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之小村医: 100-1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回六零之小村医》 100-120(第2/30页)

里忙得开吗?”褚归没立马答应,张川的出发点是好的,推荐信他可以写,前提是曾所长允许。

    “忙得开,所长同意了。”张川懂褚归的意思,他毕竟是卫生所的医生,不似褚归那般自由,“我也和田勇商量过了,我俩轮换着来,这次我去,下次他去。”

    “你们倒是相信我。”褚归似笑非笑道,八字没一撇的事,张川说得跟板上钉钉一样,县医院还不确定会不会卖他的面子呢,“推荐信我帮你写,成不成的我不打包票。”

    “行,谢谢褚医生!”张川喜不自胜,有了褚归的推荐信,他进巡诊队起码稳了八分!

    褚归借着桌上的纸笔挥手写了封推荐信,他措辞严谨实事求是,并未在信中夸大张川的本事,而是着重描述了张川的品行以及他巡诊期间的表现,末了希望卫生院能给他一个机会。

    签名落下,张川兴奋得失了言语,他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逐字逐句地阅读,待火热的心情平复,他轻轻对折信纸,郑重地向褚归鞠了一躬。

    褚归答应写推荐信,张川预计成功的把握有八成,此时看了推荐信的内容,八成把握上升至十成,今晚回家就收拾行李!

    他们在办公室待了太久,外面有人喊田医生,田勇方才收敛了笑容:“褚医生,我先出去一趟,你——”

    “我也该走了。”褚归险些忘了正事,他是来寄信的。

    两人一起出了办公室,褚归同田勇简单聊了几句,随即离开了卫生所。

    褚归如今成了邮局的大户,他一进门,柜台的员工便大声喊了句:“褚医生,有你的包裹!”

    熟练地交钱签字,褚归寄出两封信的同时领回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包裹,入手沉甸甸的,总共有四十斤左右。

    褚归来时仅挎了一个布包,显然塞不下四十斤的包裹,他不慌不忙的找邮局借了个背篓,背上后熟练地调整好背带。

    山路褚归走了无数次,负重却是重生以来的头一回,他未料到今日有包裹,脚上穿的是千层底,原本在京市一双穿两年,到了困山村两个月,鞋底磨了一圈毛边,长此以往,顶天坚持个一年半载。

    褚归琢磨着改天上县城买两双解放鞋备着,他并非心疼千层底,而是舍不得糟蹋安书兰的心意,老人家做一双千层底要费不少功夫,他得爱惜。!

    第102章

    四十斤的负重使褚归微曲着背,走了个把小时,褚归寻了个齐腿高的坎,放下背篓稍事休息。

    大脚趾在鞋面顶出一个凸起,撑得布料产生了不可逆的变形,他弯腰摸了摸,难怪好多人的旧鞋这个位置都打了补丁。

    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褚归力气是有的,不过他打小在城里长大,没做过什么粗活,养了一身的细皮嫩肉,导致肩膀被勒得生疼。

    解开衣领的盘扣,褚归掀着衣服瞧了瞧,背篓的背带是稻草编的多股麻花辫,隔着衣服在肩上印出了交错的痕迹,红了一大片,幸好没破皮。

    风里沾染了萧瑟的秋意,吹得发凉,褚归扣上衣服,感觉得找点东西垫垫,否则他的肩膀可能坚持不到进村。

    褚归四下探寻,用随身带着的小刀割了两把松软的枯草,接着割断包裹上的麻绳,取包裹外的油布卷成圆筒,以枯草填充,再用麻绳捆了固定在背篓上。

    成品外形类似小圆枕,虽然做工粗糙,但效果极佳,褚归试了下,肩膀果然舒服多了。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村口,碰巧遇到了杨朗,见褚归背着东西,二话不说上前帮忙。油布垫肩对杨朗反而是累赘,他干脆扯了放背篓里。

