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名著[历史直播]: 8、第 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名著[历史直播]》 8、第 8 章(第1/2页)

    天幕上每演绎完一个场景,天幕下的人会抓取其中的关键词。

    关于“入仕”与“出仕”,始皇帝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词“科举”。

    因为科举,那些文人才会产生了郁郁寡欢之态。

    而后人也会编写关于考不上科举后的愤懑之言,这些作品流传下去,成为了经典。

    这样的现象值得深究。

    始皇帝:诸卿可闻玄女口中“科举”一事?儒家所言“学而优则仕”,朕也知这句话,只是大秦无此先例,诸卿可有想说的。

    大秦以前,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制,选贤举能,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1

    夏商西周采取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能世代为官。2

    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则是军功制度,最常见莫过于“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3

    大秦如今统一六国,始皇帝自然不愿用军功制度,为了某些贵族的利益,世卿世禄制依旧沿袭下来。

    如今,闻玄女之言,他恍然大悟,后世为何会让“科举”这一制度存在一千多年,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又是如何举行?

    若他想阻止大秦的早亡,推行这一政策会怎样?

    李斯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回陛下,玄女言,此乃后世选拔人才的标准,如今我大秦,世家贵族子弟皆有贤能,也能为大秦的建设添砖加瓦。”

    赵高道:“陛下,臣虽不明白玄女口中‘考试’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依臣所见,这是后世之物,倒是不见得与我大秦相配……”

    听了赵高的话,扶苏眉宇间隐隐有怒气展现。

    他所学本就始于儒家,那句“学而优则仕”他很赞同,只是当时的他找不到一条路给始皇帝进言,儒家有这神迹在,他鼓起勇气道:“阿父,扶苏有话说。”

    始皇帝看向他,眸子中道:“你是朕最看重的皇子,你知朕从这天幕中知大秦早亡那刻想什么么?”

    “阿父觉扶苏无用,可找不到适合继承您这个位置的人。”扶苏拱手,“扶苏此次进言,便是想解决阿父这一担忧。”

    “你且说,朕听着。”

    “大秦有几位先王奠定的基础,自商鞅变法来,大秦国力日渐鼎盛,至今一统六国,秦宫中如今有无数个昔日六国贵族,他们藏有六国的金银珠宝,兵器,宝藏,思想学说……”

    “这是阿父不杀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还有价值,可他们又对昔日故国忠心耿耿,不肯把所学所有全数交给大秦,阿父为此烦恼,如今扶苏闻玄女言,有个想法。”

    “何不予这些人官职,田地,让他们的子女在大秦为官,这样,为了他们的子女,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今后有个更好的生活,他们定会把六国遗物交出。”

    “至于大秦本来的贵族,他们手中掌握着大秦许多东西,关乎经济,政治,关乎教育民生,他们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为避免这样的情况,阿父可予他们部分权利。”

    “当然,并不是实权,阿父可让那些不愿为官却想有利益的贵族推荐想做官的人来,这样,既稳定了大秦本来的贵族,也使得六国那些贵族心甘情愿归服。”

    始皇帝目光灼灼,眼中燃起来火焰。

    “甚妙。”

    扶苏接着说:“若阿父采用此建议,如此,大秦也能任人唯贤,绝不会出现那‘弼马温’之况。”

    “可。”

    始皇帝说,“诸卿觉扶苏此言如何?”

    底下朝臣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公子此举圣明。”

    “此乃‘察举’,顾名思义,通过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4。阿父若要推行此举,需再加一条,这些贵族推荐的人必须是‘有贤有才’之人,若不和阿父要求,那便是他们欺上瞒下,阿父可稍作惩戒,这样,那些贵族便不敢乱来了。”

    始皇帝赞许点点头。

    “扶苏以上所言,乃是基于贵族阶级,可这天下并不是之有贵族,寒窑里皆是人,民间有高手,而这些人才,又隐没于市井之间,贤才埋没,可惜可叹,何不让地方官员推荐。”

    “让他们贤有所依,才有所用,不必妄自菲薄,蹉跎一生。”扶苏语调激昂,更进一步,陈词:“如此,大秦步步为营,可国祚千年!”

    始皇帝胸中热情高涨,目光灼灼。

    “甚妙!甚妙!我大秦,必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扶苏也激动到热泪盈眶。

    “阿父,此举利我大秦,扶苏……也不是那个只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唯唯诺诺之人。”

    始皇帝赞许一笑:“朕知,你的老师淳于越是朕给你找的,朕知他是什么人,才华这方面,再过几年,你更甚他。”

    扶苏开心退下了。

    始皇帝立即派人去执行此政策。

    这其中自然有昔日贵族来阻止,可他们奈何不了始皇帝,只能服从。

    而六国那些王公贵族,被抓来咸阳宫后日日胆战心惊,如今知道自己的子女,族人,都有可能在秦朝为官,有所作为,心中都欣喜万分。

    六国本来也有各自发展了许久的珍宝文化,如今他们全数交出。

    至此,大秦的经济文化又向前迈进一步。

    始皇帝从这神迹中知长生,知科举,更加想探索里面的秘密了。

    不多时,有侍卫来报。

    “陛下,胡亥小公子要和您一起观神迹。”

    “他又闹什么?”

    胡亥如今十几岁,却还是个顽童性子。

    因为他的身份,宫里没人敢造次,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

    始皇帝太严,扶苏忙于学业,陪他玩的就只有赵高了。

    听闻阿父携李斯赵高等观神迹,他也想看。

    “阿父——!”

    众人只见一人如旋风那般朝始皇帝奔去,立即跪在了地上:“孩儿参见父王。”

    始皇刚没理他,只是冷嗤道:“成何体统!”

    胡亥委屈从地上爬起来,退到了扶苏身旁。

    “阿父,孩儿只是许久未见你,孩儿想你。”

    始皇终究还是板不起脸,道:“好好看着神迹罢。”

    胡亥狡黠一笑:“听阿父的。”

    忽然间,始皇帝动了动鼻子,怒道:“你做了什么?胡亥!”

    胡亥又跪下了。

    众人只觉空气中腥味渐渐重起来,一股死鱼味从胡亥身上传来。

    胡亥忙说:“回阿父,孩儿今日见一厨师宰鱼,孩儿好奇,便看了一下。”

    “回你宫中,换了衣着,罚你抄书,不准随意外出!”始皇帝怒不可遏,“你不像样的样子,成何体统!”

    胡亥磕头道:“孩儿知错了,孩儿知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