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40-50(第11/15页)

    门外,陆先生推辞道:“深谢学士好意,只是未能提前向家中父母禀告, 不如改日?”

    沈聿自弱冠以来, 向来不把这种应酬当做多大的事,还要特意提起告知父母。便道:“我遣一个下人, 去先生家中打声招呼。”

    陆先生见推辞不过, 只好答应下来。

    后来沈聿从同僚口中得知, 陆廷煜是个十足的孝子,万事以父母为首要。媳妇和公婆生龃龉, 他只一味数落媳妇,结果陆淮他娘一怒之下跑回娘家长住,夫妻分居已经第二年了,他倒像半点不着急的样子。至于为什么决定不再参加殿试,就没人知晓了,总之是个有些奇怪的人。

    沈聿听后不过一哂。他对别人的家事没有多大兴趣,只要把怀安教好,一切与他无关。

    翰林官员走的是熬资历的路线,只要不出大错,迟早能当大任。

    他已经不是三年前那个急于仗义执言的青年了,这次回京面对更为复杂的朝局,他谨言慎行、明哲保身,对任何事都是高高挂起的态度,唯独对赵知县的事留了心。

    赵淳的奏疏经内阁票拟,发回地方责令有司自检,果有愆违,应纠举自劾。

    也就是说,关于赵淳在奏疏中提到的问题,责令相关衙门自检自查,如果真的查出问题,要积极检举揭发自己的过失。

    用脚后跟想想也是不现实的,只是内阁处理类似奏疏的常用手段而已。

    可赵淳这一举动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南直隶一干大佬请托都察院佥都御史罗恒,上书弹劾赵淳,说他包庇贱民,鱼肉乡绅,扰乱备倭方略,一顶顶帽子扣上去,卯足了劲要送他回老家种地。

    沈聿通过吏部的同年找到文选司郎中程弛,希望他从中斡旋。

    吏部无小官,不要小看这区区五品的位置,全国一千多个知县、知州的命运前途,几乎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程弛钦佩赵淳的为人,答应尽量相帮。

    与此同时,沈聿作文章一篇,将安江县遭遇倭乱的过程完整记录,言辞生动,绘声绘色,扣人心弦。

    以沈聿在文坛中的地位,这样的文章岂有不火之理?

    连带着赵淳火了,罗恒也火了。

    一个指名气,一个指血压。

    相传小阁老吴琦拿着那篇文章怒冲冲闯进郑迁的值房,质问他:你的好学生沈聿为何要与我作对?

    郑迁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年轻后辈追名逐誉可以理解,小阁老怒从何来?”

    言下之意,沈聿宣传自己的抗倭功绩,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你生哪门子气?

    吴阁老闻讯从自己的值房赶来,训斥长子:“吴琦,不得无礼!出去!”

    吴琦愤愤瞪了郑迁一眼,拂袖而去。

    ……

    怀安正在小书斋里抓耳挠腮的同时,荣贺无所畏惧的人生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温阳公主府,荣贺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似的。

    温阳屏退宫人,来回踱着步子。

    却说襄宁伯刘承欢离开祁王府之后,不敢拖延,立刻找来了妥帖的买家。放眼京城,有闲钱消化这些珍品的买家屈指可数,要么是大典当行的东家,要么是古玩界的大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眼力极好。三两眼就能看出真伪、年份,极少有打眼的时候。也因此开出了十分合理的价码。

    诸事顺利,偏偏里头出了个胆小怕事的主,借口去钱庄取现银,出门就报了顺天府,因为他坚信里面有些东西出自大内,谁碰谁死。

    他安闲富贵的人生才刚过一半,还不想死呢,那就只好把刘承欢送交官府了。

    顺天府的差人一看,竟是个伯爵,当时就头大如斗,可现场正在交易的物件又实在非同寻常,只好回去请示知府。

    光天化日,公然买卖大内之物,曹知府当然要将其收监,并将卷宗递交刑部,抄送司礼监。

    司礼监历来对大内物品失窃的情况极为重视,立刻派人来查,轻而易举便查到了祁王头上。

    这下麻烦大了。

    刘承欢自然不敢供出祁王,一口咬定是自己盗窃王府之物,被顺天府移送刑部鞫审。一时间闹得人尽皆知,满朝文武都在等祁王表态,皇帝闻讯直接出关,遣人传召祁王进宫。

    荣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小脸吓得惨白,那是他的亲舅舅啊,是娘亲留在这世上唯二的亲人了!要是自己一时胡闹把舅舅害了,他要愧疚一辈子的。

    温阳公主思来想去也没想到好的办法,拧着眉头看向荣贺:“你还杵在这儿干什么?要是还想让你舅舅活命,就赶紧去求你父王,事到如今只有他能顶得住了。”

    吓傻了的荣贺瞬间醒悟,带上伴当太监匆匆离开公主府,钻进了姑母为他备好的轿子里。

    ……

    祁王不同往日闲适随意的居家打扮,而是换上一身红色团领的蟠龙袍,头戴翼善冠,腰革玉带,脚蹬皂靴。

    王妃帮他掸平衣裳上的褶皱,像是正要出门。

    荣贺哭天抹泪的进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父王。”

    祁王见到他,一口气没倒上来岔在胸口,捂着前襟坐在床榻的踏板上。

    指着儿子好半晌,才咬牙切齿的挤两句话来:“你还知道回来,看你闯得这祸事!”

    是的,这对于宅心仁厚的祁王殿下来说已经算是发飙了,往常可说不出这么“重”的话。

    荣贺怕得直掉眼泪,额手俯身:“儿臣知错了,父王。”

    祁王见他吓得直哭,目光由愤怒渐渐化为怜惜,反复回味自己是不是话说的太重了,伤害到了孩子……

    孟公公已经上前扶起荣贺:“世子先起来,一切有殿下在,不要怕。”

    荣贺泪眼婆娑的看看父亲,看看嫡母,又看看孟公公,最后看到了殿内摆着的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围屏。

    这围屏看起来很值钱,那天光线暗,没有注意到。

    “你你你……别往那儿看!”祁王实在怕了他了,叫得他回过神,嘱咐道:“父王进宫面圣,你与你母妃呆在府里不要乱跑。”

    荣贺噙着泪点头。

    祁王又嘱咐孟公公:“你也留在府里,看好那座围屏……呸,看好王妃和世子。”

    他都气糊涂了。

    孟公公躬身应是,打发妥帖的太监一路随行。

    祁王妃叹道:“别看你父王平时寡言少语,就觉得他不疼你,其实他最疼的就是你。”

    祁王妃看的透彻。

    她是嫡母,与荣贺的关系仅仅算是和睦,视如己出那是说给外人听的,她自己都不信。她才刚过而立,自然不会放弃生养一个孩子的念头,只是里里外外体己的人都劝她,一定要对荣贺好,日后或许还要指望他云云。

    可祁王妃无法说服自己带着目的对一个孩子嘘寒问暖,更无意将他带在身边,所以荣贺从生母过世后就一直住在世子所。

    没娘的孩子,往往也不太愿意亲近父亲。祁王不善表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