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170-180(第5/26页)



    ? 164、我想来

    从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来说, 白靖文应该为这场战争的终结做出更多,更何况他自己也要为萧庆宁做得更多,他先前也跟萧庆宁约定过, 真到了他认为萧庆宁有不可挽回的危险之时,他不愿做个理智的人, 他会与御营新军一起北上亲自参与这场战争。

    既然现在萧庆宁提前走到了这一步, 御营新军提前北上,白靖文也就不愿再等了。

    当然, 他不是冲动之下一走了之,而是在朝堂上完成了权力制衡之后才走。

    首先, 他紧急把蒋琬召回替代他的部分职责, 亦即让蒋琬接任他走之后留守大臣的职缺, 蒋琬已经是起复派文臣武将之首, 又是原来的兵部尚书,他和兵部的吕敦、孟宏宇是天然联盟,许世辅和章丰饶都是主战派, 即便白靖文走了,左王右崔也不可能做出主导决策, 且以现在这个形势, 左王右崔也不可能做出违背大势的决定,他们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是奸臣佞臣, 要是他们在这个关头兴风作浪, 不是盼着前线崩溃, 盼着萧庆宁输吗?到时燎人南下, 他们能幸免吗?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甚至不符合那些皇室宗亲的利益。

    其次, 白靖文让姜明允和林少游从江州回京,由他们两个主导通政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开诚布公跟左王右崔许世辅等人表明心迹——他不能躲在京城干看着萧庆宁身处险境。

    实际上,他也在告诉王延年等人,现在已经到了决胜关头,那些什么派系争斗,皇室宗亲在外敌面前已经微不足道,萧庆宁要是输了,他们在京城怎么争都没用,争权夺利的先决条件是有权利可争,一旦燎军南下夺取大宁江山,他们还有什么权利可讲?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白靖文留京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那么,从他个人感情来说,他应该到前线去,他应该去找萧庆宁。

    待蒋琬和姜明允等人相继抵达京城,武温书临时征召的两万人部队也驻扎在京城北郊,白靖文交代完各项事宜,与家人道别之后,正式与武温书率领两万御营新军北上,这个时间点正好是七月中旬。

    到了八月中旬,无论幽州、连州还是燕州,北边的州郡已经不讲什么中秋节了,现在全部的焦点都在朱仙集和金阳府这两个地方,自从燎人攻陷通天阙之后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之内,大宁军民无疑都是处在巨大的压抑之中,因为到了这时,谁都看得明白朱仙集成为了大宁的最后防线,就像防洪的坝口,一旦被冲毁,大水漫灌,洪流滔天,生灵涂炭。

    朱仙集一日没有传来好消息,大宁军民便一日不得安心。

    而在坚守一个多月之后,作为宁军方面的最高负责人,萧庆宁也终于没法安心下来了。

    战损的情况比她们所有人预计要严重得多,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朱仙集的城防没有通天阙坚固,地形也没有通天阙的防守优势,两边开阔处,她们不得不用重兵去把守,这就导致她们的将士要躯体直接面对燎军的冲击,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第二,她们的对手是燎国的西路军,是哥舒夜和穆如山阙。

    这两个人非但智谋了得,带出来的军队也是异常悍勇,其组织纪律和战斗力是燎军精锐之中的精锐,慕容雅博早就说过他们的敌人是西路军而非中路军,从萧庆宁这一个多月的亲身经历可以彻底感受出来——他们这边的士兵不怕死,燎军那边也有一批人不怕死,相当于两支抱着无惧死亡之心的队伍在互相撞击、角力,碎金裂石,地动山摇。

    很多次,燎军爬上了朱仙集的城墙,要靠萧庆宁这个皇帝亲自上阵杀敌续着一口气。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士气没法真正弥补战力上的差距,要是没有在正面战场取得成功或者得到支援,她们不可能对燎军扭转劣势,原本的计划是守住三个月,现在一个月已经到了极限,而最坏的情况还在于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已经过了中秋。

    一旦入秋,天干气躁,燎军人马膘肥体壮,他们就会得到战争的天时,会发动没日没夜的猛攻,这就意味着萧庆宁这边只会越来越难打,陷入越来越绝望的境地,从这一个月的实际情况判断,她们再付出代价也可能守不住了,实力的差距不会以主观意愿转移,只靠民心士气也不能给她们提供胜利。

    现在她们能等待的还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慕容雅博和岳芝那边派兵增援,二是京城那边的御营新军前锋部队抵达。慕容雅博那边还没有消息,毕竟百万量级大军的对峙,很难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分出胜负,萧庆宁不能给他们压力,所以他们能等的实际上只有京城来的御营新军。

    事前,萧庆宁并不知道白靖文随御营新军北上,她得到的回复只是武温书带领两万御营新军先行北上,白靖文倒不是给她惊喜,而是料定她不会准允,因此向她保密,便连沈玄的骁骑卫都没有收到白靖文离京的消息。

    而当白靖文和武温书率领两万御营新军连续赶路一个月之后,先头两千人的骑兵部队率先进入幽州地界,白靖文不敢耽误,继续和武温书急行军,终于在八月下旬抵达大名府,到达大名府之后,白靖文没有急着去朱仙集跟萧庆宁会合,而是让武温书独自带领先头部队加入战场,他则在大名府停留,一是等待后续的运输部队,二是“重操旧业”。

    先前,他在大名府和裴纶、左胜等人召集工匠做出了炸|药,经过这几年时间的改良发展,他在京城网罗了天下匠人甚至许多炼丹家,成功做出了他构想中的旧式火|炮,用钢铁打造的巨大|炮|管,足可以将数十斤的炮|弹打出去,作为穿越者,这是他应该拿出的“异能”。

    所以这次来,他同时也把大量的工匠带了过来,目的是在大名府就近制造大量的火|炮和炮|弹,以便迅速支援幽州和连州前线,虽说武器和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但这个东西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民心士气、制度文明还是战争的正义性全部都在他们这边,一旦有了武器上的优势,他可以给处于艰难战局中的萧庆宁,增加无法估量的战胜几率。

    当他在大名府迅速组织好了生产线之后,后续的运输部队相继抵达,运输部队有他从京城做好的十八门火|炮以及数百枚炮|弹,他留下工匠和几个心腹继续在大名府负责制造,自己则带领运输部队正式前往朱仙集。

    此时,朱仙集前线仍然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因为武温书带来的两千前锋部队实在是杯水车薪,好在他给了萧庆宁和宁军一个美好的预期,因为他的到来意味着后续一万多部队也会相继到来,在绝望干枯之时,一滴水便是巨大希望。

    这算给宁军缓了一口气,问题在于,燎军那边发现她们增兵,且又进入了秋季,燎军的攻势便进入了一种彻底疯狂的阶段——之前在通天阙和金阳府,萧庆宁是亲眼见过金骨乌虎命令燎军不顾代价发动进攻的,那就是燎军的死亡冲锋,一旦燎军进入了这种状态,她们这边唯有用更多的性命去堵。

    燎人别的优点没有,在战场上的凶残却可圈可点,如此消耗下去,萧庆宁这边一定会面临崩溃的局面,在这个胜负成败的关头,白靖文带着后续一万八千人的部队及时加入了朱仙集的战局。

    白靖文和萧庆宁再相见是在朱仙集的城墙上,此时,燎军已经通过云梯爬上了城墙,朱仙集的城头上出现了大量燎军死士,这些亡命之徒一经登城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