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5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52-60(第14/24页)

虚宽厚,甚至有点憨直,可心里一直埋着少年人的狂气。

    天幕进行到现在,只剩下两个位置。

    他觉得自己有九成的希望能够排上第一第二,只不过是位置的区别。如果没排上,只是他不合古青青的胃口,而不是自己

    不优秀。

    杜甫惊讶无比,默默闭上眼睛,脑海里有无数疑问:"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居然不是屈原和陶渊明等人,而出生在唐宋?”

    杜甫表示难以置信。

    如今的他还没有练完级。他挺狂傲,但没有狂傲到觉得自己当得起这个称呼。

    相反,李白比他大好几岁,早就练完级了,各种高质量诗篇令人目不暇接。

    他下了断语:"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虽然这个称号太隆重和夸张了,但他也能当得起。”

    然而紧接着,他便听天幕说:【他就是诗圣杜甫,杜子美!】

    杜甫的下巴都快掉了下来,血液逆流。他激动到眼前晕眩,拄着拐杖方才稳住身体。

    天幕说的每一个字他都懂,但是拼接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这位诗人居然不是李白,而是自己。他如何能当得起"圣人"这种称号?!

    他知道自己厉害,感觉自己能青史留名,可没有想到自己在未来能够厉害到这种程度啊!

    “青史留名”和“圣人”差别还是很大的。

    杜甫感觉自己听错了,这天幕说的只是和他同名同姓的人吧?

    背后官府的官员匆匆忙忙地追了出来,鞋都跑掉了一只,热情得不像是一个人:"大人,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第57章 杜审言:我孙子真优秀。

    另一个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的世界,李白正在跟两个好兄弟找仙草。

    年轻的杜甫才睡下就被喊醒,有些发困,说道:“太白兄,现在才三更天呢,为什么要找仙草?不能白天找吗?”

    李白气定神闲:“我指指一算,天幕要播放的时候,是仙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仙草肯定会冒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有仙草。"

    杜甫和高适:“……”

    他说得好有道理,他们居然没有办法反驳。

    他们在山里找了好几个时辰,模样都有点浪狈,还是一无所获。杜甫头上挂满了苍耳,被蚊子叮得满头包。

    李白一个没忍住,哈哈大笑:  "子美,你这副造型颇有野趣。此情此景,我真想做一首诗。"

    杜甫佯装生气:“还不是你非要往这林子里钻,我看这哪有仙草,只有大如脑袋的大蚊子!高兄,你说是也不是?”

    高适点头应是:“太白兄,我们从春天找到夏天,从夏天找到秋天,这都找几个月了,你是不是被道士骗了?这个山里哪有什么仙人?”

    不久之前,李白跟杜甫相遇了,两人相谈甚欢,约定秋天到梁宋玩。

    杜甫来了才知道,李白为什么要约在这里?那是因为他听说这里有仙草!

    杜甫便被李白拉着往小树林里钻,寻找仙草炼丹。没过多久,他们在客栈碰上了高适。

    高适对他们的寻仙计划很感兴趣,于是也加入了进来。

    杜甫一开始是有些不高兴的,他跟太白兄二人世界过得好得很,高适非要横插一脚,导致太白兄的注意力都被高适分走了一半。

    结果后来他才发现,有一个难兄难弟陪着还是好的。

    这山里根本没有仙草,只有大蚊子,有高适在,蚊子也被吸引了不少。

    李白:“非也非也,仙草就在这座山里,只不过仙缘还没有来,所以我们看不到仙草。快了快了,我有预感仙缘马上就要来了。”

    杜甫和高适无语凝噎,真是信了他的大头鬼!

    杜甫有些无奈:“太白兄,其实前些天我收到了家父的信,家父催我去长安考科举。”

    李白闻言面色一滞,在山里待久了都有点避世的感觉,差点忘了杜甫

    还是个考生:"哦,也是,子美你比我小十多岁,正是考科举的时候呢。

    不过我跟你说,当官要摧眉折腰事权贵,没有什么意思的。”

    李白说到此自己,心中有些怅然,他的一生是很矛盾的,当官当久了觉得没意思,想去修道。修道修久了又觉得没意思,想去当官。

    如今他被赐金放还,暂时歇下了进取心,只想沉迷于山水之间,但愿长醉不愿醒。

    杜甫到底还是没有接受过官场的毒打,好奇地问:“哦,怎么说?”

    李白便把自己看到的官场腐烂情况说了一遍,并且表示自己对大唐未来的担忧。

    他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同感,三人都心有戚戚然。

    杜甫非常崇敬缔造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安慰道:"之前天幕放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天幕说大唐未来将会有一场巨大的动乱。

    不过不用担心,圣上英明神武,只是犯了点小错,接下来亡羊补牢,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李白微微叹息:“希望是吧,不说这些让人不高兴的,既然你们都累了,那我们就去歇吧,算算时间,马上就要放天幕了。”

    杜甫和高适松了口气,终于能休息了。

    三人找到亭子坐下来,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点期待。

    高适主动打趣:“苏轼和白居易那些未来的人文采都那么好,我肯定没法排在他们上面。太白兄,我觉得你肯定能上,苟富贵!”

    李白自信地笑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不觉得自己比王维差,王维都能上榜,他肯定榜上有名啊。

    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李白半真半假地说:"那就借你吉言了。倘若没有上的话,那我可要哭死了,你必须得帮我找到仙草才能走。”

    高适哑然失笑:“这……真是难为我了。”

    杜甫揶揄道:"太白兄,只要你上榜,我再陪你玩一年都行。"

    李白高兴地笑了:“还是子美够意思,倘若我发达了,只提携子美,绝不提携达夫。”

    高适佯装生气:“行行行,就你们关系好,我就是个插足的!”

    李白和杜甫都忍不住笑了。

    如今,杜甫是个意气风发的毛头小子,高适是个贫穷的落榜考生。他们之前都感觉大明星李白会不食人间烟火,见过之后才知道诗仙也有人味。

    李白不介意他们两个是个白身,以知己相交,一点架子也没有。

    三人相处得别说有多愉快了,不然也不会陪李白胡闹好几个月。

    这时,天幕突然说出了第二位诗人的身份。

    诗圣,杜甫,杜子美。

    李白惊讶到酒杯都端不稳了,啥,这第二名不是他,而是他的小迷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