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50-60(第15/27页)

过去将手按在账簿上,下意识加起班来:“嫔位的份例,内务府都送来了吗?”

    听姜恒说着都送到了,皇上就将最新录的‘永和宫固定资产’看了一遍。内务府善体圣心,给永和宫送来的嫔位陈设,都是按照皇上素日的审美来的,皇上粗览了一遍还算满意。

    之后他略微闭目,眼前就出现永和宫正殿的房样子图来。皇上立体思维很强,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永和宫正殿用这些陈设布置过后的样子,也想到了要多添些什么才更雅致大方。

    刚睁开眼要开口命人送东西过来,目光就落在姜恒发间的一只钗上。

    这是一支很寻常的单根圆头钗,但钗头并非宫中常见的花样,而是一只琉璃小狗。

    一看就知道是她找造办处打的——这只粉色的琉璃小狗,跟当日自己送给她的玻璃小狗样子一模一样,只是袖珍缩小版。

    于是皇上都到舌尖的安排转了个弯儿,只道:“永和宫正殿地方大,空着不像样子。等过了十五,内务府库房整完了年下各省的贡品,让苏培盛引你去瞧瞧。有什么喜欢的物件自己挑吧。”

    年轻姑娘家,说不定心里中意什么新奇玩意儿,由着她自个儿选。

    之后又说起:“你祖父当年做过两广总督,也管过广州十三行,怪道你素日也喜欢这些西洋之物。”又想起观保,大概是幼年随着阿玛在广州任上的关系,观保做事儿就没有一些京中八旗子弟常见的懒性儿,头脑也很灵活,更愿意接受新奇之事。

    比如这会考府,观保这在外当差的治河总督,学习起来甚至比京中许多官员还要灵敏。

    观保很快就习惯了会考府的审计制度,财务报表做的一次比一次好,非常体贴地给怡亲王的审核工作省事。

    皇上对此很满意。

    十三弟能少累点,当然是好的。

    因说起母家来,皇上又问起她大年初一见了额娘是否宽心,姜恒就当闲话顺道告诉皇上自己给宫女起名的缘故,正是额娘找了位‘得道高人’给她算了命。

    她只是随意拿来当个话题说。

    没想到皇上忽然起意道:“既如此,朕也给你算一卦。”

    姜恒:……夭寿了。

    皇上是个很看重命格的人,或者说,只要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就没有不看重命格的。

    毕竟在成王之路上,很多事儿真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

    就像刘秀同学打仗时天降陨石砸死敌人,燕王朱棣靖难时那三番两次相助他的突起之风,甚至雍正帝,他本身也不是正统的太子,往前推十年都没人想到他能登基。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神奇,除了他们自身过硬的各人素质外,冥冥中终究有一股力量,命运的拨弄和巧合将他们最终推向了这至高的帝王之位。

    听说皇上要替她起一卦,姜恒还是有几分紧张的。

    苏培盛搬来一个看上去就十分古朴的根雕匣,初看这匣子像是遒劲苍怒的一段树根,直到皇上将她带到一个特定的角度,姜恒才看出来树根纹理是一只冲天而起的龙。

    “这是天生天养的形状,并非后天雕琢而成。”

    皇上亲手开了根雕匣,从里面取出一只花纹鲜明的龟壳。

    只见皇上将三枚古钱放入龟壳。

    姜恒在旁边看皇上满脸严肃认真的行卜。六次后,卦象已成。

    对这等高深玄学,姜恒是一点儿也不懂的。面对皇上推过来的卦象,只好迷茫。

    皇上眉眼间却都是难得鲜明的笑意,与她分说:“这是很好的一卦。”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正是性情柔好,长长久久陪在他身边的卦象。

    皇上很欣慰,示意她伸手,将三枚铜钱放在她的掌心。

    天命若此,可以有人一直陪着他了。

    第56章 移茶

    年羹尧回京,对京城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来说,算不得顶尖大事。

    这会子年羹尧还远没有历史时间线上年大将军的派头,也没有可夸耀的平定青海之功,以至于功高震主,满朝官员只敢奉承,甚至武将见了面还要给他磕头的煊赫威望。

    他就是总督之一。

    而且大清的八个总督(偶尔会被拆分成九个、十个或者更多),也常轮换,京城里做过总督或者差不离官位的大臣不多,但也并不算极珍贵稀少。

    在《信妃录》里的年羹尧,原本交游广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皇上肉眼可见地偏宠贵妃。

    于是在贵妃不是贵妃,明显失去圣恩后,京中许多王公贵族就将年家重要性下调了一档。年羹尧回京又如何,在圣心未明之前,不来往就是了。

    但也有人很重视年羹尧的回来,比如廉亲王。虽然远在景山看坟,也不妨碍他远观京中格局。觉得年羹尧很可以一用——用来给皇上添乱。

    再比如年羹尧本人,他也觉得自己特别重要。

    我这样驻守青海,保卫大清安宁的功劳,皇上居然晾着我大半月不见!他心中愈发不平。

    过了正月十五,皇上也未召见年羹尧。

    年羹尧等的心烦,索性还真搞了两场佛事去晦气。因用了廉亲王府荐的一位蒙古上师,年羹尧为表感谢,就送了些谢礼过去。

    原本年羹尧跟八爷关系很平淡,几乎无甚交际。

    可这回之后,廉亲王府很快上门求助来了,事情不大不小,却是廉亲王福晋亲自上门对年夫人说起的:“今年东北的好皮子到的比往年少一半,最好的又进奉了宫里。偏生我有些急用,年节下耽误不得。我们爷不在京中,叫我也难办。这不想着年夫人刚从青海回来,不知手里有无上好的皮子,可否匀给我们府上些?”

    这也算是搔到了年夫人的痒处:年羹尧所辖之地,并不是什么富饶鱼米之乡。对她来说,那里没有江南各色精致的绫罗绸缎胭脂水粉,且消息闭塞跟流行不搭边,以至于每回年夫人回京,都怕身上衣料不够新鲜,落后于帝都时尚圈。

    所以她只好因地制宜,多从青海等地弄些好皮草,也算是另一种不落人后了。偏生这回回京,年家遭遇人际滑铁卢,没什么人跟她来往,也没人欣赏她珍贵的毛皮大衣。

    这会子廉亲王府上门求助,年夫人心头那口气舒畅了不少,大方让出了一部分上等皮子。

    有这样的缘故,年羹尧很快就收到了廉亲王亲笔信函,表示了真诚感谢。甚至十爷还代表廉亲王亲自上了年家门一趟,表示:我八哥九哥都孝心满满在景山为皇阿玛守灵,家中有些琐事照顾不到,年总督是个成全人的好人啊,这份人情我们几个记下了。

    年羹尧作为好面子的人,觉得亲王府都上门求助并致谢,脸上很有光彩。

    而且在人人畏惧躲避他的时候,廉亲王府倒是不看人下菜碟,可见廉亲王的好名声不是空穴来风,果然为人谦和可亲。

    一来二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年家就跟廉亲王府等人走的近了起来。

    姜恒得知年家跟廉亲王府飞速亲近起来的时候,不由心里大为感叹:八爷真是会蛊,哪怕他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