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51. 古代农业:水转筒车2 子贡:桔槔突然……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51. 古代农业:水转筒车2 子贡:桔槔突然……(第2/3页)

构图,连连称赞:善!!

    这种精巧的结构,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便可以达到浇灌农田的效果。

    省去了多少人力!!

    如此一来,百姓减轻负担不说,多余的劳动力还可以用来发展其他的行业。

    嬴政已经跨越时间门,看见他们欣欣向荣的大秦了。

    这一次,定要千秋万代!

    因为是相对有些复杂的工具,所以天音在叙述的时候,加上非常多动画辅助说明。

    从而也就变得十分清晰、直观、简单。

    即便是那些来往于农田之间门的布衣百姓,在看久了、听久了以后,也对这个神奇的来自于后世不知多少年的“筒车”,有了大致的基本了解。

    春秋战国时空的诸国历代国君,全部都喜不自胜地命人一定要细细抄录。

    他们要将“筒车”推广到全国!

    让所有的百姓都来学!!!

    但是如果田地旁边没有河流、湖泊、池塘……算了那就再说吧!先推广出去!

    他们在内心祈祷着,天幕能多讲就多讲。

    最好事无巨细地给他们传授一遍,让他们看完天幕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众:想躺平,当一个伸手党!

    __

    至于墨子、鲁班,他们这些习惯于做木工的领先于时代的人物!!

    则是没多久就看懂了。

    因为天幕的动画短片已经非常直观了,从筒车的结构,到运作方式都十分清晰。

    不过,墨子与鲁班也没有轻心大意。

    还是那句话,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一定有这么容易。

    他们俩抬头望天,看天幕会不会讲一些什么特别的。

    特别有用的。

    只听那苍茫的天地之间门,有声传来:

    【筒车的车身,长的有两丈,短的有一丈。筒车里面,则是用龙骨连接一块块的串板,笼住一格格的水,让它向上逆行。】

    【像是这样昼夜不息地引水浇灌,即使是要灌溉上百亩田地,也没问题。如果是不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用木栓卡住水轮,这样水轮就不会转动,也就不会自动灌溉农田了。】

    战国时期,许行狂笑不止。

    这种农具居然可以昼夜不息地运转,即便是灌溉上百亩田地也不成问题!

    这也太牛了吧!!!

    只要一开始费力制造一个“筒车”出来,接下来只要放在那里,让它跟着流水转就行。

    这不是白嫖是什么!!

    后世的农业技术,实在是太先进了!

    许行不得不佩服“筒车”的发明者,居然能想出来这种巧妙绝伦的方法!

    当然,他对后世的更多农业技术,也更加地期待了!

    之前有舂米的水碓,现在有浇灌的筒车。再往后还会有什么?自动耕田?自动采摘?

    到最后,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的?!

    许行想也不敢想。

    嗐,这咋可能嘛!许行脚踏实地看天幕,只要有这么一两个先进的工具,帮助已经是巨大了。

    【至于如何制作筒车——】

    【我们首先要制造一个大转轮,然后在大转轮上面装一些竹筒。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竹筒的筒口,需要朝向转轮前进的方向。】

    【竹筒与筒车的轴,也要保持大概四十五度的角度。这是为了让竹筒里的水,能够成功地倒向筒车的旁侧,便于水槽接水。】

    【做好大转轮与竹筒并连接之后,将它们放入水里,大概不到一米的深度。最后便是在筒车轴心往后大概一米的地方,放置一个流水槽。】

    这时候,天幕出现十分详尽的示意图。

    包括如何设计“大转轮”与“轮轴”“竹筒”“流水槽”以及他们的位置等等,还有各种角度的标记。

    至于所谓的四十五度、一米等等。

    尽管各个时期、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与后世的截然不同,但他们也可以从“筒车”的吃水程度与构造之间门的比例来大致判断。

    所以一米具体是多深?不重要。

    四十五度,具体是什么角度?这也统统都不重要。

    总之,他们大概是掌握“筒车”的制造方法了!

    【需要说明的是,筒车本身的效率并不高,它的好处在于,我们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所提供的能量,让它运转,而无需自己供给动力。】

    众:诶?!效率不高吗?竟然是这样吗!

    包括秦始皇、汉武帝,他们各个时空的观众们俱是微微一怔,都有些没绕过来。

    他们还默认以为,后世“筒车”的效率,肯定会比现在所用的“桔槔”之类的高很多。

    毕竟他们已经有些产生固定思维了,觉得后世的技术一般是胜过他们现在的。

    各位皇帝、君臣、诸子百家,纷纷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下“筒车”接连不断地浇灌的画面。

    仔细一想,好像确实不太高效,至少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效。

    ……没关系。

    问题不大!“筒车”它无需自己供给动力啊!这就已经足够了!这还不香吗!!

    刘彻立于高台之上,他之前注意到天幕说“筒车”是古代的产物,距离“现代”还有一千多年。

    那他们“现代”,又是用何种灌溉工具?是否能够超过“筒车”,兼具“自动”与“高效”呢?

    他按捺住心中疑问,仰面而望向迢遥天际。

    【如果是没有流动河水的地方,比如平静的湖边、池塘边,可以用牛力来拉动转盘,从而带动筒车的运转。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踩踏,以此来转动筒车。大概一个人终其一天的力气,可以灌溉五亩的田地,牛力则可以高出一倍。】

    那些正在为“没有水怎么办”而忧虑的国君、百姓们,听见这里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是啊!还可以用牛!!

    ——其实并不懂原理与为什么可以用“牛”来替换“水力”的大多数人。

    他们是真的不太听得懂原理,但是他们看得懂操作!这就完全足够了!

    只见天幕上出现一头牛,牵拉着“筒车”的转盘,给大家表演如何带动“筒车”的运转。

    以及如何几个人一起配合踩踏,以此来带动筒车的运转。

    各时空的百姓:好耶!!!

    紧接着,他们看见天幕上的“筒车”缓缓地慢下来、慢下来,仿佛卡住了一般。

    正当众人不解其意的时候,天音说——

    【如果筒车的旋转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提不起水,要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在筒车上面装一些木板或者是竹板,让筒车可以从水里获得更多的动能。再或者,我们也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