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小饭馆[古穿今]: 61. 广式烧鸭饭2 九月,……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姥爷的小饭馆[古穿今]》 61. 广式烧鸭饭2 九月,……(第1/2页)

    九月,秋风送爽,天气渐凉。

    因苦夏而清减下来的人们,也胃口大开,这时候人们就想吃点好的,补一补营养,也是北方人常说的‘贴秋膘’。

    在本地,贴秋膘当然要吃肉,初秋正是鸭子肥美的时候,鸭肉温和降躁,十分滋补,正是吃鸭的好时节。

    这几年经济越业越好,但北方这边吃鸡肉远比吃鸭肉的要多很多,像某知名洋快餐更是主打菜品就是鸡肉。

    究其原因,可能是这边养鸡业更发达,也可能是鸭肉比较寒凉不宜多吃。

    但更多是因为鸭肉有一股腥膻之气,一般人家处理不好,做出来不好吃,也就不喜欢费那个事。

    鸭子吃法很多,京城和金陵的烤鸭都很出名,这边卖鸭子的地方多为一些大酒楼大饭店,做成口味鸭、碑酒鸭也挺受欢迎,但比鸡肉要贵不少。

    海连敬则是要做快餐,其实市场上生鸡鸭价格是差不多的,就是鸭子处理起来更麻烦一些。

    而海连敬要做的广式烧鸭要更费事一些,过程要经过香料去腥、酱料腌制、热水烫、上皮水,最后还要烤上近一个小时。

    烤制时也要比叫花鸡更要注意火候,期间要一直有人盯着才行。

    最后做出来的烧鸭,表皮如玻璃般晶亮,而且不起皱不变形,色泽如枣红色,入口酥脆,肉质鲜嫩有嚼劲。

    海连敬将两只鸭子都烤了,烤好斩块装盘,给家里人留一只,自己则装了一饭盒去了村长家。

    村长拿来的两只鸭,给拿过去一些尝尝没毛病。而且他找村长还有点事,正好一块说。

    其实以前这些事他都是让女婿处理,他不爱处理这些俗事,最喜欢的还是做饭。

    前世他初入宫时也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到御膳房打杂,是他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后来想方设法也有一部分运气才去的御膳房。

    相比跟人打交道,他其实更喜欢跟食物打交道。

    但不喜欢并不是不会,要不海连敬也不可能在宫里活动快八十岁仍被皇帝认可。

    自打上次跟村长打过交道,海连敬就觉得村长这人还不错,因此今天他也就亲自过来了。

    海连敬去村长家时,村长刚要吃午饭,他老伴和儿子今天都不在,他也不怎么会做饭,就自己泡了点窝头吃。

    正要吃呢,海连敬就过来了,居然还给他带了鸭肉过来。

    海连敬进屋就把饭盒打开了,“正好赶上,你就着一块吃吧。”

    饭盒打开,鸭肉的浓厚的醇香就飘散了满屋,直接把窝头衬托的暗然失色。

    村长偷偷咽了咽口水,推拒道:“鸭子送老哥你的,你怎么还给我做好又拿回来了,那我成啥了,真是的,赶紧拿回去。”

    海连敬说:“没都拿来,这也就不到一只。拿过来让你给尝尝味,这是准备的新菜。”

    村长一听是这样,也就不再推辞,当即搓了搓手,拿起筷子伸向饭盒。

    烧鸭被切成块状,整齐的摆在饭盒里,外皮呈枣红色,色泽偏深却看上去十分透亮。

    一口咬下去的瞬间‘咔咔’声响起,烧鸭的外皮被咬碎,皮脆味美,肉质也一点不柴。

    村长动作微微一顿。

    村长老伴不怎么会做鸭子,因此在家没吃过鸭子。

    以前儿子在京城干活,倒是带他们吃过一次烤鸭,那烤鸭被片成薄片,放在薄饼上,再配黄瓜条、葱丝及甜面酱裹着吃,一口下去薄饼的面香、黄瓜的清新、葱丝辛鲜及肥而不腻的鸭肉,当时他觉得那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鸭子了。

    但那鸭子太贵了,他偷偷问过服务员价格,之后儿子再怎么叫他去也不肯再去,也不让儿子买回来给他们。

    这次儿子的朋友给送了鸭子,他们也不知怎么料理,干脆送了出去。

    今天没想到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鸭子,而且是另一种不同的风味,也非常好吃,一点也不输烤鸭。

    村长这下吃着就停不下来,食欲被彻底勾了起来,旁边的泡窝头一块没动,饭盒很快空了大半。

    村长吃到盒底,才猛然想起自己刚才是想先尝一块,怎么就这么吃起来了,再看旁边海连敬正笑眯眯的看他。

    他老脸一红,赶紧放下筷子轻咳一声掩饰尴尬,“老哥,你刚才说有事,是什么事找我?”

    海连敬看村长喜欢他做的菜很高兴,一点也没有觉得村长待慢什么的,此时就说:“就是为了鸭子的事,我打算上这菜,但没有鸭可不行,我看咱村没有养鸭的,想问你知不知道哪里能买到新鲜的品质又好的鸭子。”

    村子想了想,表情认真道:“老哥,咱们附近河塘不多,收鸭肉的也不多,养鸭赚不了几个钱,所以咱这块没什么养鸭的......,诶,你也别一脸失望的表情,我说‘没什么’,也不是说没有,就是你别觉得我徇私就行。”

    海连敬精神一振说:“你说。”

    “我老伴娘家哥哥家就养了一些鸭子,不过不多只有几十只。”说着他叹了口气,“我也不是因为是亲戚才给你介绍,因为他家鸭子散养的,每天他家俩小孙子都去放鸭,喂的也挺精细的,你要是有空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海连敬就是为这事来的,自然是有空,于是就跟着村长一块出去。

    村长说的亲戚家是隔壁陈家村,陈家村里有水塘,所以可以养鸭。

    到了村长亲戚家,海连敬才知道村长为什么叹气。

    村长这亲戚家条件还真不太行啊,三间房虽是红砖瓦房,但可能盖的年头有点长了,墙皮都有些剥落了。

    这家说是村长媳妇哥哥家,但其实其兄早就没了,只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嫂子在家正做饭。

    村长叫老嫂子刘健舅妈,但其实对方叫陈翠芬。

    陈翠芬是本村人,名字不错可惜命不太好,早几年老头生了场大病掏空家底也没治好就这么走了。

    同一年,在工厂下夜班回来的儿子出车祸断了一条腿,还查出了别的毛病,肇事的跑了,如今躺在炕上长年吃药。

    全家指着她在家种地和儿媳妇去县里上班挣些钱,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小学。

    用钱的地方多,挣钱的太少。

    家里养鸭子也是为了多点进项,但每年这个时候就愁卖哪里,县里虽也有饭店做鸭子的,但人家有自己渠道,他们养的少人家看不上。

    拿去集市零卖又很耽误时间,但他们还是养了。

    这时两个七八岁的小孩中午放学回来,同时也听到外头有鸭子‘嘎嘎’叫声。

    鸭子被关在院时一个扎好的篱笆小院里,大概有二十多只的样子。海连敬看那些鸭子虽是普通鸭子,但精神头都不错,看来平时是喂的不错。

    两个小孩回来也顾不得吃饭,就赶着鸭子去村里水塘。

    海连敬这才听陈翠芬说,家里鸭子主要都是两个孩了放和喂。

    海连敬看两个孩子单薄的背影,不禁有些同情,问起陈翠芬价格。

    陈翠芬觉得能卖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