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小夫妻发家日常: 149. 第 149 章 三合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小夫妻发家日常》 149. 第 149 章 三合一(第1/4页)

    万幸皇甫钦到了齐州,并没有受到任何性命威胁,且如今在屛玉县过得极好,还入了十二属,替这老百姓们尽得绵薄之力,也不枉然少年之时所誓。

    他们虽非出生在最底层,但却因家道中落,不得不吃这人间百苦,又因身后无大树可乘凉,因此从前行事各种受阻,一腔的热血无处而洒。

    也亲眼看到了底层老百姓们艰难生存,一生所梦,便是想为老百姓们做点什么。所以当初李木远抛去橄榄枝的时候,皇甫钺其实是不认可他这个被王叔夺了帝王的失败者。

    但他的确太需要一个机会了。

    于李木远,他或许没有做到传统意义上的效忠,但是对于天下,他是无愧的。

    而他眼下这话,却是叫李木远嗤之以鼻,“你一介武夫,什么时候竟然也是这样巧舌如簧?”

    皇甫钺是了解李木远性格的,更何况现在他作为一个曾经的帝王,落魄到了此地步,所以完全可以理解此刻他对自己的冷嘲热讽,也自然就不会恼怒他这些不客气的话语。

    虽没有做到当初对于他的恭敬尊崇,但也做到了作为一个朋友的尊重,“不是诡辩。”

    “呵。”李木远笑了一声,到底这天还是冷了,飘落下来的白雪对于穿着旧棉袍的他很不客气,一阵阵寒意很快就穿透了不算厚实的旧袍子,冷得他下意识地将两手都收进袖笼中。

    他这个将手伸进袖子里取暖的举动,忽然叫皇甫钺觉得有些心酸,他是有慈悲心的,对于李木远的所有不赞同,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谅解,所以他扫去了那凹凸不平的长桌上的雪,伸手替李木远将那些吃饭的家伙都收进了一旁的布袋中,“你不必与我置气,雪越来越大,天也越来越凉,走吧。”

    李木远觉得他这是在可怜自己,略感到有些被羞辱的意思,但天太冷了,这雪也太无情了,一如那些离自己而去的所有人一样。

    最终他还是屈服,任由皇甫钺收了摊,跟着进了一家小酒馆。

    店家刚温过的酒带着热气,很快将李木远一身的寒气给驱散完了,许久不曾踏足过的这样的雅间里,哪怕在这样的小城镇上其实很简陋,但也给了李木远许久不曾有的温暖。

    但这份温暖并不能让他原谅皇甫钺的背叛,明明曾经这天下,差点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一切都是因为皇甫钺。

    因此在两三盏热酒下肚后,又垫了些如今对于他来说颇为丰盛的饭菜,他的怒火便也重新随着这恢复的体温而升起了。

    “你以为,本王会原谅你?”所以他挑眉开始讨伐起了皇甫钺来。

    酒有些凉了,皇甫钺继续自己动手在桌上的小泥炉里温着:“我以为你看出来了,我不是来求你谅解的。不管如何,我们曾经共同朝着这一片天地磕头,不求有难同当,但求有福同享,这话我始终记得。”

    “所以你如今来施舍我?可笑。”其实在没看到皇甫钺的时候,李木远对于自己的未来还因为传国玉玺的出现而充满了期待,觉得也许自己这潦倒不如意的人生,完全可以借着这传国玉玺重新改写。

    未来,应当充满了无限可能。

    但眼看着坐在自己对面从善如流的皇甫钺,李木远忽然丧失了原本的积极。他了解皇甫钺,这个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杀气腾腾的杀神大将如今能眉目慈善,语气和蔼地跟自己这个旧主坐在这里。

    可见,这天下怕是真要太平,再也不允许任何人翻起半点风浪了。

    但心底总归是不甘心的,所以李木远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凭什么?难道就仅仅因为贞元公?因为他身体里那点可笑的血脉?便让你们一个个前赴后继,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在所不辞?”

    皇甫钺一板一眼地纠正着他,“不是为他。”随后放下酒壶,认真地看着皇甫钺:“也许说是为了天下老百姓,你可能觉得道貌岸然,所以那你就权当是为了我们自己吧。”

    “呵呵,本王的确不明白!”李木远当然不会相信什么为了天下老百姓的鬼话,人哪里有不自私的?“我给了你兵权,给了你无数的权力,完全放手于你,那战场之上,便任由你主宰,可是你却自甘堕落,愿为那霍家的小子作为马前卒,实在是可笑。”

    皇甫钺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怎么想着试图劝服李木远相信这个崭新的王朝呢?他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由始至终所追求的,并非全部的权力。

    他也是有心的,哪怕他在战场上犹如冷面阎王,杀人不眨眼,但是面对身后的千千万万同胞百姓,自己自然是希望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期盼。

    这仅仅是当初他在辽北大军当前,选择投了的缘故。

    但是他没有想到,真正接触或是融入到了这个新生的朝廷之后,他才意识到,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如此狂热地追着贞元公。

    他不知道贞元公想要的盛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想,眼下可能才是建国之初,但他却已经从老百姓们的脸上,看到了什么是所谓的盛世。

    各类考试或许听起来很多,但每一个环节都公平公正,再也不是从前那样的朝廷,即便是没有双手朝上司奉上千万金银,只要努力了,也有真才实学,仍旧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不过这其中最为令他震撼的,不是在这无声无息之中,天下寒士的身份在这无形中被提高,甚至与世家子弟们拥有着同样的机会,不管是入朝为官或是入学开蒙。

    这几乎是没有给这些所谓世族们半点反应的机会,现在满朝里已经到处是寒门出身的官员了。非同从前一般,大部份皆是世家豪门里走出来的二代三代。

    而这女子们除了可以出来抛头露面之外,竟然还可以入学可以为官。他从前就觉得母亲不是个寻常女子,如若有男子一样的机会,必然也是有一番作为的。

    果然,自己没有看错,女人并非只能是围绕这丈夫孩子和灶台,原来踏出大门走上了仕途,她们做得并不比男人差。

    如今他们也不必为男子,也能做出一番事业了。

    甚至在某些职位上,她们这些女官员比男官员做得还要尽善尽美。

    只是可惜了,母亲没有活到现在,不然的话,也许她也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求得个一官半职的。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对于官员们的态度。

    说来也是可笑,历代的朝廷里,最是不缺少的便是谏官,只是可惜他们鲜血都洒在了金銮殿上,仍旧没有能劝说得上面的帝王迷途知返。

    而如今十二属内外,都不曾有这样的官员,但朝堂之上,却是一派清明之相。

    当然,大朝会时候的热闹盛况他也见识过了,那些官员们在帝王的面前争执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人直接提出了对帝王决策的质疑,但这并没有发生官员被杖毙的悲剧。

    因为上至这大朝会的官员,下至民间黄毛小儿和耋耄老人,只要天子群臣有错,他们都可以指出来。

    如此,哪里还需要什么谏官?

    天下的百姓,便是最好的谏官了。

    “你也不需要明白了,我此番寻来,帮不了你别的,只能让你免受这饥寒之苦。”他说着,从怀中拿出只将早就准备好的银票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