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活成种田文女主[快穿]: 160. 清茗米汤 开摊!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活成种田文女主[快穿]》 160. 清茗米汤 开摊!(第1/3页)

    四人练习菜品的地点,就在雨草旅院的厨房。

    食材齐备,厨具样样不缺,四人认真鼓捣了一个下午,初步定下了各自要做的菜品——

    晏绍要做的是清茗米汤。

    这是一种冷泡的米茶汤,原本并不属于粥类,但晏绍按照自己的思路,作了一些改进:

    她将用来泡汤的硬粳米换作一捧细米,先把细米浸泡上半个时辰,再倒进陶锅里,加水小火慢熬,等熬至微微软烂,便将之盛出,放进一大盆井水里冰镇。

    泡茶汤用的茶,选自初春刚采摘的野郊茶。它没什么特别的滋味可品,但胜在是藕河镇附近的乡下村落所产,既新鲜又贩价低廉,十个铜板就能买上一大袋子。

    如此就算清茗米汤卖不出几碗,在银钱上的折损也不会太多。

    细米炖的软糯,冰镇过后分盛至碗中,再舀上一勺放凉的茶汤,点上两滴杂花蜜。这样碧莹莹的一汪,浸着白如玉子的一碗细米,瞧着清新,入口也是淡淡的冰甜,很适合盛夏时节用来祛暑。

    赵闻玉要做的是酸口冷水面,她做菜的口味向来怪异,也喜欢发明一些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菜品。

    而这些菜品显然是糟糕又失败的,据其他同窗们说,她们一开始还肯品尝这些新菜品,但尝了以后,次次肚疼腹泻,后来便十分后怕,敬而远之了。

    跟着遭殃的是御衣堂和敛武堂的学子们,她们自谢灵来之后的这段时间,也因此闹了好几次肚子,之后等赵闻玉再送菜过去,她们便纷纷作鸟兽散,再也没人敢尝她的创新菜品了。

    不过,若是赵闻玉安安稳稳地照菜谱做菜,做出来的菜肴还算是能入口的。

    她这一次用的面是黑荞面,黑荞面本色黑黢一团,但被沸水煮过后泡在冷水里,便揉淡了面色,又显得滑溜溜的。酸口汤汁则是用的菜谱上的方子——一勺青梅汁、一碗稀水香醋、半勺糖,三样调味料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沉置一晚便可使用了。

    她们二人要做的菜品都很简单,谢灵要做的浓辣卤菜也不麻烦。只需按照先前卓瑛阿姊的做法,炖上一锅浓浓的酱香卤汁,再将一小簸箕的干辣椒剁碎,磨成一碗辣椒粉,悉数倒进卤汁之中,就轻松得到了一锅浓辣酱卤汁。

    之后,只要将各种新鲜的食材放进锅中,一同焖煮,再浸上一夜使之入味,火辣又酱香浓郁的各色卤菜便可装满一大锅,直接送到街头贩卖。

    最后是宣苹要做的红烧肉酱饭。这道菜她只做成过一次,这会虽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供她练习,但她能做出来的红烧肉酱饭,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没炒熟就是炒的火候太过,把本该是浓赤色的肉酱炒成了一碗黑漆漆的焦肉酱。

    一下午的时间过去,她失败数次,本来还想厚着脸皮,再重新炒制红烧肉酱,但见另外三位已然大功告成,就让她顿时压力如山,哭丧起了一张脸:

    “……要不我还是不炒了吧?这都炒坏多少块猪肉了……”

    赵闻玉心态一向良好,反向安慰她道:

    “怕什么,你往常在惜膳堂浪费的食材还少了?”

