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60-70(第20/24页)

错。说明他谢家人才辈出啊!

    不过接下来,他有一个难题。李白作为诗仙,说话很有含金量。他崇拜谢眺,说明他才华也很高。

    那这一担才华该怎么分?

    谢灵运有些强迫症,既然知道了有人才华不错,那就不得不让他们参与分蛋糕,不然显得他说话很胡扯。

    他思来想去,不舍得对李白开刀,也不舍得对自家子侄开刀,只好忍痛在自己偶像头上开刀。

    “给曹子健分六斗吧!”

    作者有话要说:曹植:“?”再减就真的没有了!

    等所有的视频看完了,曹子健只剩下一斗。

    第69章 将进酒

    汉武帝刘彻知道李白梦游很可能是假的,但心里难免有些侥幸,万一呢,万一天姥山真的有神仙呢?

    他向来热迷求仙访道,此刻见到了机会,不愿意错过。

    “李白出生的时候,母亲曾经梦到太白金星,他还在诗文中预言那什么明朝会在天启年间衰亡,这人身上有点东西的。”

    “来人啊,不去瀛洲求仙,改去天姥山!朕要看看有没有什么鸾鸟神仙。”

    李白这一首诗堪称极佳的旅游宣传片。

    连皇上都有些中招,更不用说普通人了。这座道教名山肉眼可见即将迎来一大波客人。

    卫青心中松了口气,倒也没有出言阻止。陛下现在求仙的力度小多了,只是旅个游,又没有磕丹药喝露水,能忍就忍吧。

    他符合:“陛下喜欢这首诗也有道理,臣觉得无人能出其右。”

    汉武帝刘彻点点头,紧接着,天幕说的话就让他们愣神。

    古青青仿佛听到了他们的话,回答他们的问题:【李白的代表作很多,可不止这一首。】

    汉武帝:“??”

    他哑然,这还不能算代表作?

    天幕接着说道:【李白写完这首诗之后,真的背上行囊,说走就走,跑去浙江天姥山玩了。

    不久,他碰到了自己的两个好友岑勋、元丹丘。岑勋家里曾经出过宰相,声望很重。元丹丘给李白的仕途上帮了很多忙,曾经把他的诗文转交给玉真公主。

    他们三个人是知己好友。】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唐朝酒文化无比繁荣,酒肆众多。很多文人邀上三五好友在酒楼中饮酒作乐,欣赏舞女的舞蹈。

    靠窗户的座位一片杯盘狼藉,大家都喝醉了。

    李白看到他俩不动酒杯了,有些不满,醉醺醺的:“好不容易相聚,又有良辰美景,为何不喝啊?快喝啊!”

    元丹丘不行了,连连摇头:"都喝半壶酒了,再喝要醉死了。你们喝吧,我反正不行了。"

    李白把视线投往岑勋,亲自给他斟酒,给他端起洒樽:"那你喝."

    拍拍照酒,拍拍摄酒店停。”那你喝。

    岑勋连忙拒绝,一副为难的模样:“真喝不动了。太白兄海量,你继续喝吧。”

    岑勋话音落下,百感交集。这场酒宴是他来做东,结果不是自己这个做东的人来劝酒,反倒成了李白的活。真是主打一个“反客为主”。

    他如果生活在后世,可能会想到一个词叫做“社交牛逼症”。李太白已病入膏肓。

    他以为这样就能逃过去,没想到李白显然不打算放过他们。

    岑勋实在喝不动了,只能周旋:"太白兄,实话跟你说了吧,在下没带够钱,今天就喝到这里吧。”

    李白已经喝得半醉,被他一打岔,顿时不高兴了:“什么?你没钱了,早说啊。”

    李白抱着酒坛,醉眼迷漾,冲着外面大喊:“小二,在下把五花马和干金裘全部抵押给你,你再给我们拿酒!”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根本没人理,只当是这人喝大了要酒疯,可这是李太白啊。

    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可是跟皇帝和平分手,身上没挂什么罪名,名气依旧很大。

    这酒馆里的人大多都认识李白,包括店主人。小二没来,反倒是店主人来了。

    店主人搓搓手,心里说不出来的激动,诗词是大唐的“高考内容”,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会吟诗。李白这可是大唐第一才子啊!

    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

    店主人心思一转,说道:"钱不是问题,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了,您可是知名的谪仙人,这样吧,你给我们店写首诗,这酒钱就免了。"

    李白乐了,一口答应:"行啊,拿纸笔来。"

    店主人大方地说:“哪里需要纸?来来,题在墙上吧!”

    李白接过笔,兴致盎然,大开大合,挥毫如雨。明明是在题诗,在他身上,却像是在舞剑。

    最后一笔落成,他看也不看那满壁墨宝,随手把毛笔一丢,仰卧在席间,击缶而歌。

    很快,酒劲上头,李白彻底醉了,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切世间的纷纷扰扰都跟他无关。

    可他在墙上题的诗却惊动整个大唐。

    岑勋越看越心惊。他只是想让李白随便写个劝酒诗,怎么直接来了个千古名篇?

    李白写诗的时候,镜头放在李白身上,而非墙壁,所以天幕下的观众压根不

    知道李白写了什么。

    等到李白彻底睡着,镜头才转向墙壁。画外音是酒肆无数文人墨客的惊呼。

    曹操心里暗道,不就是劝人喝酒吗?换作他是李白,直接就拿捏了!

    他饱含疑惑:"在天幕中的戏子这么激动是为了啥?劝酒还能劝出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我觉得我写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劝酒的效果最好。怎么不提我的诗?"

    曹植不置可否,劝酒能怎么劝?

    左右不过一句:“快喝,喝酒能解愁,再不喝我弄死你!”

    曹植:“我也觉得父亲写的劝酒诗最好。”

    曹操受到夸赞之后非常满意,随着镜头的推进,看向李白的诗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光是第一句就让他瞪大眼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曹操:“??”

    “让他再说一遍,这叫劝酒诗?!”

    题目是劝酒,结果一个酒字都没有,笔触居然落在黄河上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诗歌达人曹操都看呆了。他无暇去管其他的东西,因为心神都被这句诗给勾走了。他眼前好像出现画面,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

    李白开篇就是大宗师手笔,普通人别说写了,根本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曹操不敢惹怒父亲,可是又不得不凭良心说话:“父亲,我收回我的话。如果想跟李白比,你那一句得改一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