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63. 常识判断d 明朝那些皇帝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63. 常识判断d 明朝那些皇帝(第1/2页)

    明朝。

    朱瞻基细细盘算了下,抗倭的倭,便是倭国,那需要援的朝,便是李氏朝鲜。

    据他所知,此前有过的抗倭援朝之战,有唐高宗之时。

    海东三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互有争斗,新罗面对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寻求大唐的援助后,大胜百济,令百济向倭国求助。

    此后所发生的海战,约莫就是一次抗倭援朝的战役。

    再之后的宋和元,朱瞻基就没有太清晰的记忆点了,实在是元朝、南宋、高丽之间的关系,颇有些理还乱的错综复杂。

    “抗倭援朝,应当是赢了。”朱瞻基喃喃自语道。

    刚说完他就怔愣了一下,随即便开始苦笑,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竟要因为大明能战胜倭国而下意识地松一口气。

    而大明之所以会有日后那等局面,说到底,还是因为他选的好储君。

    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

    大明国运之转折。

    朱瞻基不由得捂住了心口,是他亲手葬送的大明盛世啊!

    哪怕早已处置了王振,可一听到后世的几个皇帝,皆还是宠信宦官,甚至到了让宦官擅政的地步,朱瞻基的心口就更加抽痛了。

    “孽障!都是孽障!”

    【所以比起明确不在中叶的d项来,a项就是更为确切的选项了。

    这题的答案就是a了。

    我真的很不喜欢考中叶、某某宗这样的题型,因为说个皇帝的名字,至少我贫瘠的脑袋瓜子里还能因为各种野史八卦而对选项做出排除来。

    否则那么多皇帝,我是真记不住他们的庙号。

    明英宗居然是朱祁镇,就问离不离谱?

    明武宗居然是朱厚照,更离谱了吧!就因为他的“老家”是宣府的镇国府?还是因为他给自己取了个“大将军朱寿”的名头?亦或者他要把王阳明活捉了的宁王放回去,再由自己亲擒?

    桩桩件件,无一不透露着离谱两个字。】

    秦朝。

    嬴政忍不住冷笑出了声,不知为何,在听闻别人的子嗣有多荒诞不经时,他并未觉得幸灾乐祸,反而是心中越发沉重。

    守业当真有那般难?

    为何一个个的,不论王朝几经更迭,总有不孝子孙出现?若只是平平无奇,守不住天下倒也罢了,为何还要将祖上奋勇几世,才好不容易获取的天下葬送出去?

    不孝子孙视天下为玩物,视亲征为玩笑。

    若真的更想去当什么大将军,不如就将皇位禅于更合适之人!

    西汉。

    刘邦不禁陷入了沉默,好家伙,他御驾亲征,是因为不得不御驾亲征。

    而后世那些个皇帝,明明可以不用亲征,甚至是不懂亲征,却非要大动干戈跑去所谓的“亲征”?

    幸好都不是他的后代子孙,要不然,他非要让这些不知战争残酷,只为了自己得一个好听的虚名,或是为了好玩而瞎添乱的小娃娃们一些教训。

    唐朝。

    李隆基好久没听到天幕讲自己了,反而重新讲起了大明的糗事。

    这让他忍不住为朱祁镇、朱厚照做出的离经叛道的事情而发笑的同时,心中越发的惴惴不安,因为讲完大明,恐怕就又要转到大唐了。

    届时,首当其冲的定然是他!

    北宋。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是真听不得这些“门外汉皇帝”对行军打仗指手画脚的事情。

    这个朱厚照在自家疆域内的小打小闹也就罢了,那个朱祁镇令人发指的行径,当初可是叫他心情梗塞了好些天都睡不着。

    这样的子孙,和赵光义的子孙,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了。

    元朝。

    忽必烈的眼神飘了飘。

    天幕说的抗倭援朝,理应是有他一个的,只是他们是生在马背上的,可用铁骑踏遍世界,却并不善海战,是以并未能……

    还好天幕没有细说。

    想来只要吸取经验,加以天幕课程的辅助,打造出如明朝下西洋那样的海船,将天时、地利、人和尽数掌握手中,定能一洗前耻!

    明朝。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甚至连天幕讲了什么错题都忘了,满脑子都是明英宗、明武宗这些庙号,以及这些皇帝所干出来的事情。

    况且,何止明英宗与明武宗?

    明神宗又怎么说?

    清朝。

    甲午战争的硝烟味还未彻底散去,丧权“议和”的条约才刚刚签订完。

    无心观看天幕的众大臣,此时听着天幕所说的抗倭,越发的面如土色,唯一让他们觉得庆幸的,是和谈桌对面的这些倭人看不到天幕。

    但庆幸也是一时的,因为从他们偶尔变幻的神色中,大臣们已然察觉到,有人将天幕的出现,透露了出去。

    大臣们欲痛斥一声贼子,可转念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便再难开口。

    【有位汉某人说想知道,朱厚照兄终弟及的原因。

    嗯……首先肯定是朱厚照没生。至于为什么没生,是他不愿意生吗?我不担责地转述下众多野史流言的揣测哈,一个原因是说他不行。】

    明朝。

    正准备御驾亲征的朱厚照瞬间满脸通红。

    “大胆天幕!”朱厚照又气又恼,先说他抢占别人的军功,现在又说他……说他……

    朱厚照都说不出来那么难以启齿的字眼。

    他恶狠狠地扫视着底下的诸多臣子,但凡他们的脸上出现点不该出现的东西,他就送他们去底下作伴!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厚照在刘瑾等八个太监的蛊惑下,修建豹房、寻花问柳、强抢民女。由于太过沉溺女色,很多人猜测,朱厚照无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声色犬马,以至于把自己身体给伤到了,从此就不能生了。

    反正不管是哪种说法,朱厚照,等我小查一手。

    嗯……他三十岁就死了,还没留下个孩子。

    还是首辅杨廷和援引老祖宗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以“兄终弟及”一条,在朱厚照驾崩的时候,请太后懿旨,将朱厚熜立为了储君。

    这个兄终弟及感觉还是算是符合太后心意的。

    毕竟给朱厚照过继一个孩子的话,太后就不是太后,而是太皇太后了,她手里头的权势就肯定要削。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在朱厚熜对他生母的袒护下,讨着什么好。

    其实仔细一想,朱厚照这上下几任皇帝,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事情。

    就比如史上唯一一对一夫一妻的帝后,就是朱佑樘和张皇后。都说是因为朱佑樘小时候吃够了万贵妃的苦,所以决心要让自己远离这些后宫嫔妃的勾心斗角。

    所以说,张皇后前半生也算是盛宠独宠了,可惜晚景凄凉。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