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红楼]林氏有女》 79. 糊弄学初级学者胤祐 “我可怜的姑娘,……(第2/3页)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马匹飞奔而去,胤禟挠挠头皮,一步三回头。
却不知胤祐回到家后对林茈玉推崇备至:“福晋还有什么胡说八道的巧法子,跟爷说说。”
林茈玉摸摸自己额头,再摸过来:“没烧啊。”
没有处在风暴中心的人害怕被风暴波及,处在风暴中心的人却不想离开这漩涡,甚至还想往更深处扎。
佟妃的病症随着康熙回京痊愈,三妃也收起明争改为暗斗,因为她们的理智很清楚,无论儿子、孙子、乃至她们全族都系在康熙一人之心,惹恼康熙便是有十个“福女”都没用。
朝堂上明珠、索额图历来不和,一个要撑着直郡王压过太子,一个憋着劲要太子反杀。往常两方斗争都是拿朝堂事务,这次换成薛宝钗,本质上并无差别,只看谁手中筹码更多。
于是他们一方扛着社稷大旗力挺太子,一方把其他皇子夸个遍,顺便把芝麻绿豆的屁事都拿出来转移注意力。雪花似的折子就差把畅春园的前、后湖给填满。
胤祐每次进园子,不仅要提心吊胆躲着其他兄弟、大臣过来搭话,还时不时能听见康熙在殿里骂人。
老九成亲那天,他拉着林茈玉去贺喜完就走,屁股都没坐热。回到家满屋子转:“皇阿玛什么时候给姓薛的赐婚,怎么还不赐婚?别管赐给谁,快赐了吧!”
林茈玉被他转的眼晕:“我母亲快进京了。”
“你母亲?”胤祐停下脚步,咂摸嘴。“住在贝勒府?”
“自然不是,林家又不是没有宅院。何况瑾哥儿还在外头,母亲进京约莫还有为瑾哥儿挑亲的意思。”
“你之前说,那癞头和尚往荣国府去了?”
“是啊,但你说不关咱们的事,不要插手也不要插嘴,怎么好端端又提起来?”
“姓薛的说癞头和尚曾经赠她奇方,若她忽然重病将死,你说和尚会不会出现救她?”
“这……”
这个问题把林茈玉难住了。在整个故事中,和尚、道士帮过的人只有三个,分别是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至于别人,他们都是眼睁睁看着人家家破人亡,才出来充高人大师。
帮贾宝玉,是因为贾宝玉就是来享受人间富贵的,而且还是他们送来的。帮王熙凤,大概是因为不能让她在贾府未败的时候疯癫致死,要让她体会过所有的心酸苦难才能死。帮薛宝钗治咳嗽,就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肯定不是因为心善。
胤祐带着几分期待想要听到答案,但见林茈玉眉头紧锁,他先叹口气:“算了,即便知道爷也不会去插手,不用想了。今晚吃什么?”
“想吃乳酪。”
“走,吃去。”
横竖跟宫里那个位置无缘,想那么多除了让自己变得烦恼,半点用都没有。有这空闲时间不如想着怎么办好差事,将来往手上多扒拉点兵权,这才是最实在的。
他们两个抛下问题走了,但他们能想到的事情别人自然也能想到。
此时众人的目光大多在宫里和康熙身上,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相救贾宝玉的事暂时还没有传开,但只要传开,和胤祐抱有相同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若真的借机抓住和尚、道人,薛宝钗还有什么筹码?所以她哄着元春,务必将贾宝玉被救的消息锁死。
元春在贾母身边长大,文采、教养都像贾母,但随着年岁渐长,她的性情却越发像王夫人。
“宝玉含玉而生,又得神仙相救,此乃大机缘,为何不能说?”
“贵人细想,我与甄氏、林氏,无论身上多少机缘福运,将来总要尽数归了皇家。可宝玉身为男儿,出身国公府,有贵人这样的姐姐,若再将神仙的话传出去,岂不会引人嫉恨?”
见元春陷入思索,薛宝钗又道:“何况古往今来,文王梦白虎、赤帝斩白蛇,哪个不是天降祥瑞?除非宝玉也归了皇家,否则这话万不敢说的。”
“宝玉如何归皇家?”
“如何归不得?他是公府嫡子,待娘娘诞下龙子封嫔、封妃,替宝玉求娶个宗室格格,何难之有?”
金玉良缘到底还是薛宝钗心头的一根刺,当初多么迫不及待解开排扣将金锁捧给贾宝玉,今天她就多么迫不及待甩开,那锁更是早已收到箱子最底层。趁早彻底抹去这宗痕迹,将来才好放开手脚。
元春心中微动:“封嫔、封妃谈何容易。你瞧这宫里除了几个妃位娘娘,谁还能说上话?”
“贵人且宽心,待你我细细盘算。”
她们二人盘算,还不忘将消息递回贾家寻求配合,王夫人喜上眉梢大力支持,贾母也没说什么。
林黛玉偶然得知,眉头紧锁想要劝劝,但还不等她行动,贾政被免职的消息传回来。
“知道了,你去吧。”打发走传话丫头,她呆愣半晌,视线落在面前写字的贾兰和巧姐儿身上。
贾兰是正经读书的年纪,但他上了一年学后也不大去,反而是李纨教导居多,偶尔在李纨的示意下还会来找林黛玉请教。他年纪小又是子侄辈,倒不怕人说闲话。
巧姐儿则是学着贾兰胡乱勾画,画在衣裳上的比宣纸上多。
“姑姑,我写好了。”
贾兰拿着写好的字过来,林黛玉一瞧,点头。
“越发有你母亲字中的韵味,只是这篇抄两遍就罢,你且把我昨日给你的两本书仔仔细细看过,若有不懂可以问你母亲或我。另每日将感悟写出来,等全书读完再回头看过,自会有新明悟。”
“我知道了,多谢姑姑。”
看着他回去坐好认真读书,林黛玉不由感慨贾珠后继有人,然后叫雪莹把巧姐儿抱过来:“姑姑教你绣花好不好?”
“好。”
陪嫁里不仅有衣裳,还有其他许多绣品,林黛玉挑个不大要紧的枕套出来,一边绣叶子一边给巧姐儿讲解怎么拿针。
傍晚平儿来接巧姐儿,就见她们姑侄三个相处甚好:“他们两个时常过来,辛苦林姑娘了。”
“他们两个乖巧,又不吵闹打搅,有什么辛苦?二嫂嫂快到日子,若不便将姐儿放在这边也使得。”
“哪里就那样忙?我们院子如今宽敞着呢。”都去巴结王夫人,这边可不就宽敞了?
二人对视,视线一触即分。
“那我就先把姐儿带回去。时候不早,兰哥儿也回去吧,方才还瞧见大奶奶回去了。”
说完,平儿抱着巧姐儿行礼告辞。巧姐儿窝在平儿怀里,一只手拎着她的“大作”,后面奶娘、丫头跟着。
贾兰也收拾好东西:“那我也告辞了,姑姑留步。”
两个小的一走屋里就空旷许多,林黛玉叹一声,埋头继续绣没绣完的花枝。
此时已是九月初,贾敏终于到京城,路上慢慢悠悠到底是避开了夏日,但秋老虎也时不时闷得人够呛。
闲不住的康熙原定十月份再次巡视永定河,但朝堂上两方打架,妃子们跑来畅春园哭,让他头疼不已。
尤其是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