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为秦始皇献上盛世武器》 82. 第082章:年轻真好 谁还没有年轻过……(第2/3页)
希回他。
水泥修筑驰道的施工现场,不少人都看了,说起来没什么难度,关键就在于泥沙石子钢筋,和劳力,若没有劳力,有水泥也修不出路来。
商贾们买水泥配方,是为谋利,先方便自己,现在让他们修路,一下有大半退缩了。
他们又没有权势能够征发免费的力役,还有修路的材料,短短一程都得耗费巨资。
还是有豪商感兴趣,询问修路详情,“可是规定必须修筑哪一段路,或是修筑多少里路?”
“可自行选择修筑哪一郡,或是南北通,或是东西通,皆可。以五年为限。”徐希提出要求。
立马有熟悉的商贾开口,“左丞相,可是先买先挑?”
徐希点头,“对。”
对方立马交钱,“我先买了。”
徐希让吕雉收钱,为其办理,带其去挑选。
对方是会稽郡的豪商,众人都以为他财大气粗,会稽郡已经南北通了水泥驰道,再修就是修筑东西方向了,中间一个偌大的太湖就占去了过半路程,占了大便宜了。
其他反应过来的,也纷纷报名交钱。
剩余的人都在犹豫,投入太大,拿不定主意,下手慢,也失去了先机。
吕雉拿了名单过来给徐希过目,“第一个家在会稽郡,定是去过隔壁的鄣郡,知道鄣郡南北距离远,东西却不过三百里,算是除河内郡外,最短的郡内距离了。”
其他的也都选了郡内距离近,还有大湖者。
“投机取巧可以,就怕不上套。只要他们愿意修,质量能达标,长短都可以。”徐希满意的与对方签订了契书。
见水泥配方已经卖出,其他商贾们准备撤退。
“至于其他想要买水泥配方的人,也不让诸位白跑一趟,千金一方,只在百越之地生产售卖,只要不出南方三郡便可。”徐希把人叫住,既然来了,怎么能跑?
一众商贾又议论起来,这是要他们商户搬迁到百越之地去呢。
刚才遗憾落后一步的,不再犹豫,“我买了!”
“老廖,你不怕搬离故土啊?”有人追问。
廖氏商贾扭头一笑,“我愿意搬啊。”谁家没有兄弟一群,也有旁支子弟,买了回去让其他支的族人去百越发展谋生,也是开枝散叶,多一条出路备着。
又几个想通关窍的也想闯一闯,愿意交钱买方。
徐希把水泥配方安排好,开始卖瓷器配方,和水泥路数不同,要烧瓷,要用特定的高岭土,去特定的地方建窑制瓷,还要手工匠人。
所以买瓷器配方直接分配地方,官商合营,从官窑抽调工匠带新人,所烧瓷器除了贡品之外,只用交税,便可自行售卖。只受朝中监管。
闽中郡、象郡都在百越旧地,即便是庐江郡也是紧挨着闽中郡的,都远离内史,远离中原。
只有泗水郡、临淄郡、太原郡三地可去,但交的税又高。
瓷器这几年越卖越多,各个贵族世家都已经把所用餐盘饮具换成了瓷器,现在已经用习惯了,其他铜器银器都已经看不上眼了。
但瓷器精美,也易碎,尤其饮具,缺了一个,整套的就不完美了。再换新品。
更甚至看到新品也想要买回家用,或是拿出来待客展示。
有了水泥配方的经历,到瓷器配方这里,各大商贾已经学精明,先拿下配方,再商量后续之事。
甚至有的买了水泥配方,要去百越,过来把瓷器配方也买了。
徐希开了方便之门,但又多开放了名额。
签订了契书后,令他们规定时限内赶到目的地。
徐氏族人事先就买了一份瓷器配方,由徐茂带着人手、粮种、器具从海上出发,直接坐船到南海,在闽中郡海岸停下。
此地王贲已经带人修筑港口。
徐茂带人上岸后,很快选定了地方,敲敲打打,开始建立砖窑,烧了砖头建房子。建了瓷窑,开始制作瓷器。
百越虽然被打下来,土著们还是原样居住,各部落族群按照原来一样生活。对于秦人宣传的中原好,江南富,他们又没见过,根本不相信。
但打输了,只能眼看着秦人来到他们的地盘上又是炸山、烧石、修路、开荒。现下又有秦人过来烧窑,都很是好奇。
头一窑砖头出来,红色的,那些秦人拉着砖头开始建房,颜色鲜艳的红砖房很快支了起来。
还有的人在制陶,但他们又建了个窑,把陶器放入窑中一烧,出来竟然是洁白如玉带花纹的餐盘饮具,精美漂亮。
那些器具装了车被拉走,有人跟着看了,全被拉到港口,装上船了,不知道带去了哪里。
闽中郡的瓷器拉回琅琊郡,运到咸阳,瓷感甚至比咸阳官窑的还要细腻。
还留守的商贾们立马加快速度,搬迁到闽中郡或象郡去。
邸报发出,秋收完的黔首们也收拾行囊,准备搬迁南下。
朝中规划了搬迁路线,黄河沿道的沿东方道行至临淄港口,坐大船南下。
长江沿岸的,直接到江边坐船,顺流而下,出了会稽郡海口,再行南下。
或是自行到武关道,顺路南下。
迁徙的黔首,用了一个冬日赶赴新的郡县,选定了新的家园,分到了新的田地。
有些人甚至在路上过的年节,辛劳几个月赶赴新家。
而新家的地方,也与想象中相差甚远,南蛮人果然野蛮,对他们不友好。耕地也不是处处平原,还很荒。
除了冬天不冷,那是真不需要御寒的绵衣、被褥,省了这个钱。
但水土不服,也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人丧命。
不等他们后悔闹事,官府就来发放农具、粮种,还可租用牲口开荒耕种。
商贾们也开始招募做工的力夫,管饭,还给工钱。
想想三年不收税,全家千辛万苦已经来到了这个地方,还是既来之则安之。
徐希派了一批精明的县吏协助治理,这群人跟老乡打成一片,然后撺掇老乡写信回家,“能骗一个是一个,不能光我们在这‘吃香喝辣’,是不是?”
苦中作乐的人不少,看他们这群县吏还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学成一身本领要做官的人,成日和他们庶人打成一片,有这样的官,即便真苦,三年也足够他们翻身了吧?
这信能写,让亲人族人,好友们都来!有苦同享,有难同当啊!
收到信的黔首,看他们到了百越竟然有那么多好处,也疯狂心动了。
徐希把这事儿当成乐子讲给嬴政听。
“你出的馊主意吧?”嬴政直接就给她盖了帽子。
“臣冤枉。”徐希是想让他一起当乐子人,不是让他揭穿她。
嬴政对她很怀疑,只有她馊主意一串一串的,“另外十五万人,你就准备给朕用骗的?”
行吧,这帽子盖瓷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