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80-90(第32/32页)

客户打交道了。

    三人散开,各自融入人群,寻找谈话对象。

    狄思科刚来港岛的时候,但凡说粤语,一开口就能被人认出是大陆仔。

    不过,他最近听身边人说得多了,也总结出了些经验。

    他是跟金兆辉和陈旭学的粤语,广东人的语调更加抑扬顿挫,但港岛人说话似乎更柔和一些。

    他让自己的语调更加和缓,使用港岛人惯用的词汇表达,再时不时穿插几句英文。

    当他自我介绍是刚来港岛的内地企业干部时,与他谈话的几人都笑说,他的粤语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不仔细听还以为他是本地人。

    狄思科成功收到了几张洋行和外贸公司老总的名片,正想寻找下一个目标,不远处的谭先生却向他招了招手。

    “小狄经理,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今天宴会的主人,嘉胜集团的董事长王铮安先生。”

    狄思科客气地与对方握手并自我介绍。

    顺便近距离打量起乔治的偶像,大名鼎鼎的王生。

    王铮安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但他本人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高个宽肩,鼻梁高挺,只看眉眼的话,似乎有点异国血统。

    狄思科快速回忆了一遍刚才家属区的情景,好像只有大儿子与他相貌最像,其他孩子的长相都没有什么异域风情。

    王铮安握上他的手,用力晃了晃,语气温和地问:“听说小狄先生刚从内地来港岛没多久,还适应港岛的环境吗?”

    狄思科笑着说:“除了经常被琳琅满目的牌匾绕晕,钱包不太适应,其他方面都很适应了。”

    王铮安哈哈笑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望向对面,“我这些年也跟几位内地干部打过交道,小狄先生是我见过的,姿态最放松的一位。”

    “我在内地干部中算是比较年轻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嘛。”狄思科坚决维护咱内地干部的面子,“其他同志比我更加稳重。”

    谭先生也帮腔说:“小狄经理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状态这么松弛确实非常难得!”

    狄思科纠正道:“我可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我曾在经贸部当过两年的翻译,陪领导出访过,也参加过规模相当的外商招待会。”

    他还在聚集了几百家外企高管的迎春招待会上唱过歌呢!

    咱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区区一个商行周年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好好!没想到小狄先生年纪轻轻,阅历却相当丰富,年轻有为啊!”

    王铮安端着酒杯在狄思科的酒杯上轻轻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向对面稍一举杯示意,便将内里的红酒一饮而尽了。

    狄思科被他这个敬酒弄得摸不着头脑,但主人已经干了,他只好礼貌地陪一个。

    不知怎么回事,被王生这双深邃的眼睛盯住时,狄思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与卢大爷的人工欧式大双眼皮相比,人家王生这对欧式双眼皮可是天生的。

    特别自然有神。

    狄思科心想,难怪人家能当上门女婿呢,只凭这对欧式大双眼皮,也够格啦!

    “小狄先生在贵公司主要负责什么业务?”王铮安状似随意地问。

    “经营内地轻工业品的进出口业务,也接受进出口业务委托,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我们都能做,另外也引进合资项目,比如与宝莱集团的合作。”狄思科补充说,“我们东轻集团是内地最大的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王铮安颔首,语气诚恳地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嘉胜集团近些年也有意向在内地投资,有时间的话咱们可以详细聊聊。”

    能跟何氏这种体量的公司合作,狄思科当然乐意呀,这可是大客户。

    他正要点头答应,斜刺里却冒出一个人来。

    “爸爸,马上就该切蛋糕了,”Alex向几人礼貌问好后,对王铮安说,“妈咪让您尽快过去。”

    王铮安颔首:“知道了,你先去准备吧,我随后就到。”

    他还有几句话想跟狄思科说。

    但Alex好似没听见他的一般,一直等在原地,不肯先行离开。

    王铮安的目光轻飘飘地从他面上扫过,并没有重复要求第二遍。

    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狄思科说:“我很想详细了解内地投资环境的真实情况,但今天时间有限,这是我的名片,咱们约个时间改天再聊吧?”

    狄思科连忙拿出自己的名片,与对方做了交换。

    *

    参加一场商行的周年庆典,狄思科的最大收获就是收到了一沓子花花绿绿的名片。

    晚宴结束后,也有当时聊得比较好的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他进行了联系。

    不过,当时态度很诚恳的王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却并没有联络过他。

    狄思科暗道,也许这就是大人物的天赋技能,甭管当面多亲热诚恳,转过身就可以把人忘在脑后了。

    郭美凤出去跑了几天龙套后,终于有了档期,可以去大屿山寻找妹妹的线索了。

    由于路程太远,又需要坐船,他们这次没带孕妇,只母子二人去码头做船,前往大屿山。

    给他们打电话提供线索的,是当地的一户渔民。

    声称在二十多年前见过寻人启事上的女人。

    母子俩上午出发,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长途跋涉,下午才找到那位给他们打电话的海叔。

    郭美凤将妹妹的那张半身照拿出来,让海叔再仔细看看。

    狄思科问:“海叔,你真的见过照片上这位女士吗?”

    “见过,”海叔叼着烟,一边整理渔网,一边分神看了一眼照片,“我记得她叫阿云,当年在我家住了两个多月,害得我那个痴线弟弟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三十多岁才娶老婆。”

    “……”狄思科试探着问,“那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嘛?”

    “不知道,”海叔摇头,“说是去找她丈夫了,走了以后就没再回来。”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