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活成种田文女主[快穿]》 157. 同窗们 猫式亲昵(第1/5页)
从师堂与无师堂一样,靠墙的一侧都设了灶台,谢灵从门口望过去,一下望见五座大灶台——每一方灶台上少则有三个大灶口,多则又添二三个小灶口,这些是用来放蒸笼和烧热水的,最小的一个灶口只能炖进一碗饭,但这个袖珍灶口与另一个小灶是连起来的,小灶可放锅烧水,水沸的途中,如果在袖珍灶口炖上一碗鸡蛋羹,或是一碗冷饭、冷汤,沸水烧开之际,这些碗食也就跟着炖的热气腾腾了。
靠窗的一侧依次摆放了杂物架子、菜柜、干货柜、粮柜、水缸、装鱼虾等河鲜的桶——从头数的第一个杂物架子上有斜口嵌笼,各途各用的刀具都插嵌在其中,看起来足有数十把之多,而且刀柄上有些是刻了姓名的,另一些则没刻,看着像是共用的;在这其上的墙面钉了好些挂钉,用来悬挂一应汤勺、捞篱之类的勺器,其下则装了大镊子、鬃毛刷、刨子、擀面杖、筛子,漏斗等一箩筐零零碎碎的厨房用具;
第二个菜柜不止一座,是连着三座拼凑起来的,菜柜上置了几个盛菜的圆簸箕,圆簸箕里装满了各色蔬菜——有黄澄澄但蒙了一层尘粉的土豆、有个头笨硕,浑身沾满地泥的白萝卜,还有根根光滑紫亮的茄子、一朵菜叶宽厚而硕大,几乎能占满整个圆簸箕的包花菜、满满一捧霜绿色的小葱……这里面多是当季时蔬,藕河镇大多数的镇民在冬季都是吃这些菜的,但偶尔也会吃一吃茄子这种反季蔬菜。
反季蔬菜是用火烘法种植出来的,因为耗费巨大,在前朝只供王公贵族享用。
但到了黎朝,因第一任女皇出身乡野,更能体恤低层民情,所以旧时的诸多皇家庄园、行宫都被她下令废止,那些庄园之下的肥沃之地,从此被交由朝廷的司农院,专门用来培育杂交新蔬、以求来日惠及民生。而行宫所占的温泉一部分被设作游景,供百姓们冬玩取暖,另一部分则效火烘法,用来种植一些反季时蔬,成熟后,各地温泉就近京都的输送到京都,就近一些大州城就输送到大州城贩卖,因是官种,这些反季时蔬价钱虽贵,但比一般的商种要低一些,这样就算是寻常百姓,只要多花一些钱,日常所食的蔬菜种类便多了许多。
关于女皇造福民生的事迹还有很多,一开始经由街头说书人之口广为传播,后又被编写到各种各样的话本故事之中,流传到如今,就连码头的那些婶娘们闲侃时,都能信手拈来一二个,谢灵耳濡目染,倒也知晓了不少,其中就有这关于反季时蔬的一则。
堂室左右各有灶柜,最后剩下的堂室中央,放置的是一连五条厨案拼凑起来的长形厨案,学子们俱都围着它在忙活,盛天晶领着谢灵走到其中一位身边,向她介绍道:
“这位叫作冯若齐,擅作的是面食,就是各色面条啊、包子、馄饨面片之类的。”
冯若齐正在用擀面杖擀面皮,一根沾满了面粉的粗木杖在她手下灵活滚动——先是在圆鼓鼓的面团上一寸一寸均匀碾压,到压的平实,她便一边抖洒着面粉,一边用粗木杖裹住面团一角,迅速往里滚推。粗木杖每往前一寸,面团变薄,她便顺势放慢滚推,防止太快擀的不均匀,这样骨碌骨碌地在面团上滚了几圈,面团立刻就被抻的大了一圈,变成了薄一些的面皮。
谢灵也会擀面皮,冯若齐做的每一步,她都能看透用意,但两相比较起来,她的手艺显然比冯若齐要粗糙很多,也并不如她的轻盈娴熟。
“哎,新来的?”
