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流俗雨》 46-56(第2/20页)
。
她记得有一年跨年,他怕她一个人待着会孤单,特地来学校找她,给她读一篇散文哄她睡着;他在厨房给她做喜欢的汤,在温暖的暮光里抱着她亲。
这一些柔软的记忆,不会随着删掉联系方式的举动而被彻底删除。会在这样一个平平静静的黄昏,将她湿漉漉的心缠进厚厚的茧房。
想不明白,怎么就这么难忘呢?
手机震了震。
周暮辞发来消息:哪天搬家?
姜迎灯讶然:你怎么知道?
周暮辞:时以宁说的。
姜迎灯:……她怎么什么都说。
周暮辞:我帮你搬吧。
不知道怎么拒绝他的好意,也认为没有拒绝的必要性。姜迎灯回一个字:好。
周暮辞来的那天,拎了一斤青岛大虾,给她崭新的厨房开火。
“还是一个人住好些。”他说。
姜迎灯深以为然说:“有钱就是自在。”
周暮辞应该不是热爱下厨房的人,他跟这一袋虾做了好一会儿斗争,简单一道菜被他弄得挺费劲,煮个虾也手忙脚乱,这么努力应该是在试图表现什么,姜迎灯看破不说破,只望着他背影笑。最后他盯着那红扑扑的死虾,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钻研着品相,说:“应该是熟了。”
他把虾端上桌后,听见旁边的彩电在播一个狗血爱情争夺大戏,好奇地瞥一眼过去,问:“你喜欢看这种片?”
姜迎灯微愣,解释说:“不是,随便调的。”
只不过刚才看到他打开电视,停留在新闻频道,她便顺手调开了。
姜迎灯现在不喜欢看新闻。
“你怎么会认识谢添的?”在餐桌上,周暮辞问她。
时以宁的分析有道理,因为不说甜言蜜语,所以实在。然而周暮辞这类男人,实在归实在,有时候太直男就会显得不解风情。
姜迎灯剥虾的时候在想,如果她旁边坐的是梁净词,在今天的餐桌上,她是不会脏了手的。
她没瞒着,承认道:“我前男友跟他是朋友。”
周暮辞眼睛睁大:“跟他是朋友?”
他的每一个字都是重音,每一个字都彰显着诧异。
她淡淡的:“嗯。”
他缓缓地想起:“还是大一交往的那个,翻译官?”
姜迎灯继续点头。
周暮辞笑了,感叹说:“这样的男人,会不会把你的眼光抬得很高?就是看谁都差点儿意思。”
没想到隔这么久,他也记得挺清的。
姜迎灯道:“有时候是会跟他比一比。”
周暮辞说:“由奢入俭难,一个道理。”
她正吃着,尚没应答,手机屏亮了一下,两人同时看去。
消息是时以宁发来的。
她说:就要到这个电话,我今天打了几次都没人接,估计没人在家。
时以宁的消息后面附了一串号码。
是个八位数的座机号。
姜迎灯一时没反应过来,她擦净手,回消息:什么电话。
时以宁:梁家的啊,我问有没有他们家里人的手机号,统筹说不方便给。what?什么人啊,录个节目而已啰!怎么小气吧啦的。
时以宁:你打一个试试呢。
姜迎灯跟周暮辞说了下情况,他无奈地笑一下:“大户人家,行事谨慎,你就说是电视台录节目。”
姜迎灯点着头,走到客厅。
没想太多,她把电话拨出去。
在一阵等候的忙音里,心跳忽而明显变快,又重又沉闷。
等了将近一分钟,直到自动挂断那一瞬,姜迎灯扶着太阳穴,反倒松了口气似的。
转而又想:同一个姓而已,能有那么巧合吗?
退一万步,就算真的碰上他的家人,她早就与他们没有瓜葛,该慌乱的人也不是姜迎灯。
于是,再拨一遍。
嘟嘟——
嘟嘟——
这一回,大概等了半分钟有余,就在她以为又无人接听,将要自动挂断的时候,电话被接起。
一两秒后,那头传来一个沉如碎玉的声音,没什么情绪,微懒,倦怠,问:“哪位?”
姜迎灯一顿。
这熟稔的、久违的,日日夜夜覆在耳畔的声音,被三年的时光模糊掉,又在这一瞬仿佛把一切拉回了头。
她略显艰难地调整了一下呼吸。
随后,生硬地挤出两个字:“你好。”
那一端的人略作沉吟,这段沉默,显然也是听出了什么,而后他轻声且温和地应一个字:“嗯。”
姜迎灯继续说:“你好,我是纪录片摄制组的,想请问您——”
越说越紧张,心跳不受控地变得急促起来。拍摄,取景,采访,梁园,北郊,溯溪……一连串关键词一齐涌到脑子里,忽然挑不出个重点,她要问什么来着?
姜迎灯皱着眉起身,按一按额角让自己冷静:“稍等,我找一下选题表。”
紧接着去一堆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行李里找出自己的工作材料。
在稀里哗啦胡乱地翻着文件,翻书的声音里,她听见梁净词一如往昔,沉稳平静的宽慰:“不着急,慢慢找。”
姜迎灯还在紧迫地翻找着她的材料,肩膀被人拍了拍。
周暮辞指着她的手机,做口型:我来说。
姜迎灯如蒙大赦,赶紧把手机递了过去。
第48章 C04
梁净词已经好些日子没回过老宅。
前段时间梁家老爷子过寿, 他人在外地,没赶得回来,晚到一步, 送上薄礼,来得不巧, 今天家里头没人, 仅一个园丁阿姨在园里给牡丹浇水,梁净词问了情况, 才知道爷爷出了趟远门, 去南边见老朋友了,故而家里空了几天。
梁净词进了门,听见悬在梁上的鹦鹉嚷了声“欢迎光临”, 身后跟了个玩性大发的谢添,兴致勃勃去戳鸟翼,同它吱吱喳喳讲鸟语。
梁净词穿件灰薄的线衫, 将宽松的袖管往上随意地拨了拨,露出青筋交错附着的小臂, 他陷进沙发里, 坐得慵懒,举起玉色的腕, 手里把玩着谢添送来的一串法螺天珠。
“给你爷爷说,这好宝贝可是我托人从印度捎回来的,请得道高僧开过光的。”
细绳被梁净词缠在修长的指尖,他细致地端详着, 平平地应:“好东西不消说, 老爷子有眼力。”
谢添眼一抬,看见客厅墙上挂着一面题字的匾, 五个潇洒的行书大字:家和万事兴。再看落款,梁京河。
谢添不由讥笑说:“哎唷,我发现你这弟弟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写这么大个字儿挂门楣上,臭显摆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