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40-50(第24/31页)

帮自家嫂子。

    听了八福晋的刻薄,她也只是笑嘻嘻道:“八嫂这是错怪我了,我这不是心宽体胖,这是忙碌胖呢。我们王府里孩子多,逢年过节都吵吵嚷嚷的,我自己膝下那几个,不是年纪正缠人的皮小子,就是要上心教她的姑娘家,真是半分也脱不开身!还是八嫂好啊,府里只有弘旺一个阿哥,独苗苗一个,所以八嫂有闲暇,素日打听的宫里宫外新鲜事也多。”

    八福晋听到一半就回过味来,脸都青了。

    没错,廉亲王府从先帝爷起就有自家的心病:八爷八福晋感情不坏,但一直没孩子。八爷也有几个可心的侍妾,去的次数也不少,还是没孩子,要不是几年前终于有个侍妾生了弘旺阿哥,旁人看八爷的眼神更要同情了:廉亲王是真的身体‘不行’啊。

    所以子嗣少这件事一向是廉亲王府的软肋,礼貌的人,或者说怕得罪廉亲王府的人根本不提这一茬。

    可十四福晋不怕,她笑嘻嘻捡了根铁棍子,对着廉亲王府的软肋猛戳。

    这一场妯娌聚会不欢而散后,十四福晋还约着十三福晋一起去拜见太后。

    十四福晋将方才的话都跟自己亲婆婆说了,太后听了也作恼。

    十三福晋原本在一旁安静听着,此时便带着些思虑开口道:“太后娘娘,眼见就是过年,若是挑两个品行贵重的妃嫔略升一等,娘娘觉得可行吗?正好显出皇家的恩德,也示于命妇们后妃还是行于规箴的多——那些犯错的不过是自己糊涂。”

    就像臣子都是恶臣,君主不会是明君一样。后宫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嫔妃们各个都在犯大错,说明太后和皇后失职,甚至也影响皇上的盛誉。

    若是趁着年节下升两个妃嫔,便是对外彰显:宫里是德行出众嫔妃多,可见太后皇后娘娘榜样做得好,那些犯了错的是自己糊涂,这么好的条件还没给熏陶出来。

    相当于学习好是老师教的,考不好是自己笨的。

    太后沉吟半晌,显然是听了进去。

    之后便对两位晚辈福晋道:“这宫里年节下内外命妇闹哄哄的,今日你来磕头,明日我来请安的。可也只有你们两个为哀家想想,会体谅皇后。”太后又赏赐了一番才让她们回去歇着。

    十三福晋在宫门口与十四福晋道别上了马车。

    她抱着手炉凝神:方才太后把她的话听了进去,也算是因势导利能帮一点信贵人吧。不光她家爷嘱咐她要是能伸手的时候帮一把信贵人,十三福晋自己也一直记在心里。

    先帝爷晚年的三年,他们府上寥落了,过得着实凄凉,人情冷暖趋炎附势三日都能看出来,何况是三年。

    十三爷还好,心里记挂着大事,有盼头有信念就熬得过来。

    十三福晋可是内宅妇人,对当时自家爷极依赖的‘雍亲王’没那么大的信心,很怕自家一直要这样凄凉下去。而且十三爷到底是皇子,许多家常事儿也不要他具体操心。十三福晋这个当家人,可是真的看过些冷眼,也经过些刁难的。

    雪中送炭向来难。十三福晋一直记得观保夫人觉尔察氏对她那时候的安慰帮助。

    女人家细心,体贴到心里去。

    十三福晋就一直惦记着帮一把信贵人,然而这大半年来她逐渐发现,信贵人似乎也不要她帮忙,她都能把年氏的得宠压过去。

    于是十三福晋留神看了半年,正好借着今日八福晋刻薄,就试着提出加封妃嫔的建议。

    以宫里嫔妃的势头,哪怕只加封一个,估计也有信贵人。

    十三福晋闭目养神:十月底了,瞧着离过年还有两个月,但冬天事多,一眨眼时间也就过去了。

    真快,又是一年要过去了。

    太后是真的考虑起了晋封嫔妃这件事。

    大封六宫是不成的,这种大事总要等明年出了先帝三周年,才名正言顺,今年只能先挑一两个抬一抬位份,算是平衡下今年的折损和降位嫔妃数目。

    但太后心上还有个比这更重要的问题——自打于翊坤宫中险些被送给宫女当福利事件后,皇上似乎害了怕,已经半个多月不进后宫了。

    原本这大半年来,大伙儿已经习惯了皇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翻一次牌子。

    但这回还不一样,皇上之前翻牌子不多,但总会各处探望一二,非常像下现场巡视的领导,告诉重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放心吧,上头没有忘记你。努力工作,将来会有回报的。

    但现在,却连探望也不探了。

    直接绝足不往后宫来。

    要是有发帖系统,太后估计就要发帖求助:万能的网友,孩子太冷淡,不肯亲近女色怎么办?急,在线等。

    “儿女这债,哀家真是一辈子还不完!”她生了六个儿女,可里头有一半夭折了,剩下的一个女儿又青年病逝,只剩下一对儿子。这些年她的心思,就都在这一对儿子身上。

    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长子做了皇帝,这不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的终极梦想吗?望子成龙达成,这可真是成了真龙。

    然而太后发现自己还要见天发愁。正好她在给自己轻轻篦发,见梳子上缠着两根长发,太后就继续对乌雅嬷嬷抱怨:“看,看,哀家被皇帝愁的大把大把掉头发!”

    乌雅嬷嬷:……

    皇上不进后宫,太后(自称)愁的掉了大把头发,姜恒却是忙里偷闲。

    她已经连着吃了五天火锅了。

    这宫里,到了十月中旬,餐食中就添上了火锅。

    火锅一直是姜恒的挚爱,不知道吃什么,约一顿火锅总是不会错的。

    姜恒一开始拿到了膳房的食单,发现有几十种锅子的时候,还很惊喜,然后细细一看,发现膳房在滥竽充数:都是清水锅的话,羊肉锅子算一种,兔肉果子算一种,鱼片锅子再算一种,合着换一种肉就相当于一品。

    这几日,她已经吃过了最基本的羊肉锅子、熬了酸菜和粉丝的酸汤锅子、鲜鱼汤熬得鱼片锅子。

    今日她吃的是梅花锅子。

    并非是慈禧太后出名的菊花火锅,里头煮的是真实的菊花瓣。姜恒这梅花锅,里头煮的不是清淡淡的梅花,不过取梅花的五瓣造型。

    就像现代的四宫格九宫格火锅一样,这时候也早有多格子的锅子。

    这种五分隔的锅子,往回倒腾寻根问底,是从曹丕手里就发明了。经过这么多代的改良,已经达到了外观优美与实用方便俱全。

    虽说这宫里衣食住行乃至锅碗瓢盆都发,但那都发份例里的基础款。

    像这种梅花锅子,需要单独打造,宫里是不会白发的。姜恒这是拿了银子画了简单示意图,让人去造办处打的。

    这对造办处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康熙帝就是个挺喜欢新鲜事物的皇帝,西洋人到了大清,他见了新鲜器物,就要拿来难一难造办处。

    到了雍正爷更是这样。他不但爱新鲜的东西,他本人还很挑。

    挑剔的方向还让造办处想晕过去:这位要又素雅又不失尊贵品味。你给他炫工艺炫富丽,皇上还不喜欢。他要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