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61. 农业:无性繁育技术1 汉武帝:朕栽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61. 农业:无性繁育技术1 汉武帝:朕栽一……(第1/2页)

    在直播完《古代农业:良种选育与种子处理》之后,碧空的光幕还未消散。

    只见流云之间的画面,先是淡化成空白,紧接着又出现了数个流光溢彩的大字。

    ——无性繁育技术。

    【在我国的古代农业当中,人工无性繁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桑树、林木、园艺、花卉等等,诸多方面的生产都运用到了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促进它们提早开花结实,同时也是一种培育良种的途径。】

    各时空的人们都无比熟悉的天音响起,伴随着无数桑树、果树、花卉生长的情景。

    栩栩如生的真实影像,伴随着快进的时间,将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果树开花、结实,只在刹那之间。

    宛若神迹!!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人们对于这种惊世绝伦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他们大多不再震撼于天幕的表现力,而是震撼于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技术!

    后世的技术,他们可以学会的技术!

    【果木的繁育,分为种、栽、插这三种,对应着现代的实生苗繁殖、扦插与嫁接。本期视频,主要讲扦插、嫁接,这两种无性繁育技术。】

    这一次,天幕的主讲人依旧是——

    北魏,贾思勰同学。

    只见浮云朵朵的苍穹之上,由后世ai模拟出的贾思勰,徐徐显露出一个半身。

    大家现在看这种ai的脸,已经十分习惯。

    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或是奇怪了,反而还因为对技术、知识的渴望——

    看着他们的形象,都十分顺眼。

    光幕之上,贾思勰的身边,还浮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方框,里面写着他的代表作:

    《齐民要术》四个字。

    【我国古代扦插的起源非常早。早在《诗经》当中,就已经有“折柳樊圃”的记载。折柳樊圃,就是折断柳枝,然后将这些柳枝,栽插在菜圃的四周作为樊篱。】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原本还在好奇:

    何谓无性繁育技术?这几个字他们都认识,但是合在一起他们就不认识了。

    直到天幕上的贾思勰,用着历史up主宫商羽的声音,说出《诗经》里的“折柳樊圃”。

    他们大概有点觉察到了。

    孔子: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所谓的“扦插”,这大概是一种,由“折柳栽种”延伸出的,农业方面的栽种技术吧。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也有记载:“正月可以掩树枝。”将树枝埋进土里,等到明年生根之后用来栽植。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用高枝压条来获取扦插的材料。】

    光幕之上,贾思勰变为半透明化状态。

    一段简单的动画出现,那是崔寔带领着百姓,在正月时节,进行“掩树枝”的画面。

    旁边还有关于崔寔这个人的简介。

    簪花小楷上写着:崔寔,东汉后期政治家,官至尚书,著有《四民月令》。

    ——包括每月的农业生产安排,如耕地、播种、催芽、分栽、耘锄、收获等等。

    在“掩树枝”的动画过去后,碧空的光幕上又是忽的一闪,如同仙人以大法术将其抹去。

    其后,便出现一段文字。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表述是:扦插,把枝条或者根、叶等插入土中以繁殖苗木。】

    战国时期,农家的许行听见这里。

    他意识到这一期的《无性繁育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重新展开的农业话题。

    而是,衔接着之前的良种选育、种子处理。

    所谓扦插,它使用的枝条、根叶,难道不也是林木的“种子”的一种吗?

    春秋时期,范蠡收了摊,席地而坐。

    他也很快发现这一点。

    枝条、根叶,正是繁殖苗木的所在。

    【扦插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那些比较晚才能结出果实的果树,比如说李树,一般就用扦插,也就是《齐民要术》里“栽”的手法。】

    伴随着光幕上“贾思勰”的叙述,天际之间出现一棵硕大无朋的李树,蔚为大观。

    它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横亘于云彩之间。

    在巨大李树的旁边,还写有四句诗,依然是用小小的竖体字体,陪衬在巨树的旁边。

    曾见繁英出缥墙,更将朱实奉华堂。蹊桃得地偏相映,莫损清阴欲代僵。

    ——宋·宋祁

    紧接着,只见一只手从斜刺里伸出来,漫不经心地,折断了这棵巨大神树的枝条。

    只听“咔”的一声脆响,天幕之上,这棵李树的一部分枝条,应声而断。

    那只放得无比巨大的手,又看似十分随意地一拂,穹宇这棵大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出现一片新鲜的土壤。

    许行、范蠡、白圭、汜胜之、嬴政、刘彻、墨翟、屈原、熊侣、姜小白……

    各时空的人们,站在地面上。

    他们仿佛已经闻见天空泥土的芬芳,如同雨后土壤的气味,飘散在乾坤之间。

    仰望着,那只巨大的天手,从容不迫,缓缓将李树的枝条,插入那片土壤之中。

    【李树的质性坚强,结实就比较晚,需要播种五年才能结出果实。但是,用扦插方法生长出来的李树,只要三年就可以结实。】

    战国时期,许行:好耶!!!

    这样就大幅度,缩短了果树生长的时间。五年与三年,还是很有区别的!!

    秦朝,嬴政听了也觉得很好。

    五年与三年之间的区别,他在以前可能只是会觉得颇为满意,这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但自从得知了自己的寿数。

    他就越来越喜欢一些高效的途径,就比如这扦插,让发展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嬴政:向天再借五百年!qaq

    西汉,刘彻正在亲自察看“立体农业”的实践状况,恰好在果基鱼塘,看见一棵李树。

    刘彻见了天幕,便折下一截树枝。

    一时兴起,当着赵过等臣子的面,亲手将这截李树的枝条,插入土壤之中。

    刘彻十分好奇,为什么寻常的李树需要五年才能结果,扦插的李树,却只要三年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扦插的材料在母株的时候,是已经度过胚胎、幼年阶段的,而这些阶段相当于一种发育的过程,它在以后发展成为新个体之后,依然还是是有效的。】

    【所以,如果用已经拥有两年发育年龄的李树的枝条,进行扦插,那么在栽种三年之后,就可以结出果实了。】

    刘彻指着刚插进去的枝条:三年之后,记得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