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110-120(第3/28页)
去到茶房清洗,免不了要混。
姜恒就命人做了好多个能叠放的‘银杯’,银碟,专门给敏敏用。做成这种一次性纸杯样式的不占地方很方便携带,哪怕在行路途中来不及用热水清洗,一天用一套都是够用的。
为怕女儿被银杯烫着,姜恒还让造办处做了好几个木质的隔热杯托一并给她带上了。
秋雪验过杯子没问题,又对造办处的人道:“永和宫之前给宫人定制的餐盒可还有?其实宫里库房还有一些,偏生到圆明园的时候没带来。”
造办处人忙笑道:“有的,都有的,这就给秋雪姑娘拿一套过来。”
这几年,永和宫给宫人的提供的餐食都是标准盒饭制,每个新进永和宫的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分成四格的铜餐盒,筷子和勺子也是个人用个人的。
秋雪直接让造办处的人,帮忙在新的一套餐具上头凿了一个‘秀’字:“以后这就是你的了,不能再跟旁人混用。自打宫里开始用个人的餐盒,倒是再没有出现过一个腹泻,其余人也跟着染病的事儿。”
秀秀不知所措却爱惜地抚摸着属于自己的餐具。
“如今宫里基本都是小厨房自己做着吃,晚膳时你捧了这餐盒去取就是。”
且说永和宫所有宫人的伙食都差不多。小厨房专门有一间屋做大锅饭,每日给宫人做两荤三素五大盆菜,由他们自盛自选,直到吃饱为止。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浪费,若被人发现浪费,就罚一顿没有菜吃。
除这种基础盒饭外,诸如秋雪等一等宫女可以有开小灶吃小炒的特权,二等宫女一日配两顿点心,三等宫女发一顿点心。
既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却又让人有升职的动力。
毕竟进了永和宫一月后,之前再吃不饱的宫人也都喂饱了。那时候点心这种甜食才是追求,谁不想每天都有属于自己份例的甜蜜蜜的点心吃呢。
比如现在的秀秀,听说自己竟然能每天有一碟点心,眼睛立刻就放光了。
秀秀跟着到的最后一处是太医院。
太医院与别处宫人进出忙碌不同,此处十分清幽。
且还没进门,秀秀就闻到各色药香,只觉此处庄重,连进门的脚步都忍不住放轻放慢了。
因太医院都是非太监类男子,秋雪也不似去旁的地方那样直接入内走动,就呆在大堂里,等着小内监去请人。
刘太医出来见是秋雪,不由吃了一惊:“怎么是姑娘来了?难道贵妃娘娘身子不适?”
秋雪摇头:“刘太医别担心,我只是顺路过来罢了。想着既然走一趟,就给娘娘拿些刘太医拿手的凉茶回去。”
刘太医常会根据季节和脉象给姜恒配一些温和的草药茶喝。
比起宫里各色虚弱虚寒的女子,姜恒的体质是偏热的,夜里假如贪口舌之欲,多吃一些麻辣鲜香的菜肴,若是不赶紧喝些清热茶饮,很可能夜里就嗓子疼,次日就上火起来。
刘太医笑道:“昨日我去把平安脉,娘娘的脉象还好。不过这宫里一天内的事儿却多,我可听说了,今儿……”太医院是八卦集中地,刘太医又混得开,如何不知道年嫔这两日在‘寻死觅活’,皇后娘娘早起去了一趟,贵妃又去了一趟。
事关年嫔,刘太医还有话想跟秋雪说。却见她身后跟了个极脸生的小宫女,不由问道这位是怎么情况。
秋雪也看出刘太医有话要说,顺水推舟道:“这是娘娘刚相中要了来身边的宫女,又要劳烦太医院的医女和医士瞧瞧。”
进永和宫,身体素质是很重要的一环,比如宫人身上一定不能有传染性的疮疖,会过人的肺病等疾病。毕竟宫里公主阿哥都还小,必须要远离传染源。因此永和宫人常有太医院医女和年轻医官给检查身子。若是病了,永和宫哪怕不留人,也一定会出银子帮着治病,也算是医保的一种了。
秀秀被带去做‘入职体检’,刘太医就在这儿悄悄告诉秋雪,熹妃娘娘宫里的宫女来找过董太医,董太医又鬼鬼祟祟去找了负责西苑的年轻太医,抄了些年嫔的脉案。
要说公主刚出生时,刘太医觉得自己是半个永和宫人,但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已经是整个永和宫人了。
四公主和六阿哥都是他从小诊脉到大的,这要是将来六阿哥……他刘家也是世代进太医院的人家,但还没出过一个院判呢,说不定就等着他起飞了!刘太医甚至已经开始继续精研医术,免得将来做了院判被人说才不配位。
可以说职业规划比姜恒还长远了。
于是见了熹妃处的小动作,立刻汇报。
秋雪将这事儿记下,又带着‘体检’完毕,除了有些太过瘦弱,身子骨没问题的秀秀回到了坦坦荡荡馆。
秋雪在圆明园转这一大圈,花了近两个时辰。
等她回来,姜恒刚刚睡醒。
秋雪就进去将刘太医的话转述了一遍。
第112章 师傅
姜恒刚起来,觉得头脑还不清醒,就先站在案前练练字醒醒神。
听秋雪进来将刘太医的话说了一遍,也仍带了点刚睡醒的懒摇头道:“咱们宫里有事,熹妃那里完全没动静才奇怪。只是她到底晚了,收了年嫔的脉案去也无用,今日太后娘娘刚说了从此年嫔的事儿由她老人家收尾,难道熹妃再令人去盯太后娘娘不成?”
秋雪不由畅享起来:“要景仁宫真这样糊涂也好。”
姜恒忍不住笑了:就像秋雪想着天上掉馅饼熹妃一时晕了头犯个大错一样,熹妃那边肯定也是盼着她哪天脑子抽了,最好跟年氏一样把自己折腾到西苑去住才好,这才不错眼地看着她。
她这几年索性就把熹妃当成一种极严格的监管部门,用来督促自己不要懈怠,继续完善改进。
用过晚膳,秋雪让力大的内监将一只炉子搬到院中,烧了一铜锅沸水,专用来煮今日从造办处拿回来的几匣子银杯。
秋雪特意搬到院中,就是想让娘娘亲眼看着放心。
姜恒站在窗前,迎着秋日凉渗渗的风,听着咕嘟嘟的沸水声,有点出神想念女儿:草原上一贯比京城还要冷很多,这会子下雪都是有可能的。虽知道皇上带孩子细心,但姜恒还是忍不住又重新想了一遍给女儿打包的衣裳够不够穿,敏敏到了围场会不会吃不惯。
于嬷嬷在旁见了,就寻了些家常话来分散她的心思。
于是在旁温和道:“娘娘小时候深宅大院住着,不知有没有吃过每秋京城干果铺子卖的黑砂炒的糖栗子。奴婢未进宫的时候吃过,那时候糖贵的很,炒栗子恨不得按颗来卖。”
她原是想引着娘娘用点心的,毕竟娘娘这一日几乎没正经用饭,秋冬正是吃栗子的时节。
“小厨房今日还有新做的栗子糕……”
于嬷嬷还没说完,就见娘娘双眼发亮转头:“糖炒栗子,我竟然忘了还有糖炒栗子!”说来也不知每年深秋时节她在忙些什么,竟然六年过去,生是没想起糖炒栗子来!
也是糖炒栗子并非家中会做的食物,都是到了时节,满街上飘香,姜恒才会想起来去买上一包,热乎乎拨开吃了金黄甜糯,是秋冬特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