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之小村医: 100-1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回六零之小村医》 100-120(第6/30页)

茫然,她跟杨二奶奶仅仅是碰上了会打个招呼,啥时候有一道上工的交情了?

    “上的。”潘中菊向来不缺席,昨天上午是特殊情况,她睡觉落了枕,褚归扎了针叫她休息了半天。

    “那行,待会儿我过来喊你。”杨二奶奶说了几句便走了,似乎真的只是为了和潘中菊一道去老院子。

    潘中菊为人质朴,肚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却也瞧出了杨二奶奶的不对劲。

    “她肯定想巴结我。”潘中菊灵光一闪,养殖场表决时,杨二奶奶拉着她说了一大通贺岱岳的好话来着。

    自从贺岱岳负责了养殖场的项目,潘中菊在村里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不过没人像杨二奶奶那样厚脸皮罢了。

    贺岱岳向吴大娘打听杨五妹的婚事时,吴大娘说过杨二家的闺女是吸血蚂蟥村里人尽皆知,杨二奶奶托媒人寻摸的全是外村人,因此潘中菊压根没往结亲方面想。

    确认了潘中菊要上工,杨二奶奶喜气洋洋地回了家。杨五妹正捯饬自己,她换掉了早上做饭时的旧衣,穿上浆洗干净的七成新的青布外套,扣子扣得整整齐齐的,头发反复梳顺,碎发别到耳后。

    “妈,我收拾好了,我们什么时候走啊?”杨五妹拍拍衣服上的褶皱,尽管相看过好几次了,她一个姑娘家,面对人身大事,情绪难免会紧张。

    “走啥走?”杨二奶奶上下打量一眼杨五妹,“你把这身好衣裳翻出来干嘛?”

    “妈!”杨五妹瞪大眼睛,“不是你说约了媒人在公社相看么?”

    说到媒人相看,杨五妹红了红脸,她听说这次的男方条件非常好,一家子壮劳力,在城里有亲戚,据说如果相看成了,男方愿意给六十六块钱的彩礼。

    乡下人结婚,彩礼少的几块,多的三四十,六十六块钱,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杨五妹相看过的几个,最高只出了三十,不满足杨二奶奶五十块的标准。

    杨二奶奶

    给杨五妹灌输的思想是,

    男方给的彩礼越多,

    证明越重视女方,嫁过去了才会珍惜,才能过好日子。

    另外杨二奶奶给杨五妹算了一笔账,杨五妹一天挣八个工分,一公分值三分六厘,一年三百多天,加起来七八十块钱了。杨五妹嫁了人,挣的工分自然成了别人家的,杨五妹今年十八,往后几十年能挣几十个七八十。

    所以,她要求五十块钱的彩礼真不多,人城里的娶媳妇彩礼至少得一百块呢,加上啥三转一响的,没个大几百根本下不来。

    经过杨二奶奶的长期洗脑,杨五妹丝毫不觉得她的话有哪里奇怪,甚至深以为然。爹妈养了她十几年,几十块钱的彩礼都不愿意掏的话,岂不是白养了吗。

    实际上杨二奶奶说的没一句对的,工分的分值随收成变化,且要扣除置换的口粮,谁家要是指望着那点按人头的固定口粮,迟早得饿死。一年七八十,除非杨五妹不吃不喝。

    杨二奶奶的理论,是任何一个人听了都会骂她卖女儿的程度,跟人城里娶媳妇比,她家雀子上天,想得美呢。

    “相看啥相看,不去了。”杨二奶奶觊觎着贺岱岳两三千的存款,哪看得上六十六的小钱。

    “不去了?为啥不去了?”杨五妹傻眼,她妈之前不是兴冲冲地让她今日一定好好表现么,咋突然变了卦?

