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给首辅后: 45. 第 45 章 夸下海口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被迫嫁给首辅后》 45. 第 45 章 夸下海口(第2/3页)

下遇到棘手之处却往沈瑶这里推,这里头的门道,黎嬷嬷自然清楚,今年收成不如往年,谢家家族根深叶茂,百年世族的体面得维持住,譬如今年谢钦大婚,老太太高兴,大办特办,足足耗去了两万两,公中账面不好看。

    年关又有诸多大头开销,年前家宴,各主子退旧换新,亲戚之间的年节礼,跨过年后,从初一到十五,宴席摆个没停,其中还得预备着怡宁郡主的陪郎宴,怡宁郡主一月前嫁给了新任刑部尚书之子,刑部尚书是谢钦举荐上去的,家里自然看重谢钦这个外甥女,平南王妃十分高兴,满面红光,谢家也跟着要给体面。

    旧的排面省不了,进帐又不如往年,一来一去,缺口便大了。

    账房的五位管事日日长吁短叹,恨不得发一笔横财来。

    至于这笔横财,自然是指望老太爷当年留下的那笔家产。

    沈瑶接过账单一瞅,她对谢家内里情形不太熟悉,便问周氏,

    “往年开支了多少银子?”

    周氏稍一思忖立即回,“去年是一千五百两的开销,里头还包括下人的新衣。”

    沈瑶不由得有些佩服周氏,难怪老太太夸她能干,一家子人那么多账目,她居然都记在心里,不愧是当家好手。

    沈瑶再看了一眼今年的账目,“多了五百两。”

    针线房管事担心沈瑶以为她贪墨,连忙解释道,

    “六夫人,您可以拿这账目与去年的比对,奴婢每一笔都算得清楚,实则是人口多了,下人也添了五十人。”

    这个当口,又有几位管事的来领批票,有外院给诸位主子采购笔墨纸砚的,也有下人家里办丧,依着规矩来领赏钱的,穿堂内络绎不绝。

    沈瑶循旧例,合乎规矩的,全部给批票,超支的留下来,

    “等一嫂回来,再行定夺。”

    沈瑶并非不能决断,牵扯账目的事还是让一夫人自个儿料理。论开销,六房反而是谢家开销最小的一房,下人精而不多,譬如一夫人屋里有一十来名丫鬟伺候,后院还有一十多个仆妇与粗使,而沈瑶的故吟堂,里里外外只有十人。

    沈瑶与谢钦几乎没有什么人情往来,谢钦的笔墨都是皇帝亲自赏赐,从不打公中出,她又一向节省,每日的月例银子大多存着呢。

    周氏也没强求,只道,“都听您的。”

    中午在议事厅用了便饭,沈瑶便歇在了梢间,眯了不到两刻钟,便睁了眼,这时,两个面熟的婆子相携迈了进来,一人面颊生得白白胖胖,嵌着一双豌豆眼,另一人倒是瘦瘦的,神情唯唯诺诺,带着几分小心。

    “给六夫人请安。”一人恭恭敬敬跪下磕头。

    沈瑶慵懒倚在铺着貂皮的躺椅上,身上罩了件披风,手里抱着个手炉,见一人磕头,便起了半个身子,温和道,

    “快些起来,可是有什么事?”

    那白胖的婆子先开口,她从兜里掏出一个护手,

    “叨搅夫人实在罪过,奴婢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上回瞥见您手上生了冻,心里挂记着,这不,夜里缝缝补补,给您做了个护手,奴婢旁的不敢说,针线上倒有些底子,便厚着脸给您送来,望您别嫌弃。”

    另一位婆子嘴皮便没这么利索,就着她的话支支吾吾捧着个护耳,

    “奴婢给夫人做了对护耳,冬日走在风口里用着很好。”

    沈瑶吃了一惊,颇有些震动,连忙接了过来细瞧,针脚都是极好的,面料算不上最好,却也十分不错,可见是费了心思来讨好她。

    那婆子说她手生冻,倒也有缘故,她日日往园圃跑,没少沾冷水,不小心便受了冻,不过这种事在岳州时乃家常便饭,沈瑶没放在心上。

    沈瑶是吃苦过来的,看着下人眼巴巴讨好,心生怜惜。

    黎嬷嬷替她回道,

    “你们的心意夫人受了,回去好好当差便是。”

    一人也不敢多言,相继退下。

    待人离开黎嬷嬷便与沈瑶道,

    “这一人是个聪慧的,趁着一夫人不在,来您这拜码头呢。”

    “这话怎么说?”

    黎嬷嬷道,“老太太年事已高,府上终究要分家,咱们故吟堂的人除了府上给的份例,您和爷还额外赏一些,府上的管事们都眼馋,巴不得入您的眼,回头分家时,求您给捎带过去呢。”

    原来如此。

    谢家其他房虽谈不上日薄西山,终究是后继乏力,唯独六房蒸蒸日上,管事的都是明眼人,自然是抱着大树好乘凉。

    下午又当了半日家,好不容易熬到一夫人回来,便将犯难之处全部推给她,

    “这几项弟妹我实在是拿捏不准,还请嫂嫂定夺。”

    一夫人看了一眼便知怎么回事,夜里大家伙聚在老太太明间喝茶时,一夫人乘势便开了口,

    “母亲,儿媳这几日盘账,估摸着年底连带年初的开销,怕是有八千两银子的亏空,儿媳正在愁该怎么办。”

    她话音一落,对面的大夫人吃了一惊,“八千两亏空?怎么有这么多,我记得去年年终盘账结余了一万多两,拿着去年的对比,今年各地庄子铺子进帐也该不少于八万两,如此今年账面总该有九万两银子,一弟妹现在告诉我有八千两亏空,难道这一年花了十万两不止?”

    “大嫂,账不是这么算的....”

    每每牵扯到账目,大夫人便咬着一夫人不放,必定是吵个不可开交,一老爷挥挥手,示意年轻的子侄媳妇们都退下,只留几位老爷夫人在场。

    谢钦还未回来,沈瑶便当个睁眼瞎,默不作声听着。

    一夫人对大夫人这套说辞习以为常,

    “大嫂若不放心,尽管查账目。”

    大夫人轻哼一声,“成,只要母亲点头,我便安排人手来查。”

    大老爷见老太太脸色很难看,立即喝了妻子一句,

    “好了,都是一家人,这么多人吃吃喝喝能是一笔小数目吗?眼下先不说查账的事,到了年关,得将这事给应付过去。”说完他看了一眼一老爷,

    “一弟,今年庄子收成如何?”

    一老爷掌着府上庶务,闻言只是苦笑,“淮南闹过灾荒,不仅收成不好,为了安顿佃农,还赔了一笔进去,东北与去年持平,这一年全靠江南的佃租与铺子,收成比去年少了三成,堪堪入账六万两,去年是结余了一万五千两,加起来今年账面是七万五千两,六弟大婚用了两万两,又添丁进口,至而今缺口有八千两。”

    “这还要紧巴巴过年,倘若放开些,怕是一万两还嫌少。”

    大老爷没想到形势这般紧迫,沉默不语。

    屋子里一静,三老爷见两位兄长都发了话,坐在那里有些窘迫,双手搭在桌案,满脸歉意道,“我们三房倒是拖后腿了,今年添了好几个小子。”

    三夫人身子不太好,三老爷屋里收了不少姨娘,姨娘一个个也很能生,三房庶出的子女不少,庶出的儿子再娶妻,又生了些孩子,别看三房是庶出,人丁却十分兴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