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82. 铁板鱿鱼 宋朝第二席、中秋活动临近……(第3/4页)
而赵桓的宴席,很快开始。
这次史诗整了一个大活,赵桓的主菜,是一条特别大的鱿鱼。
只见整个鱿鱼的身形堪比灶台,史诗用刀子把大鱿鱼切割成小块,才成功把它们弄到铁板上。
没错,赵桓宴席的主菜是铁板鱿鱼。
大鱿鱼刚一出场,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多人打量着鱿鱼,奇怪道:“店主,这是什么食物?怎么前所未见?”
毕竟大部分人都身处内陆,而内陆他们就算见过湖泊、河流,也绝对找不到鱿鱼的踪影。
“这是海里面的一种动物,名为鱿鱼。”
“原来是海里面的海货,难怪这么大。”
“说起海中的大鱼,朕记得史书记载始皇杀过大蛟鱼,不知那大蛟鱼长什么样?”有人好奇道。
毕竟对于海洋,又有多少人不会好奇呢。
“那种大蛟鱼在后世被称为鲸鱼,对了,等赵桓的宴席过后,大家想不想去海洋的中秋节活动快到了,到时候说不定能把赵佶宴席和中秋节活动结合到一起。”史诗若有所思道。
“中秋节活动?那是什么?”赵匡胤等人疑惑。
“山海阁又要有活动了!”嬴政等人眸中波澜泛起道。
等赵匡胤等人知道之前的活动,恨不得捶胸顿足,“为什么我们没有早点来到山海阁,以至于错过了那么多活动!”
“不知中秋节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比试?若是写诗,我唐朝可不会输。”李世民自豪骄傲的叉腰道。
“哼,我宋朝的词人们也不遑多让,到时候咱们可以比比。”赵匡胤不甘示弱道,唐朝的诗很好,他们宋朝的词也不差啊。
“我说你们够了啊,真比这个,我们其他朝代还玩什么!”既不会诗,也不会词的朝代众人忍不住暴躁道。
“到时候肯定会有大家都能参加的活动。”史诗连忙打圆场。
嬴政和吕雉互相对视一眼,默契的点了点头。
刘邦顾不得心里发酸,心里开始琢磨自己手中的钱。
毕竟每次活动,收获丰富是丰富,可是荷包也会变干瘪。
随着铁板按压,空气中传来铁板鱿鱼的香味,等到铁板鱿鱼做好,史诗再涂抹上蘸料,铁板鱿鱼的香味更是猛地窜了上去。
很快铁板鱿鱼就被端上桌,只见铁板鱿鱼分为两类,一种是粗.长的鱿鱼须,一种是厚实肥美的鱿鱼肉。
它们都被穿着竹签,十分方便拿取。
鱿鱼许多人连见都没见过,就更别说吃了,拿过鱿鱼以后,大家没有先下嘴,而是先观察,熟透的铁板鱿鱼一面是乳白色,一面呈现微暗的金黄色,相同的是它们两边都刷有棕红色的酱料,酱料的味道直让人食指大动。
和上一次宴席对臭豆腐的戒备不同,这次大家对铁板鱿鱼是好奇打量,等打量过后,有人开始尝试。
有人拿的是先粗后细,长长一条的鱿鱼须,食客们不约而同的都先从最细的尾.巴须尝起。
他们咬了一口,居然没咬断,因为鱿鱼须微梗,且很有韧劲。
好在大多数人牙口好,多咬几下,就品尝到了铁板鱿鱼的美味。
“这鱿鱼须最细的地方有些干脆,越往粗的地方,鱿鱼须味道就越弹牙,越有嚼劲。”吃鱿鱼须的食客们评价道。
“这么一大块鱿鱼肉的口感都很软嫩弹牙,吃起来一点也不干巴。”如果说鱿鱼须还有干的地方,那鱿鱼肉就尽是肥美。
不同的是鱿鱼不同部位的口感,相同的是它们身上的酱汁,麻辣咸香,搭配着鱿鱼本身的软嫩q弹,直让人欲罢不能。
等众人回神,一块鱿鱼肉已经见底。
而大家还觉得吃不过瘾。
好在今天这只鱿鱼很大,足够众人美.美饱餐。
“能用赵桓换铁板鱿鱼,赵桓真是值了。”吃完以后,铁板鱿鱼不小心沾到唇边,赵匡胤一边用帕子擦嘴一边道。
有人吃的慢,现在还在细细品味铁板鱿鱼的美味。
铁板做出来的铁板鱿鱼夹杂着炭火香味,食材堪称还有咸辣鲜美的酱汁加成,众人对这道铁板鱿鱼别提多满意。
他们虽然没有说话,却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十分赞同赵匡胤说的。
“就只剩一个赵佶了,这样想想,还真有些舍不得呢。”刘邦边吃边道,他牙口不好,吃的慢,可却没错过铁板鱿鱼这道美食。
“也是,赵佶没了,我宋朝就没宴席了。”赵匡胤也有些失落。
“别丧气,万一你们宋朝以后还会出可以比肩赵佶三个的昏君呢。”其他人安慰道。
“去去去,别诅咒我们宋朝,别忘了宋朝今后的帝王可都是朕的子孙后代。”赵匡胤满脸黑线的挥手道。
比起宴席来,他更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有昏庸之辈好不好。
“等等,别忘了我所在的世界还有赵佶几个呢。”李清照突然道。
众人悚然,“对,李清照那边就快靖康之耻了,她世界的赵佶等人也需要解决。”
“店主,那几个赵佶可以摆席吗?”也有人眼睛一亮道。
比如赵匡胤,他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出昏君,可要是重复吃赵佶等人的宴席,他可不会感到愧疚。
“这,自然是可以的,只要你们愿意就行。”史诗道。
毕竟宴席越多,山海阁就越赚钱。
“那太好了,等吃完饭就都去干正事,比起其他朝代来,就咱们宋朝的事最多,几乎每个帝王所在的朝代都有事要做。”
更别说还有李清照那边的麻烦需要解决。
赵匡胤的时代就不说了,赵光义绝不可能再上位,赵匡胤已经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并昭告天下,就算以后他依旧死了,皇位也轮不到赵光义。
宋神宗开始一心变法,大力支持王安石,而王安石知道变法失败的原因,也在和其他朝代的人交流过后,修改了不少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苏轼也被王安石拉进了变法的队伍,苏轼很有才华,之前他新旧两党都不靠,自己自成一派,最后被新旧两党轮流打压,并贬谪地方。
王安石找到苏轼,邀请苏轼加入时,苏轼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可是等王安石说完,他就沉默了。
因为他们要是不变法成功,靖康之耻的历史还会重演,就算为这,苏轼也不可能继续拒绝。
而他的加入,给王安石帮了很大的忙,苏轼为王安石的变法之路查缺补漏,让宋神宗时代的变法一事变得更为顺利。
然后就是宋神宗这边,福康公主对那些骨头软的朝臣大开杀戒,正式开始掌权参政。
虽然福康公主依旧还没有合离,可是曾给她多次甩脸子的婆婆再也不敢对她大呼小叫,而是见了面就瑟瑟发抖。
到了这一步,福康公主也不再执着合离,因为她已经掌握了权利,有了新的选择,毕竟她真要成了女帝,后宫总不可能就一个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