    “我说不去就不去了,妈能害你不成。”杨二奶奶语气不耐,“等下我要上工,你十点半左右来给我送水,打扮得漂亮点,莫穿得灰扑扑的。”

    贺岱岳现在是村里的抢手货,适龄的姑娘能数一手,杨二奶奶必须得抓紧动作,免得让人捷足先登。她连夜想了个自认周全的计划,上午跟潘中菊组队上工,届时杨五妹送水在潘中菊面前露个脸,聊上几句。

    同村生活了二十来年,杨二奶奶多少了解潘中菊的软性子,哪怕心里不愿意,面上也不好意思拒绝。例如此刻,潘中菊明明知道杨二奶奶打的主意,依然任由她挽着胳膊走了。

    吴大娘是潘中菊上工的铁搭档,她家离老院子近点,通常是潘中菊过来找她,听到潘中菊的声音,她叮嘱了儿媳一句记得锁门,然后迈过门槛:“来了来——”

    嘴里的话戛然而止,吴大娘见鬼似的看着杨二奶奶挽着潘中菊的手,怎么回事?!

    吴大娘唰地扯着潘中菊走到一边,一面瞅杨二奶奶一面小声问潘中菊:“她怎么跟你一块?”

    潘中菊为难地把之前的事说了:“我估计她是想让我叫岱岳把她安排进养殖场做饲养员。”

    养殖场规划贺岱岳写得很详细,包括未来养殖牲畜初步数量,以及饲养员的待遇。饲养员一天八个工分,猪养得好额外有奖励,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在潘中菊看来,比下地干活强多了。

    “我看未必。”吴大娘哼了声,“她一天好吃懒做的,咋可能干饲养员的活。”

    两人嘀嘀咕咕的背地里准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杨二奶奶翻了个白眼,佯装不知的快走两步,以上工为由打断了他们。

    潘中菊被吴大娘说得起了疑心,杨二奶奶再要挽上来时,她生硬地别过了手:“路窄,还是各走各的吧。”

    杨二奶奶挽了个空,脸色青了白白了青,冲着潘中菊的背影狠狠唾了一口,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谁稀罕搭理你啊!

    一路到了老院子,集合上工的人站作一团,乐此不疲地讨论着贺岱岳的存款,目前他们分作了三档,一千的、两千的、两千以上的,争论不休,纷纷认为己方分析的合理。

    潘中菊一出现,他们蜂拥而上,瞬间把人围住:“中菊,你家岱岳在部队当六年兵,拢共挣了多少钱啊?”

    乍然面对此种场面,潘中菊有瞬间的慌乱,好在贺岱岳早为她预备了一套说辞。

    好奇别人挣了多少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村里年年有人向潘中菊打听贺岱岳的津贴,潘中菊一律“不知道”、“岱岳没说”、“我没问”。

    杨桂平是为数不多知晓贺岱岳大概津贴数目的人,他口风严,村里人问到他头上,他直接一句“别人家的事少管”。

    “是挣了点钱。”潘中菊首次正面回应,所有人唰地噤声,竖着耳朵听她说,“但花得差不多了。”

    财不露白,家里大几千的存款,如果走漏了风声,被贼人惦记上,他们家怕是要永无宁日。

    潘中菊话锋一转,卖起了惨:“岱岳伤了腿,我磕了脑袋,为了给我们治病,褚归用了不少好药,岱岳攒的钱全拿来买药了。”

    上千的存款全花了?开什么玩笑,买的是仙丹不成?

    人群一阵哗然,杨二奶奶扯着嗓子:“褚医生不是和你儿子关系好吗,你们治病也要花钱啊?”

    “当然要花钱了,褚归的药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潘中菊指指自己的眼睛,“我这眼睛费了褚归不少功夫,普通药治不好,得用好的,上了年份的。”

    潘中菊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药名,什么人参、鹿茸之类的,主打一个听着就贵。褚归跟贺岱岳关系好归好,但毕竟不是一家人,亲兄弟尚且明算账,诊疗费褚归分文不取,药钱可不能倒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