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6、第 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郁金堂》 6、第 6 章(第1/2页)

    韦氏很懂礼节,隔三差五邀约宋之问到驿馆饮茶,皆是瑟瑟作陪。

    闲聊起来,原来宋家祖籍汾州,兄弟三人都有才名,尤以宋之问冒尖儿,年近弱冠即已取中进士,一手五言应制诗靡丽妩媚,神都贵女人人传颂,这才入了张易之的法眼。

    “我们家实则前朝旧主,圣人的手下败将,烂在山根野地十几年,既然有命回来,非得问清楚是谁有大恩于我家,然后肝脑涂地,才算报答。”

    韦氏滔滔不绝聊了一下午,忽然话头一转。

    “旁人必没这好心,唯有——府监?”

    可惜这小主簿很沉得住气,斟茶自饮,并不接招,韦氏只得悻悻续下去。

    “举国传颂府监的风采,我在房州亦有耳闻,没想到迟迟无缘相见。”

    但他还是搪塞,悠悠替张易之谦虚。

    “论形貌潇洒,府监哪比得上高阳郡王?俗话说丈母娘挑女婿,王妃有三位小娘子在手,尽可以慢慢挑拣神都最英俊的儿郎。”

    韦氏摸不到首尾,再次试探。

    “李唐优待隋室,历代都有弘农杨氏出身的妃嫔,若非杨氏裙带,也不能成就今日之圣人。我不图别的,三个里有一个匹配新主,就阿弥陀佛了。”

    宋之问扬了扬唇角,感叹这位失势妇人胃口恁大,太平何等得宠,不过下嫁圣人远支,她这才刚从土旮旯地爬回来,就敢肖想做未来天子的丈母娘!

    “圣人登基以来,数次大封武家亲贵,如今王爵逾百,伯父、兄弟、从兄弟俱为王,诸姑姊俱为长公主,连早夭之子亦拨发重金,大张旗鼓重修陵墓,加建神道,但却迟迟未定立储君……”

    他其实也很好奇李家打算如何成事,遂装出一副恳切的样子交代。

    “……不瞒王妃说,两京仕宦都打着从龙的主意,想看准了下个重注。”

    “圣人究竟属意于谁?”

    韦氏单刀直入截断他话头,“圣意你不敢妄断,京中高门想把女儿嫁谁,你总知道吧?”

    宋之问有兵来将挡的从容,被人这么冲了一句,还是耐心地微笑。

    “其实大家都是猜,要说爵位最高,与圣人血脉最近,那自然是魏王武承嗣与梁王武三思,两府拢共养大五个儿郎,连贯序齿……”

    宋之问摊开手,还是摇头,“可是五中选一,难呐!”

    五中选一难,二中选一还没准头吗?

    韦氏如今虽破落,到底当年做过月余皇后,挥斥方遒,指点过江山,眼下更急于探知魏王、梁王两府在女皇心中孰高孰低,被他这般再三敷衍,终于煞不住气性了,重重顿下茶盏,不冷不热地哼了声。

    宋之问忙请罪似地添上新茶,双手捧着茶盏奉高,赔笑道。

    “王妃怕是忘了,庐陵王出京之后,李唐还有一位旧主……”

    “——胡说!”

    韦氏的眉心陡然拧紧。

    “我夫君行三,李旦行四,长幼有序。再者,我夫君做皇帝月余,下诏二十七道,提拔臣子,增设爵位,抚恤百姓,这才是当皇帝。李旦呢?从没上过一天的朝,甚至不能出入宫廷。”

    宋之问忙不迭点头应和,“王妃所言不错,李旦确实从未秉政,但真正的李唐末代君主仍是李旦。”

    韦氏冷冷一哂,不快地打断他。

    “主簿信我,我这小叔,不过是添头、傀儡,无关紧要!”

    “是是!”

    宋之问被她劈头盖脸一通训,腹内反生欢喜,因掂出了韦氏的分量,这趟回来并非如她所说只有随波逐流,仍是有期待的。人,不怕没本事,就怕没目标,他笑眯眯哈着腰道。

    “王妃所言皆是正理。不过有一件事王妃可能不知道?”

    “有话快说!”

    宋之问撇嘴一笑。

    韦氏的底细他打听的清清楚楚,出身高贵不错,姿容明艳不错,性情勇毅也不错,三条加起来,在高门贵女中就算很突出了,但她于政事朝局并没有独到见解,不然当初,李显也不会授人以柄,闹出‘以江山赠送岳丈’的大笑话。

    “六年前李旦被废,降为皇嗣,更名武轮,然后圣人以周代唐。从此,国朝万千的规矩都改了,但并未改立储君,也未废除皇嗣……他到如今,法理上说,还是继承人!”

    ——什么?

    韦氏诧然的目光落在宋之问脸上。

    难道李旦还在这局里有一丝丝些微的可能性?

    照她想来,女皇不在意李旦,彻底轻视,所以连贬黜出京的刻意打压都不需要,随便扔在哪个犄角旮旯就完了。可按宋之问的描述,在继承顺序上,竟是未废的皇嗣比已废的国君更靠前。

    韦氏顿时忧虑,再看宋之问,目光就多了一分猜测。

    这主簿生了一张英俊但阴郁的面孔,轮廓鲜明,眼窝深邃,有种郁郁不得志的安静,但说起话来,神情诚恳真挚,又很能打动年长女性,引发爱护之心。

    几番相处,她倒是看明白了他的质地,说起来,李旦与他将好是两个极端,一个深沉内敛,很难被人影响,一个摇头摆尾,步步都想走捷径。

    “狄仁杰自提拔至中枢,数次为皇嗣在殿上与圣人争执,一步不让,若非他坚持,恐怕皇嗣早已被废。”

    “皇嗣的脾气我知道。”韦氏哂笑一声,懒得多费口舌。

    “关了十余年,旁人是把刀子就钝了,他定然愈加锋利。呵,圣人绝不会传位给他的。”

    宋之问愣住,没想到韦氏这样快人快语。

    按她言下之意,李显胜出李旦处竟就在于平庸懦弱!

    这不止打了李显的脸,更暗指女皇嫉贤妒能,容不得强人做储君,威胁她晚年生涯。

    韦氏能说出这番话,便可知并非平庸之辈,想到方才故意吊她胃口的做作,都被她看在眼里,早看穿了,宋之问不由得有些脸热,再开口时诚恳许多。

    “下官也是这样想。不过,就算单论武姓亲王,也不止魏王武承嗣与梁王武三思,还有太平公主的驸马,定王武攸暨。”

    “他更不算数!”

    韦氏广袖一挥,直白道,“能封王,只因圣人宠爱太平罢了。不然,同是亲王,为何他的官职比武承嗣、武三思差一大截呢?”

    “是是,也正由此可见,圣人唯我独尊,最爱打破陈规陋习。”

    宋之问捋着胡须娓娓道来。

    “所以下官以为,传位女主并非绝无可能,还政李唐,亦早早留有余地。”

    韦氏不料他有此宏论,诧然僵住。

    京中传言狄仁杰说服了女皇还政李家,兹事体大,连房州偏僻遥远,也隐隐有些躁动,但韦氏并不意外,母子连心,儿子总胜过侄儿,窗户纸捅破了原没什么,不过提出太平,就令人咋舌了。

    太后专权古来有之,并不稀奇,但女皇不满足于垂帘听政,以六十七岁高龄篡朝夺位,称帝改元,比别的太后多走一步,才是世所罕见的奇人异事。韦氏二十出头就被这位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