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纯皇贵妃: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纯皇贵妃》 90-100(第17/47页)

太后想去,这就叫人白来一趟,反倒不美了。

    乾隆顿时有些苦恼,不能不叫太后满足这么个小愿望,却也不好清场。

    他在早朝的时候就提出此事,大臣们面面相觑。

    有觉得泰山太远,特地赶去参加庙会,不清场实在太危险了一点。

    哪怕有明卫和暗卫在,那对皇帝和太后来说都不安全。

    太后要去,乾隆自然要陪同一起去的,哪怕侍卫在,庙会人来人往,摩肩擦踵,再多的侍卫都保护不过来。

    当然也有劝乾隆不要带太后去泰山脚下,而是在圆明园也仿一条庙会街来,让宫人来扮演茶棚或者庙会小棚里表演的人,不就好了?

    这样既安全又热闹,还满足了太后的心愿,不是皆大欢喜吗?

    而且也没让侍卫为难,更不会让乾隆和太后不安全。

    乾隆微微点头,就道:“不如这样,以后朕带皇额娘去泰山,如今只让人仿庙会建一条街道,热闹一番。”

    这样一来,就不会把香客们挡在庙会外边很久,只上山拜一场,在山脚下让人拦一天就足够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明白乾隆是决定好了,自然没有再反对的。

    沐瑶听说后年又能出去旅游了,这次是北上不是南下,还挺感兴趣的。

    而且去的是泰山,春天去泰山最是适合,不冷不热的,十分舒服了。

    这边去泰山也不远,坐船去不到半个月功夫。

    只是帝王出行,自然需要仔细安排,不是立刻就能出发的。

    加上皇后有孕,怎么都要等她生下孩子后,把皇后一并带过去的。明年肯定来不及,只能后年了。

    沐瑶回想了一下,乾隆对泰山旅游也是十分热衷的,记得他好像去过十一次?

    就是在泰山的南天门建造行宫,把那边的石碑都毁掉了,也是可惜。

    而且行宫建的不是一处,还是四处,也是绝了。

    沐瑶想着可能泰山太大了,那边接待的当地官员担心一处行宫建好后乾隆住进去不喜欢,还可以住在别处。

    另外就是上山后可以走一段路就在其中一个行宫歇息,也是够周到的了。

    毕竟让帝王休息的地方,不可能随便搭个棚子,怎么都要建个行宫才行的。

    等乾隆过来的时候,沐瑶就忍不住问道:“听闻要在泰山建行宫,记得那边有青帝观的时刻碑文在,若是建造在上面,等咱们过去的是,那些碑文就看不见了,着实可惜。”

    这些都是古文物了,就这么毁了确实太让人惋惜了一点。

    见沐瑶很喜欢那些碑文,乾隆确实不知道行宫建造在何处,就让人发信去问了山东巡抚。

    山东巡抚吓死了,还以为选址不好,让乾隆不满意才派人来问,赶紧把选的四个地址都送了过来。

    还附上了泰山地图,上面标明了这几个地方在哪里,附近都有什么。乾隆仔细看着地图,发现沐瑶说的几个碑文还真在这上面。

    四个选址,一个在南天门,一个在碧霞庙之东,一个在玉皇庙,一个在朝阳洞。

    他沉吟片刻,沐瑶既然提了,这几个地方恐怕都不合适,就让人告知山东巡抚,把行宫建造在泰山的山脚下就是了,没必要建在山上。

    而且建造一处就足够了,不必建造这么多个地方。

    山东巡抚得令,心下奇怪,不过还是听命行事,只在山脚寻了个僻静之处建造行宫。

    另一边在圆明园建造仿庙会的街道,也热热闹闹开工了。

    不但有做买卖的街道,还会有耍杂技之人表演。

    别说沐瑶,高贵妃都十分期待起来。

    人多就快,前后才半个月左右,这条街就建好了。

    至于耍杂技的人也找到了,只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些人是不能靠近的。

    那么要看见表演,又不能让这些人靠近,于是内务府就想了个法子。

    圆明园中有个福海,中间是蓬岛瑶台,湖边有两层的亭子,只要把耍杂技之人送到对面的岛屿上。

    那么贵人们既能欣赏表演,对面的人隔着海,就算使坏也伤不着贵人们了。

    沐瑶感觉内务府的脑瓜子好使得很,居然想到这么个法子。

    而且耍杂技之人也提前住到对面的岛屿上,就不必担心他们跑出来四处溜达,可能闯入不该去的地方。

    岛屿周围只能船只通行,夜间四周有大灯在,夜如白昼,哪怕想偷偷游过去对岸,简直是一览无遗,大晚上也必然清晰可见。

    如此防备,岛屿又是个孤岛,确实是适合安置的地方。

    至于仿庙宇街上棚子里的商贩全是宫人所扮,那自然更安全了。

    宫人们都挑的机灵会来事的,而且若是乾隆或者太后,甚至嫔妃们看中什么要买,收下的银钱都归他们自个所有。

    于是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做买卖,这些商品大多是内务府提供的,只让宫人们守着摊子。

    比如卖小饰品,梳子,巴掌大的小镜子,檀木簪子之类的小东西。

    比如卖胭脂水粉,香水等等的。

    比如卖宣纸、镇纸,文房四宝等等。

    街道听闻是特地让人画了庙会的场景,十足十仿制出来的。

    皇后如今过了三个月胎也稳了,于是也来凑热闹。

    太后让宇嬷嬷扶着皇后,慢吞吞一起走着,边走边看摊子上的小东西。

    他们自然是不缺什么东西,乾隆扫了一眼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后边高贵妃和沐瑶一起走,她左看右看后小声问道:“不是说庙会里茶铺最多,怎么一个都不见的?”

    沐瑶也小声答道:“兴许是怕吃食放在外头,要是坏了或者味道不好,叫人吃喝坏肚子就不美了,索性都没有摆出来。”

    虽说是仿了庙会,那边真的庙会多的是香客,他们远道而来,自然渴得很,茶铺也就很多了。

    但是她们从园子过来,哪里缺吃的喝的呢?

    要放在外边,飘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去,让她们喝坏肚子,那宫人们的罪过就大了。

    还不如索性都没有,而只有小摊位在,看着人多热闹就好。

    只有他们一行人在未免太冷清了一点,有些宫人还换了一身衣服在小摊前面四处走动。

    当然宫人们也是能买东西的,比如胭脂水粉很受宫女们喜欢,比如小首饰不是很贵或者华丽的,也适合她们平日佩戴。

    梳子什么的,太监们也是喜欢的,木梳最是受欢迎,价钱便宜,用的还是上好的木料。

    内务府拿出来摆摊的东西,自然就没有不好的,不然贵人们更加瞧不上了。

    至于价钱的话,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也不是真做买卖。

    不过宫人们之间做买卖还是很实在的,这钱是实实在在要落在自己的口袋里面,当然不可能把价格压得很低随便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