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田打败天灾: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用种田打败天灾》 50-60(第4/18页)

分柔软,甜味竟然压过了酸味。

    叶母见此笑眯眯地说:“如何?今日的杏子我特地多放了几日催熟,是不是比之前要甜上几分?”

    叶瑜咽下果肉,连连点头,“是要好吃一些。”

    而野梨虽然带着涩味,但果肉富含水分,一咬开就爆出汁水来,吃完一个半天都不用喝水。

    他嘴里在吃着这两种果子,心里却在想荔枝和西瓜,他打听过,如今荔枝是有的,只不过只在南方生长,他们这边根本吃不到,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西瓜则是压根就没出现,更是只能在心里怀念一下味道。

    两个人在屋里边聊天边啃果子,一个不留神就把那七八个果子全都吃完了,当叶母再进来收盘子的时候,便惊叫道:“我的老天爷啊,你俩怎么都给吃完了,肚子哪还有地方装晚饭?”

    褚绪风闻言摸摸鼻尖,和叶瑜对视一眼,不好意思地说:“就…不知不觉全给吃了。”

    “行了,你们赶紧出去走走,消消食。”叶母也没想说他们,只是把他俩给赶出了门。

    叶瑜听他娘的话走出去,看着干干净净的院子,不由感慨道:“现在的日子跟以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他原先立下的志向算是实现了一半。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褚绪风温和地说。

    叶瑜没再说话,只是抬眼向上望去,院子里种的几棵果树随风传来沙沙的声音,他看了半天忽然在树梢间看见几个圆形的果实。

    “那可是橘子?”

    褚绪风闻言也抬头看过去,半晌点点头,肯定道:“是橘子没错。”

    没等叶瑜说话,他又说:“旁边那棵林檎树好似也结了果子。”

    林檎便是苹果。

    这两棵橘子树两棵林檎树是叶老头青年时种下的,几十年来从没结过果子,人人都说他是不是被卖果树的行商给坑了,花了买果树的钱买来的却是不会结果的树。

    如今倒是给人家行商正了名,卖的明明就是果树。

    叶瑜倒是知道这几棵树为何不结果,他们这边太冷了,根本就达不到橘子和苹果可以生长的温度,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果树已经习惯了这边的温度,所以才长出了果子。

    叶家的果树结出果子的消息立刻传遍整个村,许多村民都来他们家看个稀罕,尤其是说过叶老头上了行商的当的几个人,待他们看过树上结的果子后便向叶老头道了歉。

    叶老头自是笑得见牙不见眼,他站在树边感慨道:“几十年了,终于能吃上第一茬果子。”

    “可不是,”叶老太正坐在院子里给家里人织毛衣,手上编织的动作灵巧至极,险些叫叶瑜看不清,她边织边揭短,“宝哥儿你是不知道,每当有人说你爷爷上了当,买回来不会结果的树,你爷爷都得自己郁闷一会,如今总算是能扬眉吐气。”

    “外头人人都说今年是咱们的福年,我看也确实是。”

    叶老头特别高兴,自从去年宝哥儿病愈之后,家里的生活就一年胜过一年。

    而且他知道三儿子与褚将军订了协议,这羊毛生意的利润应是不低,只是没怎么关注而已,叫他三儿子自己闯荡去,得与失都由他自己负责。

    这时候叶二嫂插话道:“可不仅仅是咱们家的福年,整个村里哪户不比往年过得好?豆腐生意家家户户都能做,我看他们手里余钱都不少。”

    这也确实,最近豆腐村的名声已经远远传播开来,远到都有其他县城的富贵人家派人来买豆腐,他们买的不是嫩豆腐,而是豆皮和豆干这样能长久保存的豆制品,又因为豆皮豆干的制作法子叶瑜并没有教出去,所以叶家每日都能在这些人身上挣上不少的钱。

    如今叶家村的孩子们不愁嫁娶,光是这一个月里就有不少对新人成亲,其中也包括吴家大娘,她成亲时嫁妆尚算体面。

    这是因为她娘在今年三月的时候拿了一两银子到叶家买豆腐方子,叶家并没有想要为难她们,收了银子便当面给她演示了一番如何制作豆腐。

    自从学会了做豆腐,吴家几个女孩常常天不亮就到村口磨豆子,做出来的豆腐她们不卖去县城,而是往距离县城更远的村子里卖,价格定得稍低,但每日到手的钱却足以改善生活。

    至于吴大郎和吴石头父子俩却是成天待在家里游手好闲,好在没了吴老太的撺掇,他俩再没有扯后腿。

    第53章 橘子罐头

    不知不觉间日子就如同流水一般飞快流逝, 直到某一天叶瑜在屋里练字时竟感到丝丝凉意,他搓搓手,放下笔从窗户向外望去, 只见枝桠间硕果累累, 树叶正慢慢落向地面, 他这才意识到原来又到秋天了啊。

    秋天不只是收获的季节,更多的却让人想到赋税徭役,好在并无大型战事,所以朝廷允许以钱代役,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笔钱还是能掏的出来的。

    据叶瑜所知,如今朝廷征税用得便是两税法,按照资产多寡定级,共有三等九级,各级税率不等, 收税时更是由官府统一征收, 时间一般是在春秋两季,平民若是掏不出钱可用粟帛代替。

    叶家自然是早早就交了税,村子里其他人家也没拖太久, 反正都在十月之前把税缴纳给官府, 到最后整村竟还得了县令的称赞。

    交完税后接连几天都是大晴天, 太阳毫不吝啬的挥洒着自己的光辉,但照在庄稼人身上却没给他们带来多少暖意,这让正在弯腰收割庄稼的叶父不由得纳闷起来。

    “这两年来似乎一年比一年冷,我记得前些年这时候还不用穿棉衣,但今年就得穿了, 要不然冻得人受不住。”

    他此时全副武装, 外头的棉罩衣里是一整套厚实暖和的毛衣毛裤, 头戴护耳帽,脚踩羊毛袜和乌拉鞋,手上还套着个半指手套。

    如果有人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在田里收割庄稼的农户都是他这个造型。

    叶母拧开水囊盖子喝一口热水,她一开口就有水汽顺着风往上冒,在眼前氤氲出淡淡白烟。

    “冷点总比闹旱灾好,今年咱们这雨水虽称不得充足,却也是能滋润土地,我瞧着地里收成应是不错。”

    在一旁捡麦穗的叶老太闻言喜滋滋地说:“可不是,今年有的苞米杆上竟长了七八个苞米,沉甸甸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喜欢,还有一轱辘一轱辘的土豆和红薯,比往年都要大上不少,更不用说高粱小麦了,长势格外好,麦穗多,籽还饱满,看着就知道产量极高。”

    “今年得挑长得最好的庄稼留种,看明年收成是不是更好。”

    其实不光是他们叶家村,整个东海郡今年都是风调雨顺,人人脸上都盈满丰收的喜悦。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粮商知道他们这丰收了,所以他们刚把粮食收进地窖没几天,叶家村就迎来数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粮商。

    与叶瑜家相熟的是一个姓苏的粮商,他们家基本每年都会在他那里进行粮食买卖。

    在他来后,叶父特地将人请进屋里,倒上一杯野茶,等他喝完才直入正题,开口询问道:“今年白米作价几何?”

    苏粮商闻言放下茶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