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49. 指南针:从磁石到司南3 朕现在,就要……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49. 指南针:从磁石到司南3 朕现在,就要……(第1/2页)

    【缕悬法,是沈括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这种办法,首先是要在新缫出的丝絮当中,取同一只茧的丝,然后将芥子大小的一点蜡,缀于针腰,最后将针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

    【这样一来,针尖就常常会指向南方。】

    秦始皇坐在一处视野极佳的高台之上,他的身边已经有人恭敬地呈上磁石与钢针。

    他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炼钢的技术,但比起后世的钢铁,发展得并不算卓越。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更是难以立即取得钢针,更别说在天幕放映之时就拿到了。

    落日的余晖,洒在秦始皇高大的身躯。

    他拿着磁石与钢针的动作,与地上的阴影错落融合,画面神圣而又庄严。

    秦始皇的影子里两手重叠,正在将手里的这枚钢针,放在磁石这一天然磁体上摩擦。

    也就是,进行人工传磁。

    随后他一边听着天幕的述说,一边轻轻地将钢针,放在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盖上。

    在这光滑的指甲盖表面,进行人工传磁过的钢针,果然开始摇晃摆动。

    最后,它停了下来。

    依据咸阳宫的南北方位,这枚磁针的针尖,果然是指向了地理上的南方。

    不过,经由仔细对比。

    秦始皇发现,他的这枚磁针的指向,与正南方其实还是有一定误差的。

    这是何故……?

    他有些不解,天幕上的确是这样说,他也的确是这样照做,但结果却有所不同。

    难道是朕哪里做得不对?

    正在怀疑自己摩擦磁石与钢针的打开方式是否正确的秦始皇,忽然听见天幕说——

    【经过观察与实验,沈括还发现,磁针所指示的方向,其实并不是正南,而是微偏东。】

    【磁针指向微偏东南与西北,这在我们现代的科学上,则是叫做磁偏角。】

    秦始皇:哦,原来这个是正常的。

    科学?磁偏角……?

    秦始皇微微一顿,他这时候才想起天幕之前一晃而过的、大段文字叙述的其中一句: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天幕所谓“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的词句,这里还没有“磁偏角”的说法。

    看来,是天幕背后之人的那个时代。

    他们拥有“科学”,对世界各方面的探索也更加地深入,并且建立了系统的体系。

    秦始皇看着手中的这枚磁针。

    他不确定天幕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就算有磁偏角的存在——

    指南针,也已经非常够用了。

    他现在拥有浩浩疆土,利用指南针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丈量地形之类的都能用上。

    汉武帝也在做宏观方面的考量。

    至于更多的人,则是在万分兴奋与赞叹之余,一时竟没能想到,自己能用指南针来干啥。

    墨子:感觉特别有用、特别神奇、特别厉害,就是目前还没想到,可以用来干嘛。

    鲁班:我也是:)

    他们这些时空里,也并不是没有辨别方向的方法与技术,指南针无非就是更加便携。

    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多。

    许行:我觉得还不如之前的水碓有用,如果能多多讲述农业方面的高级器械就好了。

    欧冶子:其实我想知道后世的炼钢技术。

    在这个时候,秦始皇领先于众人,想到了“指南针”至为有用的一个领域。

    ——航海!!!

    倒不是说,他的思维特别地领先超前于众人。

    而是,他有着让徐福出海寻仙问药的经历。

    秦始皇:__

    天幕之前稍稍地提了一下航海,再联系起前面的那一幅令人震撼的世界地图——

    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秦始皇与汉武帝两人的心中诞生了。

    他们决定了,真的要造船,带上指南针,去探索那些未知的、更加广阔的领域!

    好,到时候先问问后人,有没有厉害的船。

    秦始皇:朕太需要了。:)

    汉武帝:造船的技术!!!

    【关于指南针的应用,它在古代军事、地形测量、生产生活等等诸多领域,都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航海领域,更是为人们指明了方向。】

    诶嘿,果不其然。

    后世之人能想到的,其实他们也能想得到。

    如果说在他们所站立的土地上,他们可以凭借观天象等各种方法,获得方位的信息。

    那么,在海上,尤其是长期的航行、风雨变幻莫测,遇到阴晦的天气便束手无策了。

    指南针,肯定能派上巨大的用场。

    在某一时空里,徐福从炼丹房里走出来,满脸的黑色,以及十分前卫的爆炸头。

    他还在炼火药,听见“航海”两个字。

    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之前,海上的航行只能凭借日月星辰来定位,如果碰上恶劣的天气,就非常容易迷失方向。】

    【比如在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和尚圆仁来中国求法,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就记载了他们在海上碰见阴雨天气,无法辨别海船的航行方向。】

    秦始皇一听,禁不住有些快乐。

    公元前838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

    在真正的历史上,后世一千多年里,依然还存在着航海无法辨认方向的问题。

    而他们现在,竟然已经可以用上指南针!

    航海!!!

    朕现在,就要开启航海的大业!!

    【指南针用于航海,最早的记载是在北宋时期。朱彧的《萍洲可谈》写到了当时航海辨别方向的情形,他们这时候的舟师,夜晚观星、白天观太阳,阴晦的天气就观指南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诚然,古人利用天象进行方位的判断,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在当时他们还是以观日月星辰为主,而以指南针为阴晦天气的辅助。】

    【南宋时期,吴自牧的《梦梁录》里也提到了指南针。是说在风雨冥晦之时,惟凭针盘而行,并且有火长看管,毫厘不敢差误。因为这指南针是一船人性命所系,故而不容出错。】

    墨子连连称赞,他本身就更加欣赏对人有用的发明创造,有利于人的才是巧,无利于人的只能是拙,而这指南针,是大巧之中的大巧啊!

    能让人在海中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整船人的性命就系在这小小的一根磁针上面。

    这如何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