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娇攀[公路文]》 第51章 布达罗亚51(第1/3页)
这阵呼喊声听起来像是某个小男孩发出的。
但因为底层的楼道太暗, 岑旎没办法看清是谁,只好摸着墙壁慢慢往下走,这个小男孩却恰好直直地撞向了她。
岑旎下意识地将他扶住, 在漆黑中微微俯下身, 伸手摸他的脑袋。
小男孩才刚长到她的膝盖那么高,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话,应该是在讲当地的方言, 所以岑旎听不懂。
但没一会, 小男孩抓住了她的手,朝她的手心塞了两个圆柱状的东西。
岑旎仔细地抚摸了一下,凭借手感猜出他给她塞的是两个香氛蜡烛。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岑旎扶着他幼小的肩头,半蹲下来。
借着天窗外很微弱的光线,岑旎看清了小男孩的面容。
他看起来只有五六岁, 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琥珀色眼睛, 双眼皮的褶皱很深,眉清目秀, 高鼻粗眉, 很有中东特色。
他的长相让岑旎想起了那部以黎巴嫩为背景拍摄的中东电影《何以为家》,里面的小男孩赞恩也是长得这样一副模样。
岑旎摸了摸他棕黑色的头发, 小男孩不知道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她的问话,嘴里叽里呱啦地说了一串。
两个人鸡同鸭讲,最后小男孩无奈,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扭头扯着嗓子放声高喊:“maman.”
这下岑旎听懂了, 他喊的是妈妈。
没一会, 楼梯底下的女房东捧着一个蜡烛从屋里走出来。
女房东年纪已经将近五十, 身材偏胖,穿着一件玫红色吊带裙,散着一头到肩大波浪卷发。小男孩一看到她出来,连忙挣开了岑旎的手,跑到她身前,依赖地抱住她的大腿。
所幸女房东是这里为数不多会说英语的,她给岑旎解释说这个小男孩是她的儿子,她刚刚让自己儿子上楼去给她送蜡烛。
“最近这片街区也开始停电了,不会有人提前通知的,所以你要备好蜡烛。”房东一手举着蜡烛,另一手拥着自己儿子给她嘱咐道。
“对了,差点忘了,还有火柴。”房东说完,俯下身对着自己儿子说话,依旧说的是布达罗亚语,岑旎听不懂,但大概也能猜到她是让这小男孩进屋去拿火柴。
小男孩重重的点了下头,然后一溜烟似的跑进了屋里。
“孩子,”也许是岑旎年纪不大,还是个学生,这位房东直接称呼她为孩子,“你你在这里晚上尽量少出门去,最近四周乱得很,你过来学习的,别出事了。”
岑旎听见房东语重心长的提醒,心里也悬起来了些,“那我还能正常去学校还有工作吗?”
“肯定会受影响的,不过你待在这的时间也不久,也就七天,工作结束后就尽快离开吧。”
“这么严重吗?”
这时候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撰着两盒火柴,跑到岑旎面前递给她。
岑旎接过,然后听见女房东说:“是,因为现在这里的经济形势不好,北方部分城市已经有极端分子组织了反.政.府武装,他们集结起来正在采取极端手段和国家谈判,如果没谈妥,之后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行动,你注意一点,就别往那些地方去了。”
“放心吧,我只在首都这边。”岑旎的项目只对接了市区的几所儿童受教育学校,所以她不会去其他地方。
“嗯,我们这边暂时还算安全,但也不好说,毕竟我们这国家也不大,总共就这么一点地方,说不定那些人哪天就打过来了。”
岑旎担忧地问那你们怎么办,现在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完全受干扰,无法正常进行,未来也将不知道走向哪。
房东也只是无奈地摇头:走一步看一步吧。
晚上八点的时候,安娜终于从机场来到了公寓和岑旎汇合。
见面后岑旎询问了安娜进海关时的情况,然后根据安娜的行程变动以及布达罗亚当前的形势,两人对采访计划作了些调整。
原定的采访任务将缩短至三天,等安娜离开后,岑旎将独自一人走访附近与儿童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比如图书馆、儿童福利院、展览馆和博物馆等。
第二天清早,她们起床后先出发去布达罗亚大学,与Suresh教授会面。
Suresh教授就是Furman教授在布达罗亚的合作交流学者,岑旎和安娜需要和他报道然后才能开展田野调查。
在去布达罗亚大学的路上,岑旎看到了街边摆着很多黄色的栅栏。
因为民众不满,所以不时会有小规模的游行示威爆发。而这些栅栏就是为了维护秩序而设,很多街区路口也因此封闭,无法通行。
岑旎和安娜一路上碰到了好几个被临时管控的路口,最后多绕了好几公里路才赶到了Suresh教授的办公室。
和Suresh教授探讨完课题项目后,简单吃过午饭,两人去了与项目对接的儿童学校。
这是一所学龄前儿童的公立学校,距离市区中心的总统府不远。
校园不大,只有一幢略显陈旧的教学楼,分成上下两层,总共也就四个班级,但四周栽满了绿色植物,环境很好。
岑旎和安娜分成了A、B两组,各自负责两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采访调研。
岑旎负责1班和2班,安娜则负责3班和4班。
等到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候,校长引着她们去和对应的孩子见面,岑旎一边跟着往里走,一边记录周围的环境以及设施。
在这过程中,两人路过一间活动室门口,岑旎余光往里扫过,无意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竟然是房东的孩子。
没想到这个小男孩竟然这么巧,也在她们采访的这间学校里上学。
小男孩也看到了岑旎,隔着窗外腼腆地朝她一笑。
岑旎也回他一个笑容,在后来和校长聊天的过程中,她才知道这个小男孩名字叫Tapa,是3班的学生,所以是由安娜负责采访的学生。
因为有了在耶路撒冷时的经验,岑旎在采访调查时特别得心应手,忙活了三个小时就把计划的内容都完成了。
趁着安娜还在工作,岑旎把学校食堂以及活动室的环境都拍摄记录下来,等到安娜结束时刚好到了学校的放学时间。
因为担心回家后停电的问题,两人趁着天还没暗,就在学校的教室里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前两天的工作都是大同小异,辗转不同的学校进行类似又相关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两人紧张又忙碌,但还算有条不紊。
岑旎原本以为她们能这样顺利下去,但她没想到第三天,也就是安娜在布达罗亚的最后一天,竟然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故。
那天早上,她们早早起床,要去本次田野调查的最后一个学校采访,因为这间学校距离市区比较远,所以她们一大早就在公寓前几百米的公交站台等车。
因为燃料不足,市区里还运行的公交车并不多,但那天她们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