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盘点古代十大名医爆红: 2、扁鹊(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十大名医爆红》 2、扁鹊(二)(第2/2页)

情一松,“我刚才在外面就听到里面好像在讲课,怕打扰到您。我平时也会看直播,可以啊,没问题的。我最近失眠,想让医生给开点药,调一调。”

    “那太好了,这边坐。”

    ***

    秦越人原本正激动忐忑地等着直播讲述他的生平,眼见光幕中,一身白大褂的主播居然给病人看上病了。他深呼吸,耐心而又好奇地继续观看,未来的医者是如何诊病治病的。

    距他所在时空500多年后的另一时空,长沙太守张机也好奇地注视着光幕中正给病人把脉的年轻女子。

    直播间评论区突然出现一行文字。

    长沙张仲景:请教主播,什么时候起,医者不再遍诊三部九侯,不诊三部,而是独取寸口脉?

    哇,首评出现了!还是这么专业的问题。

    秦荆荆双目放光。

    不怕粉丝们问,就怕他们不吭声。只有她一个人边给病人看病边讲解的话还是挺尴尬的。

    她开始讲解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诊脉方法‘三部九候法’,从人体的头、手、足三个部位,各选三个动脉进行诊察,总共要诊察九处脉搏跳动的情况。因为诊察的部位较多,也叫做‘遍诊法’。哪一处脉象有变化,便可提示相应部位、经络及脏腑的病变。这位粉丝,你网名中提到的医圣张仲景,则提出了‘三部诊法’,选取颈侧动脉的人迎、手腕上的寸口与足背动脉的趺阳,三个部位进行诊察。

    另一本经典著作《难经》则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寸口,是指手腕后高骨内侧动脉所在的部位,就是我现在中指按的这个位置,是目前最常用的诊脉部位。根据中医理论,寸口的脉气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状况。同时,此处皮薄脉显,是诊脉的一个理想部位。当然《难经》提出‘独取寸口’这一主张在当时未能普遍推行,直到晋代王叔和写出了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脉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才得到推广,一直流传至今。”

    张机默默记下了“晋代王叔和”、“脉经”这些名字,同时注意到了“医圣张仲景”这个称呼。医圣,很高的评价啊。难道说,他所处的时空即将被盘点到的名医,就是他自己?

    秦荆荆按照学校所学,认真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她有些迟疑,拿不准该开哪个方子。这是她出诊以来的第一个病人,她一定得把人家治好,可哪有那么容易,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生病。又是失眠这种比较复杂的病症。

    她皱着眉,沉浸在对病证的判断中,殊不知,在距离她两千多年的全然不同的两个时空,秦越人和张机一个想要继续听自己的生平,一个想知道即将被盘点到的名医有没有自己,两位千古名医都不约而同地对着她那仅为“15”的医术值叹了口气。

    “叮”的一声提示音打断她的冥思苦想。

    评论区又出现新评论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