    晏绍也点点头,一脸鼓励之色道:

    “这些猪肉我是帮你数着的,还有我们方才消耗的食材,到时候从惜膳堂拿一些过来,还给旅院主人便是了。”

    宣苹闻言,勉强拾回一点自信,双拳缓缓捏紧,语调放沉道:

    “好——那我就,再试一次。”

    这一次,赵闻玉、晏绍与谢灵皆闲了下来,便每一步骤都帮她把关,再加上宣苹炒肉酱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最终出锅的成品,便勉勉强强算得上是一碗合格的红烧肉酱了。

    这红烧肉酱仅是浇头,还需热气腾腾往米饭上一浇,才能做出一碗鲜咸浓香的红烧肉酱饭。

    四道菜品准备就绪,接下来便是搭食摊了。

    食摊所用的小推车,谢灵本想花钱在木匠那里打造一辆,但刚回来的杂役冯如翼听闻她们要小推车,便好心道:

    “我家有小推车,就是摆在仓库好几年了,落了许多灰尘,木头想必也腐坏了几处……你们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可以擦洗一下再送过来。”

    “阿姊,你也太心善了!我们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

    宣苹一个激动地冲上去,握住她的手感谢再三,就差热泪盈眶了。

    冯如翼被她弄得有些不好意思,道:

    “不用谢我,我也是瞧见你们为了实践课业忙得热火朝天,想帮一帮忙而已。”

    “而且说起来,我也算是你们的学姊。当年我跟几个相熟的同窗们在蓬籽窝摆了快两年的食摊,好不容易才成功结了课。”

    谢灵竟不知冯如翼也是出自惜膳堂,如此便不多客气了:

    “那便多谢学姊了。”

    有了小推车,还差几副小桌和板凳,一些锅碗瓢盆,这两者她们四人完全不用担心——只从惜膳堂取一些回来用就行。

    最后就只剩下画着四道菜品的食幡和写着食摊名字的字幡了。

    谢灵四人都不擅写画,她们又不与翠浓学堂的主学堂学子相熟,想来若要请她们之中的一位来作画写字,肯定得付上一些银钱才行。

    但既要付银钱,她们就不必舍近求远,谢灵想到冷嘉平过新年时曾写过几道春联,书法尚可,也画过两幅年画,贴在门口的大红灯笼上,便干脆去求她帮忙。

    冷嘉平听闻她的主意,淡淡应道:

    “帮你,可以是可以……”

    “这不是白帮,我按市价付你笔酬。”

    谢灵虽与冷嘉平相熟,但该给的钱一定要给,冷嘉平见她如此,便缓缓咽了刚要说出来的后半句,道:

    “好。”

    付给冷嘉平的钱,是她们四人一起凑的。笔墨所书之物,就如绣品一般,不值钱的很不值钱,值钱的便一字千金,但幸好冷嘉平的笔酬并不贵,只一百文便够了,她们各自用零花钱凑一凑,第二天便换来了一道食幡与一道字幡。

    食幡并不是栩栩如生的画风,而是依照着连环画的画法,蘸了各色鲜艳的彩墨,随性作出来的。

    其画风稚气如幼童涂鸦,每一道菜品的旁边除了写下它们各自的菜名,还画了外圆内方的铜板标注了价钱——其中卖三个铜板的是清茗米汤、五个铜板的是酸口冷水面与浓辣卤菜,八个铜板的是红烧肉酱饭。

    如此独特画风,届时制成旗幡,斜斜往摊前一插,即便是在热闹非凡的蓬籽窝,也是一处惹眼俏皮的存在。

    字幡也依着食幡的画风,一撇一捺似浑然天成的圆稚,两者搭配起来,与谢灵四人的年岁倒是相适相宜。

    日常要用到的物什,她们都已准备妥当,需得消耗的食材,也尽可去惜膳堂取,她们又再练习了半月菜品,半月之后的一大早,便轱辘轱辘地推着小推车,将一大堆捆的紧紧的桌凳、锅碗瓢盆都运到了蓬籽窝街上。

    她们自知要做早食,便得赶在早集之前就到场,于是相约起了一个大早聚集到雨草旅院,然后再推着小推车与一众物什火速赶往蓬籽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