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27. 第 27 章 请认真看史书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27. 第 27 章 请认真看史书(第1/2页)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几次战斗成果,把大汉朝臣的心里预期都拉太高了,还是大家的心情都已经麻木了。

    再听到卫青在遭遇匈奴主力还能杀数千人,大家居然不觉得意外,反而觉得本该如此,心情毫无波动,只有听到最后斩获了斩单于叔祖、俘虏单于叔父,把匈奴打得退入漠北,大家的心情才剧烈波动了起来。

    是人吗?是人吗?

    怎么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凭什么他卫青就那么强,和着这卫青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吧!

    武将的酸味弥漫了大殿,除了刘彻全然为卫青的才华高兴,甚至恨不得他更强点外。其他人面对天幕之后关于卫青的话题,已经陷入一种,我就看看你卫青还能怎么强,反正我们没手可出,就看你还能怎么秀的状态。

    可惜在他们已经放平心态后,天幕却没在讲卫青的功绩了,反而说起了卫青的为人和——李广?

    突然冒出来的李广,让众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同时,也让李广本人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眼皮直跳。

    他怎么就感觉那么不对劲呢?

    【除去我讲的那几场战役外,卫青再之后还作为大将军压阵,参与了漠北之战。

    由于这一战中最出风头的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所以这里我们也先不讲,留着讲霍去病的时候一起讲。

    就从战役的结果来说,这次理所当然还是汉朝的胜利,或者说是大胜。

    再史书上记载卫青一共七次出兵匈奴,七战七胜他的领兵能力,排兵布阵水平是毫无疑问的高超。

    再之前有人说卫青能战胜敌军是运气好,那么我就想问了,一个人胜利一次是运气好,胜利两次也可以是运气好,那胜利七次呢?

    难道匈奴弱到能七次被好运战胜?】

    ……

    天幕下,匈奴单于营地

    “哼,后世哪来那么多黄口小儿,这是看不起我们匈奴吗?”匈奴单于气愤的掏出刀插在桌子上,狠狠的骂。

    说实话听到卫青的诸多功绩,这位匈奴单于是又恨又怕,他是怎么也想不到现在还是他们占优势的匈奴,之后居然会输给软弱可欺的大汉。

    这一连串的功绩,甚至让匈奴单于想起了,以前流传在匈奴人中的传说,中原有名将名曰李牧,善计谋,大败匈奴铁骑十几万,有朝曰秦,国富民强铁骑破六国,名将蒙恬勇猛善战,收河南,击匈奴,构万里长城,族人闻风丧胆。

    但那已经是不知道多久以前的事情了,匈奴的单于以前面对这些传说是不屑一顾的,就那履弱的中原人,如何比得他们匈奴人,就算真的是哪些名将在世,当时的匈奴和现在的匈奴能比吗?

    那些单于也不是他,是他的话,怎么可能会输。

    但现在,天上的神仙说,隔壁履弱的中原人,七战七胜,他们这是被打得妈都找不着了啊!

    他们都这样了,后世居然还说他们输给的人,是靠运气才能七战七胜的,看不起谁啊!

    要是那个卫青是靠运气才,这不就是说天不庇佑匈奴,这怎么可能,天必然是庇佑匈奴的,只是那个卫青技高一筹罢了。

    比起相信匈奴被天神放弃,匈奴单于更愿意相信卫青不过是有李牧、蒙恬之能,他们匈奴是可以战胜对方的。

    安抚骚乱的匈奴王们,匈奴的单于在大家的窃窃私语中说:“既然天幕说那个卫青有统战之能,我们也不可坐以待毙,待明年开春祭天后,便发兵大汉。”

    “不可”

    匈奴单于的话音刚落,已经对天幕中的卫青恨的牙痒痒,又畏又惧的右贤王等人,连连反对。

    作为领地靠大汉最近的匈奴王们,他们怎么还敢托大,现在是恨不得单于越早出击越好,多拖一阵他们都害怕,卫青不知道从哪里带兵杀出来,砍了他们。

    可惜他们意见没等匈奴王反驳,就被其余的匈奴王锤了。

    “不可,那你们难道还想现在发兵马?如今可是深秋,再过不久就该入冬了,不趁着这时给牛羊养膘,去打仗,来年你让大家如何生活,牛羊都不要了。”

    秋季是给牛羊养膘,准备迁徙的季节,这时候小股作战尚可,若是大规模发兵,匈奴人就算赢了,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哪里有匈奴王愿意这么做。

    再说了,反正汉就算朝打来,最先打的也不是他们,只要他们在汉朝打河南的时候,出兵支援就好,这样既可以防止自己兵力被削弱,也可以有足够时间反击汉朝,对一些小匈奴王来说,这才是最不亏的做法。

    其余匈奴王的想法,匈奴单于怎么会不知道,他心里未尝没有对楼凡、羊和右贤王几人的不满,要不是他们一个大意给汉朝打出了气势,一个弄丢了河套,他们匈奴之后怎么会一步步失败。

    不过心里在不满,匈奴的单于也没有表露出来,匈奴并不是一块铁板,天幕说他们匈奴一直再输,已经让一部分匈奴王对他不满了,觉得是他不被天眷顾,才会如此。

    为了明年能赢得对汉朝的战争,一举重击中原人,匈奴单于现在要收集大家的认可,不然他也不会提出明年春再打仗了,他才是比右贤王等人,更加焦急焦虑,想证明自己的那个人。

    他都忍了,哪里有其他人说话的份。

    【匈奴当然不会这么弱,说起来卫青会被后世有这样的误解,太史公是要付一点责任的。

    作为现今依然最具参考的史书之一,太史公所做的《史记》在里面讲明了卫青功绩的同时,也发泄出来太史公本人对卫青的嫉妒,和不满。

    比如在记录卫青功绩的时候,虽然记录了大体的战况战绩,但也有不少的地方被一笔带过,许多事情让人看得不慎清楚,只是一个数字描述,总会让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认为自己也可以。

    而这份记录不清,是太史公不能记录清楚吗?也不是,在同为将军的李广传记里,因为偏爱太史公连他杀了几个小兵都记得一清二楚,因此李广在后世也有了很大的名气。

    在加上太史公还把,卫霍二人写入史记中的《佞幸列传》,这是一篇借佞幸之事迹警醒后人,重用奸佞的弊端的文章。

    因此后世其中有一部分头脑不是那么清醒的人,他们看李广记录如此清楚,看起来厉害极了,卫青的记录模糊不清,又被列在佞幸传里面,加之当杀敌人数一口变成一个数字时,人们就不会再决定惊奇,反而觉得正常。

    因此许多人都推崇李广,认为李广是有大才华的人,只不过是因为卫青比较幸运,有个皇后姐姐,才被放在了大将军的位置上,要是李广也在同样的位置上,李广未必不能有一样的功绩。

    每当有人反驳的时候,还会拿出史记说事,例如:太史公都把他们列进佞幸列传,肯定是他们不行。

    对此,我只想说能不能不要歪曲别人的语言啊!给我好好看看史书,和读书看重点啊!

    刚刚说了太史公是要付一点责任的,这个责任一来自记录不够详细,二就是把人写进佞幸列传,言语稍有偏颇,但人家该记的功绩还是记了,评价也没有乱给,写完书也说了,这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而其中的偏颇,只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