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100-110(第12/14页)
……
便连金骨乌虎都开始笑起来,仿佛刚才金骨阿隼那的劝言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此时纵观全场,只有金骨阿隼那、哥舒夜和穆如山阙没在笑,这三人恰恰是最为了解大宁朝堂的三人。
穆如山阙身为燎国国相,当年就是他和金骨太玄把哥舒夜派到大宁,从那时起他开始创建对大宁的情报系统,虽说他早已把情报系统给了哥舒夜和金骨阿隼那打理,但他对南边的一举一动依旧是了然于心,大宁朝堂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不出数日便会传入他的耳中。
“大皇帝。”
须发皆白的穆如山阙在杂乱的笑声中说了一句,声音沉稳,中气十足,具有穿透耳膜、直入人心的威严。
听闻此言,众将霎时间收敛笑意,与金骨乌虎一起望向穆如山阙,静待穆如山阙说话。
“老臣听闻那大宁女帝即位之后,对文官非但没有追究清算,反而大加封赏,便连反对她上位的老臣都给了少傅少师衔,此意为安抚大宁文臣,稳定朝局。”
穆如山阙说完,金骨乌虎垂询道:“敢问老师,大宁女帝意欲何为?”
穆如山阙道:“她们自古讲究文修武备,如今稳定文臣,便是要重修武备,老臣听闻大宁女帝已将五军都督府改成御营五军府,直接敕封岳芝等五位御营元帅,各州郡都指挥使向御营元帅负责,御营元帅则直接听命大宁女帝,兵部尚书由慕容雅博接任,如今,她已将大宁军权悉数掌握在手。”
可以看出,穆如山阙对大宁庙堂的情况的确了如指掌,萧庆宁召集武将进行军议才不过短短数日,穆如山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炎都,已经收到了军议的结果。
金骨别术插嘴道:“那又如何?便是她老子有五十万大军在手,还不是被我皇祖父一战吞灭!”
金骨乌虎眼神一冷,将金骨别术瞪了回去,问道:“依老师所言,那大宁女帝可是要跟我大燎决生死战了?”
穆如山阙颔首道:“此女志不在小,不能放她成事。原本‘先平西凉后灭大宁’的国策要改成‘先灭大宁西凉自破’,岳芝自作聪明断我粮道攻我炎都,损兵折将不说,恰好予我出师之名。”
金骨乌虎道:“老师所言深得朕心!岳芝敢攻我炎都,朕便打到他大宁京城去,此仇不报朕便不配做大燎国主!”
虽然说这是燎国王廷,但实际上这王廷之中根本没有文官,全部都是武将,一听到要打仗,所有人都是跃跃欲试,磨拳擦掌,就像给他们这个巨大的战争机器点燃了引信,他们的朝议因此显得极为简单,一般只做三件事:确定打谁、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现在他们把目标锁定到了大宁身上,那么,王廷帐下的东西中三路大军以及其他诸侯王、异姓王、部族首领的军队都会集结 ,一旦统一了意见,他们就会如野兽般追捕猎物,至于怎么打,什么时候打,那就由金骨乌虎和其余五个中枢极勒烈来决定了。
总而言之,大战将至。
大宁京城。
今年的年节自然是不能热闹的了,宣和帝虽然在百姓心目中普遍评价不高,但作为大宁皇帝,丧期未过,即便是过年也不能搞得太喜庆,整个京城基本上停止了一切娱乐庆贺活动。
不过也有足以让京畿百姓发自内心喜庆之事——大年三十这天,帝京终于下了第一场雪。
入冬之后的第一场雪,从子时开始便下了大半夜,到早上已是给京城铺了厚厚一层,如柳絮鹅毛,清早出门一脚踩下去,积雪直没小腿肚子,大街上雪满难行,两边商铺和居民百姓便自发出来扫雪,孩童们各自打雪仗、堆雪人玩闹,也不管什么皇帝丧期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日夜商讨,萧庆宁的军议已经得出了结果,在她重新制定的“上层建筑”,御营中军、五位元帅、都府卫军、都统制等等形成纸面文书决议,加盖印章成为定制,加上听从左王右崔的建议,还是设置了一个“监军府”以监察诸军,防止统帅权力过大,造成权力失衡。
兵部这边,在左王右崔的斡旋下,慕容雅博成功兼任兵部尚书,他手底下的左右侍郎以及其他兵部文职,基本都是从燕州和山海郡跟过来的主战派文臣,如此一来,天下之兵归结于御营,御营又在萧庆宁的军议内阁之下,兵部成为“后勤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军制。
至于各州郡卫军如何征兵、兵士如何以军功晋升、都指挥使以下的武将升迁如何核准,诸如此类萧庆宁都放手给军议内阁去做,让裴定方和慕容雅博这些人商量着办,这他们久经军旅最能洞察将士心理,根据实际定出合理的制度来,是以这方面萧庆宁彻底放手,只做个“花瓶”,负责最后盖章批红形成文书章程。
文政这边,左王右崔也完成了和萧庆宁的“政治交易”,年前,王延年、崔固安和户部尚书许世辅抽调了数十正直京官,其中不乏三品大员,通过吏部运作,奏明萧庆宁之后全部下放淮州,一是对外戚集团进行抄家清算补充国库,二是清理外戚集团残留的余污,还淮州政治清明。
与此同时,王延年和崔固安也把通政司清理了出来,他们两个办事相当厚道,王延年只把他的孙子和一个得意学生安排了进来,崔固安则给他的小儿子留了一个名额,这算是他们给自己留的后路,除此之外,通政司的其他职缺完全交给萧庆宁来安排,他们不再插手。
最后,白靖文、姜明允和林少游这些年轻主战派文臣便都落职通政司,这些人算是萧庆宁第一批心腹文臣。
此外,萧庆宁听从白靖文的建议,把一批原本在她手底下当差的内务库女掌柜叫进宫城,跟在她身旁,向慕容雅博等人学习处理政务。
不过也并非事事顺心如意,她处理淮州外戚集团,皇后和萧怀庆隔三差五过来闹,国丧之后放回去的萧氏诸侯王,有几个听说蠢蠢欲动,私下勾连要进行反叛,赵公明和齐肃岳这些清流派文臣仍然时不时对她破口大骂……只能说一旦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放眼看去,下面就是千千万万的人,这千千万万人当中,哪怕面对很少的一部分,都足以让她从早见到晚,焦头烂额。
好在今天总算清净了。
大年三十,武将都已领赏四散,文臣们也都各自归家,下了雪,宫里显得空旷又寂寥。
萧庆宁这才意识到什么叫“孤家寡人”。
她到了这个位置,皇后、萧怀庆和那些皇室宗亲,私底下不会再理会她了,要是放在往年,就算那些人再讨厌她,宫宴的时候都会给她这个长公主留一个位置,现在一切都已不同,她看完最后一个奏折,在龙椅上忽而抬头,发现只剩上官妙云一个人。
偌大的宫殿空荡荡,就只有她和上官妙云,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孤寂凄冷,她觉得自己承受这种孤独就够了,没必要多连累另一个人。
她说:“阿云,你今年去跟阿弈一起过吧,去找裴纶也行。”
上官妙云皱眉道:“为什么?每年我们都是一起的啊。”
萧庆宁没有正面回答,问道:“阿弈在慕容雅博府上是吧?”
上官妙云点头,萧庆宁道:“那岳芝应该也在,你帮我送一坛燕州的酒过去。”
上官妙云为难道:“那你呢?”
萧庆宁:“我自有去处,你快点走,不要耽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