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60. 第 60 章(捉) 灾民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60. 第 60 章(捉) 灾民(第2/3页)

肖想什么了。

    此时徐秀越倒是庆幸起来,好在早早跟村里人联合在了一起,不然仅凭他们一家,发狠的灾民说不定会联合在一起抢了他们的粮食。

    守在牛车周围的十个人也汗毛竖了起来,虽说没有逃荒过,但他们经历过荒年,知道人为了一口吃的,能连命都不要了。

    徐秀越当即嘱咐车里的妇人,拉着孩子,不要让她们下车,也别到处乱看,然后又掀开帘子招呼何安全:

    “你去嘱咐一声后面的队伍,有车的让孩子坐车上,没车的拉近孩子别放手,让后面跟紧些。”

    何安全去了,牛车放缓了速度,村长一行人紧紧跟到了牛车后面,几家剩余的男人围在外面,女人领着孩子走在中间。

    徐秀越让何大郎几个兄弟拿好匕首,又嘱咐何安全让几个人有棍子的拿棍子,没有棍子的拿着菜刀什么的。

    因着怕后面走路的人掉队,徐秀越也不敢加快速度,只是找了个灾民,查看起他的过去。

    原来,这群难民是从东南部往北走的,南边的粮食收的比北边早一些,可收割前夕,他们那发生了地动。

    强大的震动震塌了屋舍,压死人的同时,也使得田地大量减产。

    当灾民们强忍着失去至亲的痛苦收割残余的粮食时,与极少的粮产一同到来的,还有官府比往年更重的苛捐杂税。

    因为,县里的府衙震塌了,需要修缮。

    府城的房屋倒塌了,也得修。

    县里安排查明灾情的官员,得吃饭。

    上面派下来查灾害的上官,得孝敬。

    这些钱从哪里出?

    总不能从官老爷的口袋里出吧?

    自然不能,那就只能从百姓口袋里出。

    天灾加人祸,才使得这些人不得不逃荒以求生路。

    徐秀越这下确定了,他们所在这个大周,注定要完了。

    等水灾一起,连同震灾,加上朝廷无作为,正是揭竿而起的大好时机,徐秀越想到远在他乡的成王殿下,感叹他真是找了个绝佳的造反时机。

    尤其,这群难民走了一路,到达荣昌城下,却被拒之门外。

    徐秀越觉得,要不是这些人饿了一路,单凭这群难民,也能把荣昌城打下来。

    或许,这也是荣昌城不开城放人的原因吧。

    路遇难民,也不是没有好处,徐秀越便看了下难民的未来,得知了前路具体的走向。

    她有些犹豫,现在他们遇上的只是一小撮难民,按照既定的路线,向前,还有一大段路注定随着灾民一起前行。

    可若是回头绕道,他们走过的这条路花了一天的行程不说,岔路的另一条卜卦也是凶。

    如此,又要面临未知的风险。

    况且依着徐秀越看到的难民过往,地动受灾范围极广,只是那位难民所过之处,几乎一个城都有或大或小的受灾,难民往四面八方逃的都有。

    这样就算徐秀越他们冒着危险绕道去其他城镇,依旧有可能遇到灾民。

    如今距离他们出上溪村已经过了七八日天,若是徐秀越选的日子没太大误差,洪灾还有七日就要来了。

    到时候必定有会有更多难民拥挤上路。

    徐秀越为这条道路卜了一卦,震上坎下,逢凶化吉。

    那就……走吧。

    按照灾民的未来显示,他们这一批算是走的快的,到达城下时也没有太多难民,大不了到时候徐秀越花点银子,让他们一行人先入城。

    若是情况不好,也可以补给两辆牛车,再买些粮食种子出城,找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安顿下来,开荒种地过活,总比成为乱世人的强。

    虽然这一路徐秀越强调了让村民听他的,但也只是为了避免麻烦,这种关系到别人未来的选择,徐秀越是不好替人做的。

    喊来了村长,徐秀越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卦象给村长说了,村长便回去问了问及家人的意见。

    许是他带来的这几家对他和徐秀越比较信任,没过一会村长便回来了,道:

    “我问过了,这一路咱们连只野猪都没瞧见,一家老小一个没少的走到这里,全托仙姑的福气,日后也愿意跟着仙姑,只不过……”

    村长犹豫片刻,还是道:“只不过大家伙想着,等洪灾过去,咱们是不是还能回村里?”

    说罢村长便看向徐秀越,等着她的回答。

    徐秀越这才想起来,自己方才似乎漏了点什么,于是道:“若是世道安稳,回村也行,但是若我所见不错,咱们这朝廷,马上要打仗了。”

    “啥、啥?!”

    要说农户最怕什么,一怕天灾吃不饱饭,二怕徭役军役拉走家中壮丁,这都是要死人的。

    总归如今地动灾害已起,成王占地为王也必然会发生,徐秀越也就直言道:“不仅要打仗,而且是内乱,到时候恐怕各地都要揭竿而起,我怕咱们回村也不安全。”

    “这……”村长这才明白了徐秀越想要找个偏远处定居的原因,那个时候,越是远离,才越是安稳。

    村长深深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为无法落叶归根叹息,还是为不安定的未来担心,总归最后,他也默认了徐秀越的安排。

    只要人活着,好歹还有回去的一天,若是人死在战乱里,他们这些老人,守着村子又有什么用?

    有了外在的灾民威胁,又有了共同的目标,村民们仿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体,这一点在下午做饭时就体现出来了。

    徐秀越这次拿出了一些白米混着糙米,可几个青年都没说什么,或许他们也明白,这这种情况下煮一锅香喷喷的白米,无异于在惹火烧身。

    徐秀越怕他们为了不招人眼热也只吃个半饱,便多嘱咐了一句:“现在得吃干的,要是起了冲突,咱们才有力气。”

    青年们点点头,将米拿回去,徐秀越发现,村里人竟然自发地转换了以家庭为模式的吃饭方式,而是变成了做饭时壮年围在外围巡逻,老幼妇孺在里面生火做饭。

    吃饭的时候也变成了几人一轮用饭,唯一以家庭为聚集用饭的,竟然只剩下徐秀越一家。

    当然,他们也是最安全的一家。

    四个壮年围在周围,加上何家几个郎也拿着菜刀匕首虎视眈眈,路过的难民恨不得绕道走,生怕他们一个不高兴,将他们砍了,加个菜。

    这一顿徐秀越也没有再放肉干。

    夜幕降临。

    难民多有夜盲,晚上少有继续走的,徐秀越也让众人原地休息,明早在赶路。

    这也是怕日夜兼程,速度虽然上去了,但人困驴乏的,要是有难民团伙冲过来,他们怕没有抵抗之力,只不过青年还是得轮流守夜。

    今日同卦象所示,平。

    翌日天亮,徐秀越的队伍就准备收拾出发了,只不过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他们刚出发的时候,有个女人拉着个孩子跪到了徐秀越的驴车前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