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对照组女屠夫娶了赘婿首富[七零]》 33. 第 33 章 感情突飞猛进,方庆报应……(第2/5页)
因此在上班的空闲时间里,会注意到最近有什么新的话剧演出,或者县里有什么好吃的饭馆适合约会的。
苏桃与他又约过两次会,渐渐地对红色样板戏的兴趣降下来了。她可不愿意隔三差五约会就看红色样板戏,这事她跟孙凤霞和王灵芝说过,被俩嫂子取笑坏了。
“再好的样板戏我都不想看了。”苏桃在摊位上跟下了班想要约她的林赋归说:“嫂子们都笑话咱俩没情调,咱村里每个月都放电影,全是样板戏,还说咱们白花钱。”
林赋归关注半个月县剧院的演出,兴致勃勃地掏出票给苏桃看。
“《雷雨》!”苏桃兴奋地快要跳起来,跟林赋归说:“这不是教师节给老师的票吗?你怎么弄到手的?”
林赋归也不卖关子说:“县高在我单位订了香肠给优秀教师的,正好订购的领导有多余的票就给我们单位的人看。我就找我们主任要了两张。”
实际上是他要帮着养殖科师傅多做半个月的养殖观察报告,不然他们科里也就四张票,是轮不到他一个学徒工的。
苏桃虽然不知内情,也知道这种票是很难弄到手的,情不自禁地往林赋归脸颊上吧唧一口。
哪想到林赋归已经不是前段时间的林赋归了,他被亲了左边脸,又趁没人注意到他们,就把右边脸凑了过去,大有不啃一口就不带你去看的架势。
苏桃真还以为他俩在摊位后面的小动作没被人看到。对面的张大爷老神在在地喝着茶,跟聊天的苏屠说:“你家这俩小两口可够甜的啊。”
“谁没个年轻时候呢。”苏屠笑着说,转头眯上眼睛,真是没眼看。
苏桃最近生意不错,孙凤霞和王灵芝时不时帮她搭把手,但也不是长久的办法。她看着还有点时间,瞧着剩下的卤菜不多。就用粉笔把摊位上的小碳板的价格改成特价。夏天这些东西留不得,便宜卖总比馊了强。
她本身卖的就实惠,这回一见特价了,本在边上买肉的顾客也拎了两袋走。很快剩下的卤菜被卖的一干二净。
苏桃来不及数钱,正好王灵芝在她边上,就把装钱的小包往王灵芝怀里一塞说:“帮我带回去啊,晚上我就不回去吃饭了。”
知道小妹最近跟林赋归俩人蜜里调油,王灵芝笑着答应了。
林赋归骑着自行车轻车熟路地带着苏桃到了县剧院。由于这次是给教师节的福利,县剧院门口聚集的学生不如前两次多。不少穿着列宁装的女性教师和中山装的男性教师等候在门口,与穿着衬衫领布拉吉的苏桃格格不入。
“小桃子穿花衣。”林赋归偷偷在耳边跟苏桃说。这里的‘花衣’指的就是布拉吉连衣裙。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时尚方便的布拉吉深受‘小资阶级’厚爱。当显然与穿着列宁装的严肃女性们相比有些格格不入。
加之苏桃的长相娇美,特意打扮约会,顿时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苏桃尽量不在意落在身上的视线,想着还是年轻学生们的思想比较单纯。她跟林赋归两人看完《雷雨》一扫进来时的不爽快,兴致勃勃地交流着雷雨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雷雨》本身就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没有经过改编与‘美化’,原汁原味的剧情看的苏桃入迷,等她回过神站在剧院门口,突然听到有人唤住他们。
林赋归也转过头,看到一个中年女性。她身后跟着一帮气质不错的年轻姑娘。这位中年女性走过来,先审视了一遍苏桃的身材,礼貌不失客气地说:“同志你好,我是县文工团的团长张卫东,想问问你有舞蹈基础吗?”
苏桃诧异地看了林赋归一眼,回答道:“张团长你好,我叫苏桃。这位是我的丈夫林赋归。”对于对方开门见山的询问,苏桃也直截了当地说:“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学舞蹈,平时对这方面也没有关注。”
张团长很遗憾地说:“要是没有舞蹈基础,你个人条件再好也来不及了。我们文工团不少姑娘都是三四岁开始学习,底子打的很好。”
听到她是文工团的领导,苏桃与林赋归两人相视一眼没多说话。
张团长好不容易在县城里发现个苗子,可惜地叹口气。看到他们手里拿着《雷雨》的票根,感兴趣地说:“你们是哪所学校的学生吗?我们最近也在抓团内的文化素养,经常会带人道这里看话剧。对了,相见就是缘分,我这里有一本原文的《哈姆雷特》是上个月的暑假剧。你要是有兴趣就拿过去看吧,反正我们也都是不认识几个英文字母的。”
原版英文的《哈姆雷特》在这个时代太过珍惜,许多外来书籍在头几年被毁的差不多了。想必是上层领导人们相互往来交流的不错,逐渐对文化管控方面放松了些,但也是要经过许多部门的努力和监督。能够层层检验过关到手的这本书,显得难能可贵。
林赋归冲苏桃点点头,苏桃正要伸手接书,就听到张团长身后有个阴阳怪气地声音说:“我在后面看的眼熟,原来是市集买卤菜的啊。”
张团长皱着眉往身后瞧见小豫挽着晓丹的胳膊,想要把晓丹往前面拽。晓丹不知怎么地不愿意,推三阻四地抽出手。听到小豫的话,晓丹嘴巴瘪了瘪。
“我还以为你们还是学生呢。”张团长不知有没有听出小豫话里的讽刺,打着圆场说:“咱们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看来也提高了不少。不过小豫啊,你这样叫人不礼貌,重新过来打个招呼。”
小豫也不扭捏,走上去前来笑嘻嘻地跟苏桃说:“阿姨好啊。”
苏桃眉头一挑,还没反讽过去,就听张团长批评道:“你这是什么称呼?人家跟你差不多大。”
小豫正想说晓丹说过的解释,反正结婚的女人是妇女,她们还是少女。晓丹在她身后拉了拉她,客气地跟林赋归打声招呼:“林大哥你也来了。”
林赋归的注意力显然都放在苏桃身上,无视了她的话。
晓丹咬咬下唇,千言万语都憋在心里。在对文工团有生杀大权的张团长面前她还得保持懂事端庄的人设。
她过来时看到张团长给苏桃递过去的《哈姆雷特》,这本书是她最近疯狂迷恋的,特别想要得到手。知道县剧院的领导给了张团长一本,还犹豫着要不要找张团长借来看看。后来得知是全英文版的有自知之明地放弃了。
想她们这样学艺术的,文化方面比不上天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常用的基本字词在文化课上学过一些,还是自认为比卖卤菜的村妇强。
晓丹此时此刻觉得苏桃就是她的克星。她喜欢的男人被苏桃先得到手,她想要的原文书也被苏桃先得到手。
她心里不服气,嘴巴上自然会暗暗讽刺:“团长,您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我认识这位姐姐,她每天就在市场上跟杀猪的一家人一起待着,哪有时间看书啊。更何况她自己还有个卤菜摊,每天生意很好,都没工夫学习。您就算给中文书给她她未必认识几个字,您还把英文书给她——”
苏桃打断她茶里茶气的发言,随手翻看《哈姆雷特》原文念到:“‘there’saspecialprovidenthefallofasparrow。’”
流畅的英伦腔一念出来,不光是晓丹、小豫她们,就连站在一边的林赋归都震惊不已地望向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