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48. 第 48 章 刘据:我不能和扶苏一样……(第2/4页)
细心这种优秀品德挂在行动上,也把就是要整你们这样狂妄表现在态度上。
在搜索皇后太子宫中时,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皇后和太子连张放床的地方都没留下,当然这一部分出自资治通鉴,说不定有夸大说法。
汉书对这一段,只明确记载了江充从太子的宫内,发现了一个诅咒用的木头人。
太子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吓得抓住江充唾骂他:“赵国的奴才,陷害赵王父子犹不足,而今又害吾与父王。”语罢便抓了江充。
这里相关记载甚少,其中并没有真的记载或下定论说刘据一定诅咒过刘彻。
但不管刘据到底有没有诅咒过他老爹,哪怕他有过,作为一国太子,他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尤其是江充大兴行狱,且时间不短的情况下。
这明显是一场关于政治的风波,随时可能烧到任何人身上,有罪是肯定会死,无罪也可能获罪会死。
在这种情况下,刘据除非上赶着投胎,或觉得自己是爸爸最重要的小宝贝,老爹杀谁都不可能杀自己,加上脑袋生锈了,才会犯下这种严重的错误。
而刘据是脑袋不好的人吗?
当然不是,在汉书中关于刘据的记载。
有比起武帝所喜爱的《公羊》更喜欢《谷梁》多一点,有说他性格仁善、温和谨慎,为政仁德。
在汉武帝晚年间,武帝经常出游宫外,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重大需要刘彻进行裁决的事情,等刘彻回宫后再交给他。
此外,在刘据执政的期间,汉书也没有记载过,他执政出过乱子。
只说比起武帝喜欢法律重用酷吏,处罚过重,而太子性情虽然宽厚,但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太子会将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情,进行平反,这样虽然得到了民心,执法的大臣却对此不满,让皇后担心长此以往会引来祸事。
每每见太子都要劝他,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纵容宽恕罪人,皇后的话武帝听了不以为然,反而任务刘据做的很好,对他的执政非常赞赏。
由此可以看出,刘据这三十年太子真不是白当,人家要本事又本事,要能力也是有能力的,不说和刘彻一样强到开疆扩图,打破皇帝排行榜上有名。
但做个守成之君,开创平和的治事,修养生息刘据坐起来绝对没问题。
所以这样的刘据,怎么可能会犯下,将巫蛊常在宫殿内的错误,这妥妥是江充自导自演。
既然是自导自演了,刘据面对这种直接栽桩陷害的状况,那就是赵高指鹿为马,有理也说不清。
说不清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抓他的人只是区区江充一个衡水都尉,要紧的地方在于,甘泉宫距离刘据的位置太远,刘据没办法传信给武帝让他在查这件事,只能任由江充摆布。
而江充作为酷吏,皇帝的第三只手他的所作为为,是很难和武帝本人意愿分开看待的,所以时候的江充的权限,就不仅仅是衡水都尉那么简单了。
加上在古代通讯一旦截断,双方达不成一致的信息,是件很要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让刘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首先说江充的视角和他掌握的信息。
江充认为,武帝想要打压太子,甚至可能有废太子的心思,而江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未来要做的,就是抓住武帝的这点心里,尽可能的将太子的罪名定的大,定的太子没有翻身的可能,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武帝去世后活着。
但注意在武帝没有明确想要杀太子,或者表露想杀太子的意图之前,江充是不敢下诏杀太子,或者伤害太子,除非他想提前去世。
所以他能做得只有逼迫太子,以上报武帝为由头,不断让太子从心理上感到压力,最后崩溃认罪。
他确实成功压迫到了太子的心灵,让太子处于崩溃边缘了,但却和他认同的认罪截然相反。
俗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太子刘据温和的性格,一直让人认为他会是走向灭亡的那种人。
可真的会是这样吗?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据的性格和传记所写的内容。
太子作为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又是嫡长子。
他的出从出生后就备受期待,武帝给他选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老师,和所以的父母一样,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教授给刘据。
比如《公羊》刘彻喜欢认可这一类学说,就派了德高望重的人去教授儿子,而被教授了父亲喜欢的《公羊》后,刘据是怎么做的呢?
他没有同一般的孩子一样,父亲教什么便学什么,父亲喜欢的我也喜欢,而是在通晓了《公羊》之后,有自己思维的喜欢上了另一种学说《谷梁》,还悄悄给自己老师瑕丘江公学习《谷梁》。
可见刘据本来也不是一个完全一板一眼,完全不敢出格,违抗自家老爹的乖乖仔,人也是有自己思想,并敢于去实现(虽然是偷偷的)
虽好是刘据的成年礼,刘据作为太子行了冠礼,就可以亲政,武帝本人是个讨厌臣子结党营私,结交结交宾客的性子,这点卫青和霍去病都做得很好,因此他们君臣的感情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但面对太子,刘彻却一反常态,没有忌惮自己这个成年的儿子,而是十分爱重的给自家的好大儿,修了博望苑让他专门用来结交宾客。
同时也允许刘据根据自己的思想,兴趣爱好来行事,因此不少被视为“异端”的学说能人,都来攀附刘据。
刘据这个人爹说了可以做,他也真敢做,在用人上和自己亲爹很像,不问出身问才华,既和织鞋贩履之辈相交,门下也有如信陵君的上宾,在退秦上立下汗马功劳类似朱亥的游侠。
除了博望苑,随着时间的迁移,因为皇后年老容颜不复,汉武帝的儿子有多了起来,太子和皇后常常感到不安。
为了让他们安心,刘彻让卫青去对太子说:“汉家尚在草创,为威震外族,朕如果不用严法,变更制度后代便无依靠,朕不出师,天下不定,因此只能疲苦百姓,但若朕之后代如朕一样做,恐重蹈秦祸。太子稳重敦重好静,定能治国安天下,若寻文治君主,诸皇子中谁能比肩太子?又何必不安。”
听了刘彻的话,刘据果然不在忧心。
即使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也没有担心过自己老爹想要换掉自己,当时许多官员动不动就喜欢弹劾他。
宫内的小黄门苏文、常融、王弼等人更是经常寻找刘据的过世,刘据在皇后宫中待得久了一点,都要被举报调戏宫女,为此皇后常恨得牙痒痒。
不过好大儿可一点不怕,自信满满的说:“圣上盛名,我若不做错失,陛下怎么会因为小人之言归罪于我。”
刘据的信赖得到了回报,自己老爹果然没有听信谗言,在某次常融构陷他后,刘据照常做事,为父亲生病而悲哀,入了宫刘彻见到他,也知道太子被陷害,处死了常融。
随后是刚刚提到的太子宽厚,但有自己的意见,是个固执的人,即使刘彻的命令,他也不是不敢违抗,去做自己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