赦夹枪带棒的话呛得还不了口,谁叫自己没有林如海这样读书的本事呢?
贾瑚扯扯贾赦的衣袖,小心问他:“父亲,林家姑父和姑姑还不能来吗?”
贾赦一把将儿子捞过来,让他坐在自己膝盖上,这几年儿子长高好多,再长一点,他这个当爹的就不能抱咯。
贾母看着孙儿,眼中满是慈爱,招招手让他过来身边坐,贾瑚又从父亲身上下去,坐在贾母身边。
贾母摸摸孙儿红扑扑的小脸:“不能,你林姑父还要等三年呢!”
贾瑚小大人一样,看看母亲,又摸摸自己的头顶:“唉!那个时候我都有兄弟,他也会喊姑父了!”
贾赦纳的姨娘养下的姑娘夭折,屋里一直没什么动静,好些日子崔氏才又怀上一个,贾瑚成日里念着要个兄弟,贾母也想要个孙儿,便由着贾瑚念叨。
贾珠现下只得两岁多,诸事不达,这个时候没抱出来。贾母问过一回那些人去江南吊丧,留着贾瑚在自己这边吃饭,就叫众人散了。
崔氏身子重,从贾母院子里回来就一直靠在软枕上歪着,想到贾敏嫁过去,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是连年的守孝。
她怀着孩子,比往日更容易伤感,捏着帕子掉了几滴泪。
“妹妹这么小嫁过去,经过一回事,如今又是一回,肯定熬得慌……前儿还写信来要我保重身子,也不知最近如何……”
贾赦进屋来就听见妻子在那儿哭,他原本最烦女子哭哭啼啼,但听见崔氏心疼小妹,心里也跟着软和几分。
进去好声好气哄她道:“奶奶也要保重身子,不然妹妹写的信,不就白费了?”
崔氏也不好在贾赦跟前哭,收了泪水,心里仍旧不太舒坦,后面贾瑚回来,在她跟前读了几页书,方才好些。
贾政院中却是另一番光景,崔氏有了身子之后见过红,家中现在是王夫人管家。
从贾母那边回来,贾政嘱咐过一回妻子,这次去江南的人手一定要可靠,方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