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男狐狸精总想坏我修行》 36. 第 36 章 我去书房歇息吧(第4/5页)
而退缩惧怕。
濮子凡的人越骂越难听,蒙愈那边有人不堪折辱,忍不住向前半步,“你再说一遍?”
“怎么着,想打架啊?那就来呗,看小爷不打得你半年下不来床,今年的秋闱你们就都别去了,正好给我们腾位置,哈哈哈哈。”
“你!”
蒙愈拉住自己的同伴,劝说道:“韩兄,不必与他一般见识,别上了他们的当。”
如今他们新党好几人都下落不明,生死不知,若是他们再因斗殴受了伤,无法下场应试,那来年入朝的新官员,岂不是都被他们守旧派给占了?朝堂上新党本就饱受老臣打压,日渐式微,若是这次没有新人进士登科,新党被守旧派彻底压制,那他们的全部心血就要付诸东流了。
濮子凡却不愿就这么放过他们,上前一步揪住蒙愈的衣领,“你凭什么用这种口气跟小爷说话?是我懒得与你们穷酸鬼一般见识,还轮不到你们对我挑三拣四。”
濮子凡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一把将蒙愈推到嶙峋的假山石上,用力一撞。
外人看来只是推搡,只有蒙愈感觉到了钻心的疼痛,后背甚至泛起了濡湿之意,他忍着疼痛,“濮子凡,你别太过分……”
“小爷我看见你们这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恶心,有本事就像喻文卿那样宁死不屈,以身殉法,你们舍得自己这条贱命吗?”
“濮子凡!你们在做什么!”江水寒远远望见这一幕,高声喝道。
听见他的声音,濮子凡到底还是有所顾忌,不情不愿地收了手。
“堂堂侯府世子,跟这群酸儒混在一起,也不怕辱没了门楣!”濮子凡冷冷撂下一句,带着自己的跟班离开,“我们走!”
江水寒快步上前,扶住浑身湿透的段静远,“快送静远兄回去休息。”
几人手忙脚乱地扶着段静远回了住处。
等这边安顿好,江水寒领着江采霜和燕安谨去往他的房间门。
太舍不看家财家世,只看学识。学识越高,越得夫子赏识,便能住在更好的园舍。
江水寒有个独立的小院子,角落种着一丛紫竹,地上铺着光滑圆润的卵石。院中还有一条浅溪,绕舍而过。屋舍窗明几净,书香清雅。
“太舍中怎么还有人挑事打架?”江采霜问。
江水寒给他们倒了茶,在对面蒲团坐下,“往日是没有的,只是何文乐和周康等人失踪后,新旧两党斗争日益激烈,慢慢便演化成了这般。”
起初还只是斗斗文章,如今已有人开始侮辱挑衅,想仗着人多,尽情打压他们新党。
“原来如此,”江采霜身子往前探了探,打听道,“我们这次过来,就是为了这几人的失踪案。哥哥,你可认得他们?”
江水寒点头,“自然认得,何文乐和周康还是我与静远兄的好友,平日潜心读书,几乎不与外人来往,我实在想不通他们会招惹到什么人。”
“他们五人的家在汴京吗?”
江水寒想了想,“只有何文乐家在汴京,其他人在京城没有亲戚,基本上只跟太舍的同窗走动往来。”
“你还记不记得他们失踪时的具体情况?”
“我想想,”江水寒仔细回想十几日前的情况,“那日,何兄自称要去山门外买些宣纸,顺道再去书铺租借几本古籍,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你们有没有去铺子里问过?”
“我们拿着画像问过了,卖宣纸的铺子声称见过何兄,也确认他买了宣纸。可后来我们问了好几家书铺掌柜,都说没见过他。”
这说明何文乐买完宣纸之后,便不知去向,连说好的租借书本都没有去。
“那其他人呢?”
“我只知道周康,他也是下山采买,直到落日未归。我们分头在街上打问,有个杂货铺老板说见过他往东面去了。”
“东面是什么地方?”
江水寒起身,从书架上拿来一张太舍附近的地图,“我们私底下议论过周康可能会去的地方,要么就是东边的几家文馆,要么就是去了寺院静读。”
江水寒指了几个地图上的标记,都是他们之前推测周康行踪的时候,特意圈出来的。
江采霜对这附近不太了解,拿着地图看了半天,并未看出个所以然来。
东边倒是有好几家文馆,再拐过两条街,还有说书唱戏的瓦子,平时学子们读书累了偶尔也会去听听戏。若是往南走,便是一座矮山寺院,山后面是一条窄河。
“至于另外两人,还有两日前刚失踪的邓聪兄,我与他们不甚熟悉,但听说他们也是有事下山,之后再也没回来过。”
江采霜分析道:“这么说,他们都是在太舍外失踪的?”
“没错。”
“既然他们在太舍外面失踪,为什么你们还会怀疑这件事是守旧派干的?”
江水寒叹息一声,“守旧派大都出身显贵,在京城既有门路又有人脉。他们不敢在太舍内动手,在外面将人掳走也是有可能的。如今距离秋闱不剩多少时日,若是守旧派故意将人扣走,圈押在一处,何兄他们怕是会错过这次秋闱。”
若真是被关押起来倒还好说,起码留得一条命在,只要在秋闱之前找到他们,便能让他们顺利参加考试。
怕就怕……这些人下手阴狠,直接将何文乐周康等人害死,那他们就再也没机会赶赴科场了。
许久没有出声的燕安谨,在此刻开口道:“能否带我们去这几人的屋舍看看?”
“可以,我带你们去。”
去的路上,燕安谨不经意地问了句:“方才,濮子凡所说的喻文卿是何人?”
濮子凡说喻文卿宁死不屈,以身殉法,他从未听过此事。
“喻兄比我早来几年入太舍,满腹经纶,文采飞扬,他的文章每每针砭时弊,意蕴深刻,连山长都赞不绝口,直言他哪日下科场,头名定然非他莫属。”提起喻文卿,江水寒眉飞眼亮,语气难掩憧憬和尊崇,“喻兄也是最早支持新法的学子之一,在王公还未拜相时,便经常与他来往,以师徒相称。”
“后来呢?”
“后来……大约是去年这个时候,喻兄的才华被董太师看重,欲拉拢他到守旧派的阵营,便假意邀他到府上,趁他酒醉,以女献之。第二日喻兄醒来,被董太师强权逼迫,令他娶董太师之女为妻,喻兄宁死不从,撞柱身亡。”
江采霜没想到会听到这么悲壮的一段故事,同时也对这些学子们针锋相对的立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就像这山上种的青竹,因着共同的抱负和理想,一丛丛密不可分地捆在一起,露出最锋锐的竹尖,与另一丛相撞。
都是宁死不折的性子,必然要碰得彼此头破血流,甚至付出性命才肯罢休。
江水寒先带他们去了何文乐的屋舍,房中布置凌乱,到处都是散落的书籍纸张,堆成了小山。
“何兄生性洒脱,不喜拘束,书文写了就随手一丢。别看他屋子乱,他想找什么东西,从来就没有找不到的。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