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姥爷的小饭馆[古穿今]》 第22章 家熬鲜鱼汤1(第1/2页)
“小汪,恭喜。”
“小汪,收视不错啊,继续加油。”
“小汪,......。”
汪婷从热线部出来,回办公室路上,一路都有同事恭喜她的节目收视率翻倍。
她毕业来台里实习结束,就接档了这档节目。
节目当时办了好几年了,一直都是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主要收视群体就是少数爱看电视的退休老人,或是闲着没事陪老人看两眼的年轻人。
收视率一直很稳定,稳定全台倒数第三,比午间重播剧还惨。
她一直努力做节目,不怕辛苦穿梭于大街小巷,挖空心思找选题,但收视最好的时候也仅是之前的大河村等几个村子的拆迁系列,这种好事老百姓当然喜欢看,恨不得哪天自家老楼也会拆迁。
可这种好事几十年也没有一次,正为以后的选题发愁,没想到今天凑数上去的修路规划采访,居然能让收视率翻倍,她只是拍了拍修路工人们吃饭而已。
就、心情复杂,特别特别的复杂。
汪婷一路恍惚,‘复杂’着回到办公室。
这时办公室人也恭喜她,而后关注网络的小苏告诉她本地生活论坛的事。
这几年网络越来越流行,年轻人没事喜欢上个网聊些八卦,前几年网吧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大家上网更方便了,上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小苏说的生活论坛,是县政1府跟他们电视台合办的一个供年轻人交流信息、了解政策的网站,有许多版块,生活论坛只是其中一个版块而已,平常流、量并不大,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
她赶紧通过企鹅号小苏发过来的链接,登录自己的号,然后就看到那篇帖子。
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帖子已经盖起了高楼,依然飘在首页。
她翻到最后一些留言,从开始询问饭馆地址,到猜测能做出这些菜的饭馆一定是个大酒楼,而且还得是带星级的,有的就反驳工人午餐餐补肯定有限,怎么会去大酒楼订餐,疯了不成。
有的就开始各种阴谋论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汪婷赶紧把餐馆地址发了出去,一个村里土坯房的小餐馆地址一发,论坛的各种猜测终于停止了,而是开始不相信了。
不过接着又有打过热线的居民,也是同样说辞,大家又不得不信,于是就都沉默了下来。
“呼,终于安静了。”汪婷感慨。
.............................................
这天一早,海连敬和女婿两人照例一早起来蒸包子,开门做生意,一开始都还好,客人虽然多了一点,但并没有多多少。但没过多久,林志刚就发现有一些人奇奇怪怪。
有莫明朝他笑的,有的说‘慕名而来,没想还卖早餐’,他以为自家新出的午餐盒饭名声也传出去了,爱吃的人多罢了,毕竟最近有了批量订单,吃过的人翻倍增长。
但很快他就发现越来越不对,包子卖完后,他帮着老丈人准备午餐,然后午餐还没做好,就有人组团过来,多数是老头老太,穿着跟附近村民不太一样,一看就是城里过来的。
他们这离县城虽然不太远,但骑电动车也得要个二十多分钟,而且县城大小馆也不少,发怎么会有人专程跑过来吃饭。
这些人大惊小怪:
“天呐,真跟电视台的人说的,是个乡村小饭馆,这房子也太小了。”
“哇,这里头正炖红烧肉吗?没想到还没炖好就这么香了。”
“没想到这么小的饭馆真能做出那么好的菜,这得是大厨吧。”
“没想到......。”
林志刚很快从他们话语里得知,自家店的东西在电视上亮过相了,现在不少人知道他们店,而且对他们的饭菜都很感兴趣,所以就来尝尝。
林志刚一听到就有些激动赶紧找个空档去厨房把这事跟老丈夫说了,他搓搓手道:“爸,咱们店火了。”
海连敬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以也的厨艺,以后广为人知是必然的,于是他道:“回头贴个告示,咱们招个人。”
林志刚道:“爸,要不要多招几个。”
海连敬道:“还不知能火几天,看看再说。”
林志刚是个实在人,厨艺才刚正经学没两天,自然什么都听老丈人的,于是赶紧去干活了。
果不其然,中午的时候人更加多。
有的买完带走,有的留下堂食,这屋子本来就很小,屋里也仅有两张桌,周文良中午过来取饭时,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费了半天劲挤了进去,又费劲挤出去。
看到这些人他后悔不迭,“早知道之前就不跟那个记者说这里了。”
现在好了,也不知他不在项目组,还能不能买到这家的饭。
一些老客人看到突然来又了这么些人,也有些郁闷,他们等待时间变长了,有的中午吃完饭还要上班,休息时间本来就短,看到周文良可以提前订饭,就也提出想提前订。
林志刚就只好说份数少是不接爱预订的,就直接过来买就行了。
那人就说等回去多凑几个人。
就这么纷纷嚷嚷,他们把所有食材用光,中间还出去采购一次,还是在下午三点卖完了所有东西,有人还抱怨,“老板,你家怎么没有晚饭,我还想叫我哥们儿来喝酒呢。”
林志刚只好憨厚笑笑,“现在人手太少忙不过来。”
客人就说:“你家现在这么火,赶快招人吧。”
林志刚就不搭话了。
下午收工后,翁婿两个都累坏了。林志刚还好,正值壮年,以前长年做体力活,身体一直还不错,虽然累点但也没觉得有什么。
但海连敬这身子就不太行,虽然原身以前也常干力气活,但毕竟年轻纪大了,自打拆迁后就没种过地了,再搭上有一些慢性病,身体就眼瞅着有些虚弱的感觉,进屋就躺到炕上一时半会起不来了了。
但下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有一些活林志刚不会做,海连敬想说等他歇一会儿再做,林志刚却道:“爸,你休息吧,有啥活你指挥我该咋做。”
海连敬感恨,这女婿比他前世徒弟还贴心。
于是便也不客气,真是教起来。
晚上海玉春回来时就看到自己老父亲一副身体虚弱的样子,听到二人商量着明天店里的事,她一副欲言又止。
第二天一早,翁婿两个继续战斗。
今天来的人比昨天还多,昨天就卖出了将近两百份饭,今天恐怕会更多,海连敬琢磨着火不火也就是这一阵子,过几天估计人就不会这么多了,因此打算先招两个临时工。
帮着忙下前面打菜、收盘子之类的服务员工作。
正想着,外头没一会儿下起了细雨,所谓春雨贵如油,靠天吃饭的农民看到下雨就挺高兴,挤在门口看雨。
但也有不高兴的,不远处一老一少推着辆大杠自行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