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50-6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50-60(第20/37页)

但是安全起见,还是找个环境更好的办公地点吧。

    于童解释说:“对面那些搬家师傅就是瞧着五大三粗,其实人还不错,偶尔能帮我们干点体力活,要不金金也不会跑去那边看人家打牌。”

    “你这是文化公司,要是有客户上门跟你谈业务,听到对面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你觉得像话吗?”狄思科继续劝道,“反正你刚来不久,租金又是一个月一付随时能退的,趁早换了吧。”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我下个月就找新办公室。”

    “别等到下个月啦,咱现在就去找找。”

    狄思科说风就是雨,帮她擦干净唇边花掉的口红,便拉着人直奔“魏姐房信”。

    他有一间门面房的租客就是由魏姐帮他找的。

    这位大姐工作效率高,收费也合理,合作体验不错。

    魏姐在店里见到了回头客,颇觉有面子,放下手头的工作,便询问他们对办公室的要求。

    “咱这回找个离我们单位近点的地方吧?”狄思科征求于童的意见。

    “你们单位附近的租金太贵了。”

    东长安街上,王府井附近,房租是她现在那间办公室的一倍。

    只是一间办公室而已,没必要找那么贵的。

    狄思科卖力相劝:“您也心疼心疼我吧!骑车往返单位、我家和你的新公司,每天跑十几公里,我如果是只真狗子,都得累得吐舌头了。”

    “……”于童瞥他一眼,警告道,“在外面呢,好好说话。”

    狄思科连忙端正态度说:“离我们单位近一点,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啊,以后我再去找你,几分钟就走到了。还能从食堂打了饭给你送过去,我们单位食堂既便宜又好吃。”

    “而且咱俩单位离得近,结婚以后咱们开一辆车上班就行了,节省下来的油钱就算在房租上。”

    于童抱臂问:“我要是在家门口找一间办公室,岂不是更省油钱?”

    狄思科:“……”

    那倒也是。

    瞧这小两口拿不定主意,魏姐问清他们双方的住址后,拿出房信册子翻了翻。

    指着其中一处地址说:“这个位置比较折中,距离您二位的住址和单位都不算远,价格也合适,要不咱们过去看看?”

    狄思科没意见。

    但于童瞄向眼巴巴的二狗子。

    心想,算了,这二狗子确实挺累的,要不她还是稍微心疼一下吧?

    反正她现在资金还算充足。

    “听他的吧,”于童很快就帮自己找好了理由,“那边的环境不错,大单位又多,方便以后联系业务。”

    狄思科眼前一亮,惊喜地问:“真在我们那边找啊?”

    “嗯,麻烦魏姐了。”

    魏姐的房源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刷刷翻了几页就帮他们圈定了三处办公室。

    一处在胡同里,另两处是其他单位对外出租创收的。

    魏姐指着距离经贸部最近,也是房租最贵的一处说:“别看它比其他两间贵了七八十块,但这个办公室里是有电话的。您是开公司的,肯定需要用电话联系业务。”

    “现在私人安装电话至少得花三四千块,还未必能排得上您!您租了这间办公室,每月交电话费就成,能省一大笔安装费。”

    于童与狄思科互视一眼,当即便决定实地去看看。

    在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段,于童暂时只租得起一间办公室,而且面积非常局促,顶多能安置八张办公桌。

    她要是想招新员工,绝不能超过六人。

    但这里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办公室在人家大单位的院儿里,能共用他们的门卫和停车场,安全上有保障。

    而且魏姐说,如果以后公司的员工多了,可以跟人家单位的后勤商量一下,花钱在他们的食堂搭伙吃饭。

    这就能解决员工的用餐问题了,也算她公司的一项福利。

    除了租金贵,于童对这里真是哪哪儿都满意。

    她跟后勤负责办公室出租的副主任,软磨硬泡了好半晌,让人家免了她的水电费。

    虽然她跟杜金金用不了多少水电,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能省则省。

    谈妥了条件后,于童当天就预付了三个月的租金。

    *

    狄思科这回是真的美了。

    两人单位离得近,他步行一刻钟,骑车三五分钟就能到。

    以后可以一起吃中午饭啦!

    然而,他想得挺好,现实却相当残酷。

    于童搬过来以后,他连在单位吃饭的机会都没有。

    最近对外援助局有活动,崔组长要负责会场的翻译工作。

    顺手把狄思科也带了过去。

    这次不是让他观摩学习的,而是正经口译一场为非洲提供技术援助的会议。

    他目前只有两次正式会议翻译经验,自我感觉都不太满意。

    这回又有直属领导坐在身后盯着他,那心理压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负责这种会议的翻译工作,通常都要提前至少三天准备相关资料。

    狄思科的准备时间还算充足,崔组长提前五天就通知他了。

    所以,除了会议资料,他还把双方代表见面寒暄时可能会用到的开场白,全都预想了一遍。

    甭管会议的翻译难度有多高,最初的十分钟,他是决不能出错的。

    否则容易失掉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会议在上午十点举行,狄思科担心会拖延到下午,吃早餐时吞了五个水煮蛋和两个花卷。

    汪妍妍一看他的早餐内容,便问道:“你今天要上会啊?”

    “嗯,对外援助局的。”

    “谁主持会议?不会是姓王的那位副局长吧?”

    “还真是。怎么啦?”

    “呵呵,那你今天可得打起精神了。”汪妍妍同情地说,“这位副局的口头语特别多,发言向来口语化。最主要的是,他本人的英语水平很高,你要是不把他那些口头语翻译出来,他还会当场挑你的毛病。”

    狄思科:“……”

    “没关系,咱们英语组,凡是跟他打过交道的翻译,基本都被挑过毛病,你放轻松吧!”

    狄思科记住了汪妍妍的提醒,但也不敢太在意。

    会议开始以后,按照之前准备好的万能寒暄公式,完美度过了前五分钟的开场时间。

    随后他就弄懂了,汪妍妍所谓的口语化是怎么回事。

    他在一刻钟的时间里,为王副局长翻译了五次带有“搞”字的发言。

    “我们给坦桑援建的姆巴拉利大型农场就搞得很好。”

    “大家一心一意搞建设……”

    “我们提供贷款,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