冯若齐的身量比盛天晶矮一些,但骨架大,四肢都显得憨壮。她皮肤见白,脸颊上洒满了雀斑,也因此更显平易亲和:
“我正擀着馄饨皮呢,你吃不吃,要不我给你多包一些?”
跟谢灵打了个招呼,她好心提了这一茬,又道:
“我们大家都在做午饭,你要是见到什么喜欢的,就让她们帮你多做一碗。”
“谢谢。”
谢灵得了她的好意,脸上不觉染了一丝愉色,盛天晶继续领着她跟第二位学子打招呼:
“这位叫倪飞,她最擅蒸法,每次蒸出来的菜都极嫩,平日烧柴火候把控也是最好的一个。”
倪飞闻言转过了身,她颧骨微扩,皮肤陈暗,但一双眼眸蕴含神光,虽淡淡,却让人很挪不开眼:
“新来的?以后烧火可以找我帮忙。”
谢灵递上姓名,照旧谢过,盛天晶便带着她来到了第三位学子面前,这一次她特地先提了一嘴:
“她叫晏绍,跟你一样是半途插班进来的。”
“啊……跟我一样的插班生?”
“不过你来得也太晚了一些吧,这都初冬了,哎呀……你看样子要比我们多学一年了。”
晏绍一脸遗憾可惜,对着谢灵啧啧了两声,盛天晶却很不合时宜地吐槽了她一句:
“说不准你还要跟她一起多学一年呢。这一年下来,无论菜饭你都做的那么淡,若就这样出去掌勺,客人怎么吃得下?”
“……淡有淡的好味啊,我、我还嫌你们做的东西齁呢。”
晏绍被她说的脸瞬间垮了下来,但死鸭子嘴硬,偏偏觉得自己的菜饭做的比其他人的好吃。
旁边一位学子见状,忍不住接着调侃她:
“少盐少盐,我们喊你外号叫少盐,你还真的怕往菜里放盐呀”
晏绍被她说的一张脸像馒头上了蒸笼一样,变得臊热起来:
“我哪里怕了……我、我这叫清淡,叫别有一番滋味,喜欢的人肯定很喜欢,你们不懂的别瞎说!”
“好了好了不说了”
调侃她的那位学子笑眯眯地摆了摆手,盛天晶也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像模像样地安慰道:
“其实你做的清粥汤饭都还不错,最适合病人喝,以后你若是去不了酒楼掌勺,不如就去药堂烧饭吧。”
“……你说得对啊,这我怎么没想得到呢?”
晏绍登时露出一脸恍然之色,这下也顾不上生气了,连忙鼓捣起面前砧板上的食材,一边鼓捣一边嘴里还不忘碎碎念:
“适合病人吃的……要不先泡一些干百合出来吧……然后剁碎了混进粥里……”
盛天晶接着给谢灵介绍了一圈,差不多人都认齐了,才轮到赵闻玉。
赵闻玉瞧着年岁稍长,但看起来还是阿姊的样子,只气质沉稳一些,然而她一开口,这份沉稳气质就全然破功了:
“这位新来的学子,要不要尝尝我做的倭瓜泥甜汤?”
她勾起唇角,一脸笑眯眯对谢灵道。
谢灵被她问的愣了一下,然后才怀了疑惑开口道:
“倭瓜泥,也能做甜汤吗……?”
在谢灵的印象里,倭瓜是一种地产的蔬瓜,寻常是用来炒食的,她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倭瓜还能拿来做甜汤……这味道能好吗?
“赵闻玉,你又搞出了什么怪食?”
盛天晶一听到这种诡异的食材做法,就忍不住露出一脸嫌弃:
“谢灵你千万别吃她做的东西,万一中毒还得去看病。”
谢灵刚才还犹豫着要不要试一试,但听到盛天晶说的话,便在内心果断拒绝了赵闻玉的邀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