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月: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川月》 50-60(第8/18页)

也没法确定这个熬一阵是多久,许是半个时辰,也可能是整夜。

    思量间, 温明裳却忽然听见洛清河又道。

    “既如此……手给我。”

    温明裳怔了下, 抬眸撞上那双眼睛, 其中含着的神色不似作假,她犹豫了片刻,慢慢把手伸了出去。

    月凉如水,那些光亮透过残破的窗子照进来泼了满地,给昏暗的屋舍映亮了一抹朦胧的光。

    温明裳看着洛清河伸手握住了自己的手掌。她没忍住瑟缩了一下,随后便觉察到暖意顺着两个人交握的手掌一点点蔓延而上。这种感觉很熟悉,前不久在临仙楼她便感受过一回。

    “你……”

    洛清河撑起身子,背靠在床前,披散的发垂下来,有几缕铺在了床沿,触手可及。她轻轻舒了口气,道:“若是遗留之症,解药起不了效,也只有这个法子了,回京后去找秋白再瞧瞧吧。”

    温明裳应了声,她侧身躺着,瞧见洛清河抬起另一只手支着脑袋小憩,夜里凉,即便是习武之人也不好这样坐一整晚,更何况……她还在给自己灌输内力。

    “洛清河。”她犹豫了片刻,开口唤了声,“你要这样一夜吗?”

    “那小温大人是要自己忍这一夜的寒症?”洛清河微微侧头同她四目相对,“无妨的,从前行军,几夜不睡都是常事。再者说,不这么坐着,我也没法躺下。”

    “眼下可不是行军。”温明裳低声反驳了句,“你……”

    洛清河歪了下脑袋,等着她往下说。

    温明裳抿了下唇,往里挪了点,闷声道:“你上来躺着吧……纵使不睡,也好过这样坐着。”

    洛清河搭在她手上的指节微微一动,而后笑了声,话里带了揶揄:“先前不是说没有让护卫睡床上的道理吗?”

    温明裳在昏暗里瞪了她一眼。

    然而下一瞬,手上搭着的那只手退去,复起的寒意让她没忍住打了个哆嗦。

    洛清河瞥了她一眼,拿起床褥卷了个卷放到了两个人中间,她在床沿侧躺下来,重新抓起了温明裳的手。

    “以此为界。”她笑了笑,手肘曲起来枕在下边,“睡吧,明日还有事要查。”

    这样逼仄的空间里,即便洛清河只躺在了边缘,两个人的距离也足够近,那道界线其实可有可无,但温明裳在须臾的视线交错间,却恍然明白了她这样做的用意。

    那是礼数。

    纵然同为女子,洛清河清楚她心里的万般顾虑,这道界限在旁人看来当然可有可无,但这正是刻在她骨子里的礼与温和。

    君子温如玉,世家总说洛氏是大梁五大世家里最不像世家的,但其实……洛家人骨子里刻着的才是真正的世家风骨。

    温明裳指腹轻轻擦过洛清河的掌心,她阖上眼,不再动作了。

    醒时天光已亮。

    屋内只有她一个人,温明裳揉了揉眼睛起身,夜里的寒意散去,但手心似乎仍有余温,她垂眸看着自己的手,片刻后才下了床。

    洛清河推门进来的时候手上提着个旧食盒,见她起身,多问了句。

    “可还有不适?”

    温明裳摇了摇头,道:“无碍了,昨夜多谢你。”

    洛清河笑了笑,把食盒放到了桌上。

    她还没束发,想来也是刚起不久。温明裳多看了她两眼,注意到她身前垂着的那缕小辫。

    “那个……是燕州的习惯吗?”

    洛清河闻言抬头,瞧见她指了下自己编的发辫。

    “算是吧。”她伸手去拿了桌上的发带,垂眸的样子有些漫不经心,“燕州有个说法,打小给孩子这么扎一缕小辫,日后那孩子便如同旷野的草,能长得比别处高些。虽说听着是无稽之谈,但在那边待得久了,不晓得何时就跟着有了这样的习惯。”

    温明裳拨弄了两下垂着身前的碎发,听见她说到此笑了声,而后继续道。

    “京城的人总觉得我们这样不像是寻常的汉人,有些格格不入,我这样许是还算好的。”洛清河系好了发带,转身道,“至少我没给踏雪编辫子。”

    温明裳手上动作一顿,错愕道:“啊?”

    “战马的鬃毛。”洛清河笑道,“我阿姐在时,她经常给自己的那匹马编上这种小辫,那是匹白马,也是和踏雪是一道驯的,但脾性要温和近人许多,被她这么折腾也不会闹脾气,许多人都说那不像是她的马。”

    温明裳想了想那个画面,也没忍住笑,反问道:“礼部那些老顽固们,当真不会多嘴两句吗?这么个编法,恐怕在他们眼里更像是北燕人的马了。”

    “该说本不是多两句嘴的,参她的奏本一直没停过。”洛清河挂好了刀,侧眸道,“不过在这方面,她一向天生反骨。”

    温明裳把食盒里的清粥拿出来,闻言摇头道:“若是以那种当街把人拎出来打一顿的气势,那在他们眼里确实是一身反骨了。”

    但不论如何……那人确实有矜傲的资本。

    洛清河笑而不语,权当是默认了她这说法。

    两个人随意用了早饭便出了门。

    经过昨日,村里的人似乎对她们俩的态度好了些,有些看上去年岁不大的少年人还大着胆子问了他们些外头的事。

    温明裳好脾气地一一答了,有孩子问她名姓,她捡了枯枝作笔,在地上把温颜两个字一笔一划地写给他们瞧。

    望津抱臂在边上看着,冷冰冰的一张脸似乎有了那么一瞬的松动。

    “村老不曾教这些孩子认字吗?”洛清河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后。

    望津蓦地回头,眸中警惕之色一闪而过,但这抹神色很快消弭,他垂下眸,道:“教过,但人太多了,先生上了年纪,精力难免不济。”

    洛清河点了点头,没再多问什么。

    望津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手上的刀上一扫而过。

    过了午这些孩子被领了回去,偌大的田垄之上剩下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这村子里的人年岁都不大。”温明裳吹着风,忽然道。

    洛清河于是侧眸看她,示意她往下说。

    “他们应当都是那几年因贪墨而蒙难的人家留下的孩子。”温明裳捏着手里的树枝,把边角摩得平整,“这些人集聚得多了,对于府台也是个祸患。当年若是乔大人不把他们带走,下场难料。”

    “但即便带走了,又何尝不是祸患。”洛清河扶着刀,伸手接了飞掠而下的海东青,“年幼者还好说,耐心教导总归能平积怨,可……大些的呢?”

    “比如望津是吗?”温明裳笑笑,“怨难平便成了恨,恨一人或许还算轻,若是更甚呢?牵累了旁人,过于偏执,恐怕……那几年的遭遇让乔大人耗费了太大的心力,她瞧着比山长的身子还要差些。”

    洛清河帮海东青梳理毛发的手一顿,低声道:“依着年月,他家中出事时他已经是个半大少年,早就记了事,明白何谓是非爱恨。这样的人……若你我是始作俑者,应当斩草除根才是。他原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