    “嫂子快生了吧,你联系接生员了吗?”褚归给王燕燕把过脉,推测她的预产期在十月底,叫他提前找好接生员。

    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公共卫生,有关部门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保障母子平安,接受了专业培训的接生员取代传统接生婆,成为了乡村接生工作的主要力量。

    褚归之所以对王燕燕的生产如此上心,是因为上辈子他到困山村时,杨朗正在筹备二婚,贺岱岳告诉他,杨朗的上一个媳妇生孩子时难产死了,一尸两命,大人小孩都没保住。

    困山村没有接生员,产妇生孩子通常是请接生婆,据褚归了解,接生婆接生全凭经验,一个提篮一把剪刀便是她们的工具,由此造成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居高不下。

    王燕燕若是让专业的接生员接生,或许能避免上辈子的结局。

    “联系了。”褚归的建议杨朗听了,但整个公社仅一位接生员,听说预产期在十月底的孕妇有好几个,杨朗怕到时候跟人撞上。

    无论是接生婆与接生员,无一例外都是女性,男女大防如同鸿沟,褚归上辈子在困山村待了近十年,从未有人主动请他接生,非得产妇大半只脚进鬼门关了,才慌里慌张地来求他救命。

    杨朗不提,褚归也不好开口,先碰碰运气再说,指不定接生员有空呢。

    转眼到了家门口,杨朗反手卸下背篓就走了,潘中菊听见动静想喊他坐坐,一出来人已经跑了老远。

    “怎么去了这么久?”潘中菊一身烟火味,她眼睛好了,自然揽下了扫地做饭等家务活,贺岱岳和褚归压根抢不过她。

    “在卫生所耽搁了会儿,岱岳还没收工吗?”褚归将包裹搬到堂屋,四十斤东西大部分是书,封面五花八门的,有的是发

    行的的正刊书籍,有的是手写的笔记,但整体离不开一个兽字。

    说曹操曹操到,褚归话音刚落,满身石粉的贺岱岳进了院子,在井边提了桶水洗干净手脸,水痕沿着下巴打湿前襟,他抬手随意扽了两下,腋下的布料豁了条口,麦色肌肉若隐若现。

    贺岱岳身材壮实,又干的是费力气的活,衣服开线是常有的事,褚归习以为常地叫他脱下来自己待会缝上。

    “多大的人了,好意思让当归给你缝。”

    潘中菊闻言一巴掌拍掉贺岱岳的手,拿走破衣服,她倒不是觉得有哪不对,纯粹是怕麻烦褚归。

    贺岱岳不以为意:“妈,当归针线活很厉害的。”

    “很厉害也不行。”潘中菊将衣服翻了个面,“好了,进屋吃饭。”

    潘中菊本是做饭的熟手,贺岱岳把灶台上张晓芳寄的调料给她一讲,她便融会贯通了,炒的菜比贺岱岳还要胜上一筹。

    那棵魔芋在厨房案板上放了一个星期,终是被贺岱岳还给了大牛奶奶,无他,制作的步骤太麻烦。要先把魔芋磨浆,取澄清草木灰水,与魔芋浆搅拌均匀在锅里煮透,最后冷却凝固得到成品魔芋。

    贺岱岳没那工夫,告诉大牛奶奶不如到时候做好了直接送他两块。

    大牛奶奶实在,她收了魔芋,昨天下午跟儿媳妇一起把魔芋收拾了,让王成才送到贺岱岳家,烧鸭、煮鱼、炒酸菜怎么吃都行,总之调味得往重了放,否则压不住魔芋的腥味。

    家里没有鸭子,潘中菊炒了盘酸菜魔芋,另外烧了碗兔肉,并一个冬瓜汤。兔肉是贺岱岳上次带褚归他们进山时打的,剥了皮制成了风干兔,吃着非常考验牙口。

    贺岱岳将纯肉挑到褚归与潘中菊碗里,自己啃骨头,天麻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