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170-180(第13/16页)
添的人口,有近四千人了,这几年朝廷陆续免了他们不少杂役和摊派,虽说算不上丰衣足食,倒也不会再背井离乡的挨饿了。所以我实在猜不到,如果您还有什么要求,不如当着殿下的面说出来,咱们一起解决。”怀安道。
张岱没想到,这两个土匪一样的贵公子,居然有一天可以讲道理了。
“我想办一个学堂,供两村的孩子们读书。”张岱道。
两人面面相觑。
“我可以去解手了吧?”张岱实在憋不住了。
怀安摆摆手,何文何武才让开一条去路,让可怜的老头儿跑去茅房。
“办学堂不是什么难事。”怀安道:“我们可以出资盖校舍,跟里长商议一下,划出一片义田,供学堂日常运转,资助贫寒子弟。”
荣贺却迟迟不做声,怀安还以为这家伙又没钱了,不应该啊,这几年开海,他帮荣贺赚了不少钱。
“我不想开私塾。”荣贺道:“反正我每天在宫里,连大婚也是户部和大内拨款,花不到自己的钱,开小学堂多没意思,要开,就开个大的。”
“大学?”怀安随口道。
“对!”荣贺道:“我想开个书院,不仅要学孔孟程朱,还要开设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河防水利、兵法战阵、农耕医药……”
只听茅厕里一阵乱响,何文何武赶紧冲进去看,原来是张岱被太子殿下的一番言论惊到,险些掉进粪坑里,好在他老人家身体底子好,行动敏捷,及时撑住了墙壁。
怀安口中呢喃:“理学为体,实学为用。①”
“理学为体,实学为用。”荣贺重复了一句,激动的说:“就是这个意思!”
怀安十分认□□贺的想法。世上的读书人空喊着为天地立心,却不知天地为何物,空喊着为生民立命,却不知稼穑之时令,许多经世致用的学问、促进生产力的发明,却被读书人嗤笑为奇技淫巧,不务正业。
两人就此事谈论了片刻,腿蹲麻了的张岱一瘸一拐的走出来,站在一方小小的农家院子,怔怔的看着他们。
“老先生,您没事吧?”荣贺关心的问:“腹泻的严重吗?需要请郎中吗?”
荣贺话音刚落,张岱忽然一撩前襟,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倒在院子的正中央。
两人被吓了一跳。
“天下幸甚,臣愚幸甚,太子殿下高瞻远瞩,独出机杼,必能扬二祖之光烈,使社稷中兴,建千秋功业!”张岱热泪盈眶。
荣贺都懵了,看向怀安:“我刚刚说什么了?”
怀安同样懵:“要不先扶他起来?”
荣贺这才回过神来,忙上前搀:“老先生快请起,有话坐下来说。”
张岱站起身来,用衣袖揩一把眼泪,请他们进屋去坐,亲自提壶烧水,取出粗糙的茶梗为他们泡上两杯茶。
并有些歉疚的对荣贺道:“粗茶解渴,殿下切莫怪罪。”
对于张岱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荣贺简直无所适从,只能将碗中茶水一饮而尽,表达自己并不嫌弃。
张岱更加感动,朝着荣贺深深一揖:“殿下若真能开起这样一家书院,臣便答应去岑州推广红薯,记录其习性,编写一本种植红薯的农书,刊行天下。”
两人心头一喜:“真的?!”
“是。”张岱点头道:“但做完这些事,臣希望殿下允臣在新开的书院中任教,传授生员以农事。”
“当然好啊!”荣贺道:“孤也像你保证,排除万难也要将这个书院开起来,到时候聘你为……为……”
“农学院院长。”怀安道。
“对!”荣贺一拍大腿:“花伴伴,摆香案,孤要亲自宣旨!”
第179章
成功把张岱老同志忽悠到岑州去种红薯, 两人回宫复旨。
皇帝满意极了,目光中满是欣慰之色,孩子长大了, 可以为大人分忧了。当即留他们在坤宁宫陪他和皇后用膳。
皇后对他们依旧慈蔼:“怀安最近很少进宫来,在忙什么?”
“母后,怀安定亲了。”荣贺抢答道。
皇帝微惊:“是么,谁家的女儿?”
“国子监谢祭酒的独女。”怀安有些腼腆:“明年开春才定亲, 三年后才迎亲呢。”
“呦,难为情了?”皇后打趣一声:“谢家好啊,累世官宦, 书香门第。”
“为什么拖那么久?”皇帝关切地问。
怀安打开了话匣子, 就收不住了, 将自己觉得他们年纪尚小, 英年早婚不好,结果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岳父大人把亲迎礼选在了秋闱之后, 无形中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好像考不中秋闱就没脸迎亲一般。
皇帝朗声大笑:“你啊,净做这种自讨苦吃的事。”
怀安也窘然笑笑:“谁说不是呢……”
“父皇,您别光笑, 给想个办法呀。”荣贺笑道, 因为他了解怀安,九成九是考不上的。
皇帝拿捏道:“朕又不能帮他舞弊, 能有什么办法?”
眼见怀安耷拉着脑袋打蔫, 又道:“放心吧, 你尽管去考,不管中不中, 朕都给你们赐婚,保准让你风风光光的迎亲。”
怀安双眼一亮,立刻起身拜倒:“谢陛下恩典!”
皇帝叫了他起来,两人又感叹,孩子们都要成婚了,他们焉能不老云云。
荣贺见席上气氛热闹,父皇母后心情都不错,寻机提起了要求:“父皇,张老先生去岑州,可是有前提的。”
“说说看。”皇帝不太经意,官员提要求,无非封妻荫子。
“儿臣想在雀儿山圈一块地,办一座书院。”荣贺道:“张岱正是听了这个想法,才同意去岑州的。”
怀安跟着使劲点头,证明太子殿下所言非虚。
皇帝手一抖,牙箸掉了一根。
宫女立刻近前,为皇帝换箸。
这年头什么人才敢办书院啊?名士贤达?硕学鸿儒?
不是当爹的贬低自己的儿子,而是他太了解太子了。就荣贺,以及他的狗头军师沈怀安,两个人绑在一起,能中个举人都是奇迹,没文化还想办书院,简直贻笑大方。
张岱也是够天真的,居然会相信两个半瓶醋能开书院?这智商能把红薯推广好吗?
“父皇,儿臣已经答应他了,不能出尔反尔啊。”荣贺道。
这倒是句实话,皇帝有些迟疑,毕竟君无戏言,储君大婚之后要逐渐参与政务,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独当一面,为日后登基做准备,不能总像个小孩子似的没谱了。
皇后又恰如其分的求情:“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这是好事啊,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算东宫班底。”
皇帝沉吟片刻,道:“可以划一块地给你,但是这个书院只能是私学,不能隶属于东宫詹事府。”
他丢不起这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