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5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52-60(第23/24页)

:“……”

    少年李隆基哭着回到府邸,可没有什么人敢安慰他。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隆基能杀三个儿子、能抢走儿媳妇、还让大唐走向衰落。

    只有父亲李旦还敢接近他,心疼地摸摸他的头,心中百味杂陈。

    这么一说,他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他们全家都是皇帝。

    李旦苦中作乐,再没有比他更有真龙气运的人了吧!

    李隆基窝在被子里,小声抽泣着说:“我恨死杜甫了。”

    要不是杜甫写这些乱七八糟的诗,他也不至于被武则天厌恶。

    李旦:  "杜甫他不恨你,他从头到尾都很尊敬你,还想让你变成尧舜一样的君主啊。除了杜甫之外,还有多少人在为你奔波,你看不见吗?你怎么能怨他呢?"

    李隆基不肯认错:"他本来就不应该恨,安史之乱又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他应该去恨安禄山。”

    李旦叹息道:"你享受的时候,说天下是自己一个人的,儿媳妇都想抢。

    当出了错的时候,就说责任不在你一人,这天下哪里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

    李隆基哑口无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天幕下,年轻的杜甫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隆基恨死了。

    他唰地一下站起身来,紧接着扭头看向范阳的方向:“算算时间,还有十年,安禄山要造反了。"

    高适也激动地站起身来:“之前放长恨歌的时候,虽然里面说是渔阳颦鼓动地来,但我一直猜是范阳,果不其然,真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凶狠残暴,习性难改,狼子野心,天下共诛之!”

    “在下要去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你们要和我一同去吗?”

    杜甫从安史之乱中看到了百姓的痛苦,而高适不一样。

    高适就是河北人,河北的寒门太难出头了,这是一场旧势力的洗牌。高适敏锐地从安史之乱中看到了升官发达的机会。

    乱世出英雄!

    杜甫蠢

    欲动,无比德保家卫国,身上的少年意气都要消出来了:"好,我和你同去。我有一把旧剑,如果不杀人,那就要生锈了。"

    其实在原本的世界线里,杜甫展试不第,也给哥舒翰写诗,想去投奔他。

    李白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将来还会参加永王的叛乱。

    他也很喜欢哥舒翰。

    眼下大唐即将大乱,李白丢下酒杯,含笑说道:“别忘了我啊,我也去。哥舒翰可是卫青白起那样的将领。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惊慌失措,仓皇逃窜。

    他儿子唐肃宗觉得一味逃不是好办法,如果安禄山做大,他们一定会被绞杀,所以干脆发动了皇室父慈子孝的传统艺能。

    他自立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杜甫把家人安排在陕西避难,孤身一人北上去投奔新上任的皇帝唐肃宗。

    途中,他被叛军抓到押送到长安。

    同样被抓的还有王维等人,王维官位大,名气高,叛军管得很严。杜甫官位小,名气低,所以看管不严,一个没注意,杜甫就溜出来了。

    他这一次简直是命悬一线,可他还是没忘了自己爱国的梦想,他还是想报效唐肃宗。】

    题目中出现新的画面,杜甫的演员已经是中老年了,每个皱纹都刻着岁月的气息。

    他再次告别家人,孤身北上。他穷得连马车都坐不起,穿着布衣麻鞋,拄着拐杖北上。

    沿途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杜甫不敢走大路,生怕再次被叛军抓到,下一次可未必有逃出来的好运气了。

    他在乡间小路穿行,饿了就吃果子,渴了就喝山泉水,上演

    古代版荒野求生。

    这样一个病弱的老人本应该死在路上,结果像是老天在帮他,他穿越了层层火线,来到了唐肃宗面前。

    杜甫的草鞋都烂了,衣着褴褛,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可以逃跑避难,可偏偏置生死于不顾,只是为了心中报国的梦想。

    他感动了唐肃宗,也感动了很多看天幕的观众。

    白居易等杜甫的粉丝深深破防了,眼眶含泪。

    更何况,这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古青青选的是后人花了无数精力拍的影视作品。

    杜甫这个人脱离了古籍,真正地活过来,而且活在他们面前。

    白居易仰着头,努力不眨眼,防止眼泪落下来。

    他忍不住在心中为偶像大喊:“别去啊,杜工部,那不是你想要的皇帝,那不是你想要的大唐啊!”

    刘阿斗向来泪点低,直接哭出来了:"相父,杜甫跟你好像啊。"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刘阿斗表示招架不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摇着羽扇,深深记下了杜甫的名字:"倘若我们生在同时,应该能把酒言欢。"

    【唐肃宗深受触动,安排他做了左拾遗。这个官职虽然小,但是可以给皇帝提建议,拾遗补缺嘛。

    但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谏官往往没有好下场。毕竟普通人都不喜欢听坏话,更不用说皇帝了。

    杜甫天天满满负能量,这谁受得了?

    杜甫曾经在长安当了十年的落魄考生,在这之中,交了个朋友房琯。

    唐肃宗急于平定叛乱,让他带四万兵打仗,结果大败而归。

    唐肃宗非常生气,要处置房琯。

    杜甫觉得这不是房琯的问题,唐肃宗的问题更大。让文官打仗,这不是笑话吗?

    明明是大唐,但唐肃宗已经有了大宋的风采。

    唐肃宗很生气,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把杜甫贬去华州当小官。

    杜甫好不容易到了天堂,结果又下了地狱。他不得不前往华州上任。

    当时将领郭子仪等人连连受挫,不得不大抓壮丁。

    他开始以诗写史,以沿途的见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有学者给杜甫写了挽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用笔写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天幕直接放了一首其中的《石壕吏》。

    清代诗人袁枚望着天幕,越读越冷,浑身发凉。

    这首诗可泣鬼神啊!

    他忍不住回到书房,写了一首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