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100-110(第5/14页)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新雨之茗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104、大事既定

    此话一出, 王崔二人顿住,他们身后的百官霎时间议论纷纷,这里边不乏翰林院和都察院这种清流官署的官员, 其中以翰林院大学士赵公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齐肃岳这些正直之臣为首,正如慕容雅博所说, 这些官员不讲什么议和或者主战, 他们遵守的信条是祖宗儒法,比如他们坚持立嫡立长, 就算是宣和帝在位时,他们也强烈支持萧景行这个太子, 坚决反对萧景祐和皇后这些外戚集团, 但到了此时, 他们就会转变成强烈支持萧景祐而坚决反对萧庆宁。

    因为在他们看来, 法理道统永远是第一位,是他们数十年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不在乎具体哪一个人当皇帝, 谁贤能谁昏庸对他们来说都无关紧要,他们要考虑的是“身份”, 谁身份合适他们就支持谁。

    显然, 萧庆宁的身份在他们眼里已不是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天摇地动、愧对祖宗、罪不容诛、遗臭万年、国将不国……

    “长公主殿下, 老臣斗胆进言。”

    翰林院大学士赵公明第一个出来回话。

    萧庆宁道:“赵老学士请讲。”

    赵公明道:“殿下是否执意要以女子之身登基称帝?”

    萧庆宁点了点头, 赵公明道:“若如此, 待大行皇帝下葬之日, 请殿下赐臣一死。”

    赵公明说完, 她旁边的都察御史齐肃岳和一众须发花白的清流文官一起站出来, 异口同声道:“臣附议。”

    瞬间形成了一股顽固的力量。

    萧庆宁不急不躁, 问道:“王崔两位公相,你们是百官之首,赵学士和齐御史所言,你们以为如何?”

    这是把皮球提给这两个人,王延年不语,崔固安说道:“赵学士和齐御史都是国之铮臣,自古以来,国有铮臣便不亡其国。”

    萧庆宁道:“所以要是杀了这些铮臣,大宁就要亡国了?”

    崔固安拱手退立,萧庆宁道:“赵老学士,你们要以死明志我也拦不住,不过你们死后且不说天下士子寒心,其他官员人人自危,单说空出来的职缺一时半刻便无人替补,你们告诉我应该如何解决?”

    赵公明道:“国将不国,那不是臣等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萧庆宁:“我当了皇帝就真的会国将不国吗?”

    赵公明已有不悦:“牝鸡司晨,何须多言。”

    萧庆宁道:“赵学士执掌翰林,学识与眼界远非我一介女流能比,我就不做口舌之争自取其辱了,不过既然我是女儿身,我就只能想一些‘女儿办法’,等赵学士去职之后,空出来的职缺我会让赵学士的长女出来袭职,齐御史与诸位大人也是一样,府上若没有千金,便让你们的夫人上朝听差,我是女儿身,就跟我们女流之辈打交道,诸位大人放心走,你们死后,这朝廷便由我们这些女人来操持了。”

    此话一出,便是连旁边的南云霁和上官妙云都感诧异,萧庆宁来之前没跟她们提过这一出啊!

    赵公明和齐肃岳这些老臣更是吹胡子瞪眼,赵公明完全失去了翰林学士的风度,指着萧庆宁道:“毒妇!毒妇!”

    萧庆宁本就没有想过跟这些人争论,这些年她见过猪跑,深知跟这些文臣分辨道理是没用的,他们永远站在自己认可的道德制高点,只要他们坚持自古以来,只要他们遵循祖宗家法,那他们永远都是正确的,他们就是真理在人间的具象化!

    但正是他们自我标榜为道德楷模,萧庆宁就越好利用他们的道德感来束缚他们——你们不是不承认女人皇帝么?我非但要当,还要把你们的妻女也拉进来顶替你们的职缺!而且她不是开玩笑,等时机成熟,她真会这么做,不说她自己,她身边的上官妙云和南云霁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萧继续说道:“我认为诸位大人为了大宁,还是相忍为国为好,先不急着死,留着有用之身留在朝廷,待来日找准时机再联合起来对付我这个毒妇,端亲王和其他皇子我都不会杀,你们尽可以从中择取扶持对象,王崔两位公相对我也是虚与委蛇的,他们会牵头带你们反我,当下我手握重兵,文有慕容雅博和一众年轻主战派大臣拥护,武有岳芝、裴定方、李良弼与后面这位南云霁南将军支持,诸位大人死了容易,让我这个毒妇带领一班妇道人家长久把持朝政可怎么了得?还是忍辱负重,咽下这口气,来日方长,再做图谋不迟。”

    南云霁道:“说得好。”

    上官妙云也给萧庆宁竖大拇指,而座下的赵公明等人早已语塞,萧庆宁这番话在自嘲之中有着坦白到不能再坦白的坦白。

    等了半晌,左丞相王延年道:“诸位大人,大宁历代规矩,皇帝大行颁发国丧诏书之日,即位诏书也要传告天下,由新君主持大丧,新君一日不定,国丧也便一日不能举行,大行皇帝于蒙州薨逝已有月余,早一日安葬便早一日入土为安,国丧诏书请赵学士与翰林众学士拟定,即位诏书便由老夫执笔。”

    赵公明还在坚持,急切道:“王公相!这如何使得?!你乃堂堂一品……”

    王延年抬手将他的话语打断,说道:“赵学士,大局已定,请勿再言。”

    崔固安亦说道:“即位诏书出自我与王公相之手,与诸位大人无关。”

    言外之意就是承认萧庆宁上位是中书省的事,他和王延年担了这个“千古骂名”。

    这两个老狐狸何其狡猾,如此一来,他们在赵公明这些清流文臣这边得了个人情,也给萧庆宁卖了个好,即位诏书是他们所写,算是拥立新君的有功之臣,之前他们放萧景祐离京这件事,萧庆宁也不好追究了。

    萧庆宁知道他们的小算盘,也便不去拆穿,说道:“有劳两位公相,劳烦诸位大人,无论诸位大人怎么看不上我,请务必记着‘国事艰难燎人势大’八个字,我上位之后会倾举国之力跟燎人开战,到时还请诸位大人同仇敌忾。”

    说完,她站起来向众臣拱手行了礼,只有王延年和崔固安向她回礼,赵公明等庙堂重臣不为所动。

    而不管怎么样,这一趟下来,左王右崔和这些清流派文臣也暂时稳住了,京城防卫她们也已经完全控制住,皇后那边的外戚集团暂时解决,皇族宗室也就无人出来跳脚,剩下的就是等待国丧仪式,宣告即位。

    此时夜已深沉,皇城到处飘摇着白色的丧幡与绦带,在灯火通明的照耀下,于阴暗处影影绰绰,像是河底的额水草舞动。

    萧庆宁向南云霁道:“今天该做的事都已做完,你别出宫了,今晚和我住咸安宫吧。”

    南云霁道:“我得先把部队带出城,否则明天一早会叨扰京城百姓。”

    萧庆宁会意,说道:“那好,明天早点来。”

    南云霁颔首,在宫城大门处与她们分开走,上官妙云看南云霁走远,感叹道:“南姐还是厉害呀,我听说她的后军都有十几万人了!”

    萧庆宁问她:“你也想带兵打仗?”

    上官妙云笑了笑,“想是想,但我不会啊,我还是跟着你吧。”

    萧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