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为历史意难平努力: 89. 蝗灾(二合一,补端午更新) 为什么不……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今天也在为历史意难平努力》 89. 蝗灾(二合一,补端午更新) 为什么不……(第3/4页)

眼,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个鸟……是不是书里那个鸟?

    他高声喊道:“郡守,这鸲鹆!郡守不能留它在身边啊!”

    尚谨迷茫地看了他一眼,八哥怎么了?难不成古代认为能说人话的鸟是怪物?他不记得有这个说法啊?

    “此权臣欲自下居上之象。”

    尚谨无语地问:“你下一句是要说,这指的是我?”

    “不是不是不是!郡守不要误会!我听说郡守先前就是……这种谣言不得不防啊……”临淄县令急忙否认。

    现在哪有傻子敢步赵高的后尘啊?他这是真心的,想起了那些预兆一类的东西。

    尚谨哭笑不得:“王县令,放心吧,你来齐郡这么久,连这个都不晓得?看来要多去山林田野走走了。”

    几个当地的齐人官吏像看傻子一样看他。

    鸲鹆本来就长在他们齐鲁之地啊?这乃是当地自古有之的。不过说起吃蝗虫,他们倒是少有知道的。

    齐国的蝗灾向来严重,不过这拿鸟兽去治蝗灾的,还是少见。

    “啊?”

    尚谨解释道:“虽说有些言论说,鸲鹆筑巢乃是此象,可还有一个前提,是鸲鹆要离开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去中原或是北方,这鸲鹆本就是齐鲁多见的鸟。”

    “咳咳,我也是关心则乱……”临淄县令涨红了脸。

    “三是,先把老办法用上,夜间用火,还可以燃起浓烟驱散蝗虫。”

    至于预备好赈灾的粮食,这是早就吩咐了的,不必多加赘述。

    “其他办法倒是有,却不适用于如今了,另外,派人通知周边各郡,小心蝗灾蔓延。”

    “喏。”郡丞刻好各个要点,派人送去各县。

    “郡守,竟懂得这么多,真是让我们惭愧啊……”

    “我侄子自然厉害了。”姜青虞似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问道,“不过侄子,为什么不吃蝗虫啊?”

    “吃……蝗……虫?”官吏们头皮发麻,他们这里可没吃虫子的习惯。

    “有什么不能吃的?快饿死的时候你管是什么啊?”

    “是啊,我以前听祖父说过,饿极了是吃的,据说味美。”

    “不对啊?我怎么听说吃死过人?”

    官吏们讨论起关于吃蝗虫这件事,众说纷纭。

    “多亏姑母说了,我险些忘了这个,这是不行的。”

    “蝗虫其天性不同,零散地捕捉一些,倒也没什么。只是当大量蝗虫一起出现时,他们就会产生变化,不仅变成黄色,还会变得有毒。”

    蝗虫群居后很可能变色,那种蝗虫绝对是有毒的。

    “就像一个兵卒,孤零零地待在外面,随便一个敌人都能把他杀死,可成千上万的兵卒待在一起,岂是其他人敢轻易冒犯的?”

    “原来如此!虽说不明白为何会如此,不过能理解。那也要告诉黔首这点,我都记下来了。”郡丞一边小声念一边继续刻字,“蝗灾时尽量勿要吃蝗虫,黄色蝗虫都有毒……”

    “暂时只想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我没想到的点要说的吗?”

    几个人都连忙摇头,当尚谨的下属可太幸福了,这领导又出主意又干活还担责任,真是打着灯都找不到。

    难怪最开始那群小吏这么快就被收服了。

    按照尚谨的命令,所有人有条不紊的运转起来。

    “谨,要不先和我解释一下,你哪懂这么多的?”姜青虞可不记得尚谨什么时候种过田了。

    “呃……这都是跟黔首学的,都是他们的智慧。”尚谨干巴巴地解释。

    这都是人民的力量,他就是拿来用一下。不过他们那不吃蝗虫,所以刚刚把吃蝗虫这一点忘了。

    “真的?你以前那么小一个,压根没下过地,如今也能帮着他们治蝗灾了,总有恍若隔世之感。”

    与其说尚谨没下过地,不如说他们家本来也没几个下过地的,她侄子懂这些好奇怪。

    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奇怪,尚谨来信里有说过自己跟着黔首学了种地,虽说一个郡守这么做有点奇怪,但是又显得这时候懂治蝗灾很合理。

    这么一想,她侄子也没学过造纸冶铁,不照样弄出来了?会下地干活好像也不太稀奇了。

    “等蝗灾过后,我再和你商讨齐地之事吧。”她来齐郡除了看望尚谨,也是为了拓展一下自己的事业。

    “姑母要来齐地做生意?”

    “嗯,原先我多是在秦周边几郡与巴蜀,临淄这么一大块肉,你刚好在这里,我肯定不能放过。”

    谁会介意自己钱多呢?

    虽然她喜欢到处跑,不过也喜欢待在亲人身边,现在她兄嫂侄都要来齐地,干脆顺便来这里做生意。

    “我们这算官商勾结吗?”他笑着打趣。

    “那当然不算,我又不欺压旁人。”姜青虞摇摇头,“你给我行方便我也不敢用,万一我们俩双双被抓,那可就糟了。”

    尚谨还要留在这里视察蝗虫的情况,他要除蝗,必须多加观察,才能得出规律。

    姜青虞不怕虫子,索性跟着他在田间走。

    “这蝗虫不是神虫吗?怎么能捕杀呢?”说话的是尚谨相熟的一位老婆婆,住在临淄县和千乘县交界的地方,家里以种田为生。

    “姚媪,这些都是害虫,要是把庄稼都吃了,我们还吃什么呢?这样的神虫要它有什么用,我看啊,不是神虫,怪虫还差不多。”

    对于华夏人来说,这种害虫就该被打入地底,不得翻身,还神虫呢?

    谁家神会祸害人啊……好像真有神话是这样,不过不是他们华夏的。

    老婆婆似有所感,随即笑起来,问他:“我女儿她们捉那蝗虫去了,真给钱啊?”

    “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尽快才好,不然赶不上趟。”

    “别看我年纪大了,那身子骨可好着嘞!捉个虫那可是一把好手!”老婆婆一听他说是真的,立马就信了,说着说着就冲着远处的家人喊着抓快点。

    她们算是最先动手的一批人,毕竟都不用通知,她们就住在旁边。

    尚谨细心嘱咐:“可惜我还要赶去别县,不然就留下来跟着你一起捉了。姚媪还是要注意身子,莫要摔倒了。”

    老婆婆听他说要走,安慰似的拍拍他:“哎,你别怕。”

    “?”

    “我可都看见了嘞,多高多大一个小伙子,刚刚看见那蝗虫都给吓到了。”老婆婆满脸写着让他不要害羞,怕虫子也没什么。

    尚谨一噎,他真不是胆小。

    “我不怕,那是遮天蔽日,看的人头皮发麻。”

    “那倒是,我都怕那蝗虫扒身上,等蝗灾过去,来我家吃便饭啊!之前说请你吃也不敢请了,吃着吃着飞进来蝗虫可怎么办?”老婆婆说罢去捉虫去了。

    “好,我先走了。”

    “我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