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40-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40-50(第31/37页)

的这段时间里,经贸大学的八三级毕业生,迎来了大面积的毕业分配。

    狄思科宿舍里的八个人,有三人被分配去了国字头进出口公司,一个去了海关,剩下三人回了生源地。

    发小儿葛磊如愿去了进出口公司,工资高、待遇好、工作体面。

    教他学会了广东话的陈旭,返回老家进了省商业厅。

    狄思科没什么悬念地被分去了经贸部,虽是所有单位中牌子叫得最响的,但同宿舍的另外七个人,谁也不羡慕他。

    他在部委实习大半年,日子过得有多悲催,所有人都看得见。

    高强度的摄取知识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要维持这种强度。

    天天都是考试周,这样的日子有几人吃得消?

    所以,听说他跟袁媛都留在了部里,而且还是技术难度很高的翻译室。

    班里的其他人羡慕,这些见证他每天熬到半夜的室友却有些同情。

    毕业季到来,学校宿舍和大树上都挂起了各种欢送横幅。

    “为祖国的外贸事业贡献青春!”

    “服务祖国人民实现自身价值!”

    “热烈欢送我校八三级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

    “此去万里,一程风雨一程歌!”

    诸如此类的条幅被挂得到处都是,也唤起了大家离别的伤感。

    宿舍聚餐,班级聚餐,各种小团体聚餐,几乎每天都有。

    狄思科非常珍惜最后的这段相聚时光,只要时间允许,所有饭局他都应邀了。

    全班聚餐的时候,张新华端着酒杯走到了狄思科跟前。

    自从被举报亲属走私以后,狄思科与他就没怎么说过话。

    两人似乎都在有意回避与对方接触。

    但这次不知张新华是怎么想的,居然主动找到他解释了之前那封举报信的事。

    “其实我本人在事业上没什么追求,但我父母都希望我能进体制内工作。关于你哥哥的那封举报信,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是我家亲戚写的。”张新华举起酒杯说,“狄思科,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针对那件事,我郑重跟你道个歉,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

    狄思科对这番话并不怎么相信,但他已经回敬对方一封小作文了。

    也就无所谓原谅不原谅。

    一杯酒而已,喝就喝呗。

    是否真的能够一笑泯恩仇,他们彼此心里都很清楚。

    反正马上就要分开了,以后又同在一个系统工作,就这样吧。

    *

    毕业分配方案公布,同学们彻底离开了校园。

    走出校门的当天,狄思科就无缝衔接,带着报到证去单位报到了。

    英语组的三个新人不用像其他毕业生那样进行岗前培训,所以正式入职没两天,崔组长就给他们安排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

    后天要紧急接待一个外国企业家考察团,领导临时安排了宴请。

    虽然只是吃顿饭的事,但外交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交际司这边要马上拿出接待方案来。

    崔组长大方地派出了狄思科、袁媛和方堃,配合综合处和外宾接待处的同事,完成这项任务。

    翻译菜单和行程安排的工作,通常只用一个人就能搞定了。

    但谁让他们仨都是新人呢,每人负责一小部分,两天的时间无论如何也能做完了。

    方堃是高翻班的研究生,又比狄思科二人的年纪大点,分配工作的时候,就主动选了难度最高的菜单翻译。

    狄思科翻译行程安排。

    而袁媛的工作简单却最琐碎,她得帮忙打印几十个来宾的名牌,以防出现弄错客人名字的情况。

    综合处很快就把行程单交给了狄思科。

    一页纸上没多少内容,几百个字而已,他几分钟就能翻译出来。

    但是临时接待任务之所以难办,就在于行程和人员的不确定性。

    狄思科上午九点翻译完第一稿,正准备送去打字室打印正式稿,综合处的同志又把新的行程单送来了。

    人家说了,上一份不算数,以这一份为准。

    狄思科便将第一稿收起来,重新译了第二稿。

    这次他有经验了,工作完成以后没有马上去打字室。

    等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果然又等来了改动后的第三份方案。

    一份行程安排修修改改好几次,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算正式确定下来。

    狄思科打印了正式稿,在底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拿出印章和印泥,郑重其事地在旁边盖了章。

    类似的工作他已经做过几次了,但这是他第一次有资格在上面签字盖章。

    而且这个印章是于童送给他的。

    印章材料是号称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从于宝塔那里搜刮来以后,就被于童送去了琉璃厂雕刻。

    所以,当狄思科将沾了印泥的白色印章盖在定稿底部时,好似决定了什么国家大事。

    那种仪式感堪比皇帝握着玉玺。

    将定稿送去综合处,他的任务就可以正式完成了。

    不过,截稿时间是今天下班前,刚出校门的狄思科还记着老师们“不许提前交卷”的要求。

    所以,他没着急往上送。

    下午袁媛去宾馆送铭牌的时候,他也跟着去了。

    反正他没什么事,就按照外宾的行程路线走一遍。

    然而,这样走了一遍后,他却有了新的疑问。

    按照行程单上的安排,外宾们要在明天中午直接从会场前往冷餐会。

    两处相聚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就能抵达。

    所以,行程单上将冷餐会安排在了会议结束的半小时以后。

    不过,狄思科实地走过后发现,会议在贵宾楼三层,冷餐会在迎宾楼顶层。

    两栋楼里的客梯都只有三部。

    这次会议有上百位来宾,若是有人不习惯走楼梯,固执地等待电梯,那半小时的预留时间必然不够。

    有些外宾恐怕会迟到。

    反正他搭乘电梯走这条路线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来,不熟悉路径,步行用去了三十五分钟。

    从宾馆返回单位,他就想给外宾接待处的吴勇提个醒。

    吴勇是对接行程安排的,之前给他送了五个版本的行程单。

    然而,都快走到人家办公室门口了,狄思科又顿住了脚步。

    他虽然没啥工作经验,也没有闻笙箫那种从小耳濡目染的眼力,但他直觉这种事似乎不该由自己开口。

    在翻译室呆了这么久,他经常见到大家配合业务部门反复修改翻译稿,却从没见谁给人家的工作挑过毛病。

    何况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万一人家在两栋楼间安排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