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活成种田文女主[快穿]》 156. 惜膳堂 盛天晶 宣苹(第1/2页)
学堂的院墙比寻常民宅的墙壁稍高一些,但也不抵深宅大户的那种高,只需踩着几块垒石,爬上一根倚墙的歪脖子树,轻轻松松就能翻越进去了。
学堂入口以一方悬山顶飞檐为遮,四根立间疏朗的石柱为撑,一块沉黑牌匾稳稳挂在檐下,上头行云流水地写了一行四字——翠浓学堂。
门口左右各铺设了一层台基,与通往雨草旅院门口的台阶不一样,它二者被断砌,中间分隔出了一块可供直入的平地。
大门正敞开着,谢灵在门口踌躇了一时半刻,才一步一顿地缓步走了进去。
正对大门的第一进,是一座宽阔气派的门房,与外墙所显的简朴不同的是,内墙檐下与门房前的廊柱一溜都漆了彩,是竹斑青。
其上有被雨水冲刷浸泡过的痕迹,一些漆色顺着墙面洇洇下淌,远望恰如雨后新生的一片朦绒苔藓,不像在往下渗流,反成了从墙角汲汲攀上来的。
谢灵还是头一次瞧见如此华丽的漆饰,在前院呆呆伫足了良久,才又重新启动步子,这一回便是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
门房前设了三层小石阶,她拾级而上,穿过廊下,一步跨进了屋内。
屋内窗棂及地,本身长而阔,一分为二嵌在了门框上,除外并无过多雕花装饰。格样亦是最朴素的方格眼,冬日晨光覆泄而下,窗格影纹愈发黯沉,其间所漏愈发见金,一室寒尘随之浮涌,清晰可见。
屋内摆设简朴,但处处溢满了书香气息,一方檀红书案后的旁侧墙面上还挂了一副神像画,前设香火祠供,一看便是用来供奉心藕娘娘的。
神像面在侧,瞧不太分明,谢灵见四下无人,也不好贸然走过去望,只原地等待了一会。
稍刻,一位身着素袍的女子推开左侧门窗,走了进来。
她束着一丝不苟的冠发,五官寡淡,素袍也染作旧梨白,第一眼看上去,只像是个让人摸不清脾性的人。
“你是?”
她见到谢灵,先开了口问道。
谢灵闻言,忙不迭上前,言语间略含紧张之意:
“我出自独心堂,先前因故弃了学。按照学堂规矩,弃学之人是要用三年之期去学一门手艺的,恰好我现下得了空,便想来问一问,我还能不能在这里进学了?”
素袍女子蹙眉思索了一下,然后道:
“独心堂与翠浓学堂系出一体,确有这条规矩在。你不必紧张,我先帮你查阅学籍,若你真的是出自独心堂,我即刻就可以帮你安排入学。”
谢灵听她所言,顿时安下了心,脸上紧张的神情也缓和了一些:
“好。”
用于归拢学籍等一应琐碎名目的簿册,都收储在藏书阁,素袍女子与谢灵知会了一声,便让她暂且等待一会,自己去去就回。
然而这一去,她就去了一炷香的功夫。
等素袍女子再回来,谢灵已坐坐走走候了好几个来回,心情不免又多了一丝焦急,但好在素袍女子一进门,就给她带了准信:
“我方才查过了,你确实出自独心堂,学籍在翠浓学堂这里也有一份抄本。”
“待会我给你办入学手续,这些你便不用操心了,只是不知你要入哪一种艺堂?”
素袍女子跟着添补了一句,以作详细一些的介绍:
“你既弃学过一次,那科举之途就暂且不用考虑了,需得先补全三年之期的学艺,才能另做打算。”
“今年,翠浓学堂所设的艺堂一共有六种——惜膳、琢绣、悟墨、熟介、御衣、敛武。”
“其中惜膳堂、熟介堂、悟墨堂、敛武堂都是常年热门的艺堂,琢绣堂、御衣堂是近两年新添的,虽也火热,但并非常年设立,若几年后在这二堂进学人数减少,不足以成班,这二堂就要取消了。”
谢灵认真听取了一番,道:
“我想进惜膳堂。”
素袍女子见她早有打算,便不多言了,转道:
“那我现在便领你过去,今日你先与同窗们熟悉熟悉,不用忙着学艺。”
话毕,素袍女子就领着谢灵离开了门房。
路上,素袍女子告诉谢灵,自己叫作孙甯,让她叫自己孙门房就行。
门房外是第二进,但却不是庭院,而是一个四方宽阔的露台。
从露台之上眺望,不远处就是一片开阔的水湖,因正值寒冬,水塘里一片凋黄萧瑟之景,只余下寥寥断折的荷叶枯杆。杆首垂入水面,从中透映出许多形状不一,凹凸有异的怪棱,仿佛一幅幅拙劣工笔挥就的墨画,落印在了湖面上。
连通露台的是一条蜿蜒曲折,四方可行的水上长廊,长廊以悬山顶飞檐为遮,黛青瓦片为覆,檐下与廊柱漆绿如春,为寂冬湖面增添了一丝难得的鲜活之色。
沿着长廊往前走,不过一段路就通到了十字岔道,孙甯带她左转,同时介绍道:
“这里是通往惜膳堂、御衣堂还有敛武堂的,若右转便是去向琢绣堂、悟墨堂和熟介堂,若是径直向前,便是主学堂,那里都是考取了秀才,想要更进一步的学子们。”
谢灵认真听着,随她一道又走了一段路,直到离开水上长廊,瞧见了比门房还要宽阔气派一些的三栋堂屋。
这三栋堂屋都只一层,同以悬山顶飞檐为遮,呈聚向围抱之势,中置假山湖石、植花草树木,铺鹅卵小径,从外形成幽然蜿蜒的一条园林小道,若踏入其中,又有数条沿途风景各异的岔路可行。
谢灵与孙甯走了进去,右转到了其中一条小道,然后抵达了惜膳堂。
“这些艺堂里,有的年岁小的学子是与你一样弃了学,必须要来学三年手艺,也有的是科举屡考不中,到了二十岁往后,不想再从科举之路,便缴了束脩过来学艺的,她们的年岁虽参差不齐,但都是这藕河镇上女子,不会太难相处。你进去不必紧张,有什么疑问尽管去问,三两天一过,便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了。”
孙甯临走之前,多对她说了一段。
谢灵嗯了一声,道:
“我记下了。”
惜膳堂看上去要比其他二堂更大一些,因为堂外围了一圈枯秋色的篾墙,墙内开垦了菜地,时下虽是冬季,但也种了不少日常食用的菜——有翡菜、萝卜、小葱、绿韭、冬蒜……各形各状的菜叶绿油油地占满了数块菜地,乡野气息十分浓郁。
谢灵推开半掩的篾门,从中间一条白石板铺的小径穿过去,走进了惜膳堂。
惜膳堂与门房相似,两侧各有一扇及地窗,既可当作窗又可当作门,不过这里的门窗范围更大,如此便间隔出了两间宽阔的堂室。
谢灵抬头看向其中一间堂室上方,只见挂了一方沉黑牌匾,上面写着——从师堂三个字。
而另一间堂室上方,写着——无师堂三个字。
……奇怪。
谢灵觉得奇怪又好奇,尤其是对写着无师堂的那一间堂室,她在门口踌躇了一会,神使鬼差地就往无师堂那边走了过去。
无师堂里学子寥寥,但谢灵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