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70-80(第15/21页)

 原本那些看不起乾隆的人,也稍稍收回了心中的成见,乾隆还是有点东西的。

    杜甫微微叹气:“天人永隔,真是可惜。”

    他收回思绪,耐心品味这些诗:"太白兄,我觉得这位乾隆皇帝是有天赋的,可惜文章憎命达,除了皇后之外,他的一生太过顺遂,没吃过什么亏,自然写不出动人的诗文。”

    “而且他是九五之尊,周围的人太过阿谀奉承,导致他走歪了路。”

    如果随便写什么东西,都会赢得夸赞,那么久而久之,就会飘。导致乾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自然无从改正。

    李白:“确实是块璞玉。”

    古青青说完了乾隆的诗,进入了杂谈时间。

    【很多皇帝一辈子没写诗,都没有被人诟病。为什么乾隆的诗为人诟病?

    主要是因为乾隆太装了,心里一点没数。他经常出诗集,让那些人看自己的诗,久而久之大家就逆反了。

    就跟娱乐圈一样,人设立得越很狠,反噬就越重。

    乾隆活着的时候,大家都被逼着看他的诗。

    现代领导发朋友圈,不点赞的话,领导看了说不定有意见。可到了乾隆年间,文字狱风气高压,不给乾隆点赞,说不定就要被砍头。

    乾隆死后,嘉庆继位。

    据说,当时有个读书人,准备拍嘉庆的马屁,于是从乾隆的诗集中

    挑出了两百多个句子,组成诗,交给了嘉庆。

    乾隆写了那么多诗,这个读书人需要耐心整理,可想而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嘉庆非常感动:“父皇死后,江南学子都不爱看他的诗文了,难得有人愿意看他的诗,说明你真的很崇拜父皇啊。”

    从侧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乾隆死后,大家就把他的诗集抛到脑后了。

    总而言之,如果乾隆不爱立人设、不爱装,那风评说不定会变得非常好。

    毕竟他写了四万多首诗啊,谁看了不得说一声牛?至少也会夸他一句勤奋吧。】

    乾隆正怀念孝贤皇后呢,突然被打断思绪,面色不好。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的嘴上依旧倔强:"什么叫装,什么叫立人设,简直一派胡言!!!!朕本来就是十全老人。”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话,让人拿出许多自己盖章的书画瓷器:"写诗不过是朕的一点小小爱好,朕还热爱品鉴金石书画。在这方面的造诣堪比易安居士和墨林居士,可一点都不亚于写诗!"

    和珅连忙拍马屁:  “是啊,陛下经常在上面写评语和诗句来点评它们,可谓字字鞭辟入里,最后又盖上印章,为其增色。”

    “陛下乃九五之尊,能屈尊降贵给这些死物写诗盖章,那是莫大的荣耀。想必书圣他们活过来,都会感激涕零。”

    乾隆嘴唇微抿,面色好了不少。

    古青青继续说杂谈:【乾隆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章总,其实就是说他爱盖章。

    乾隆自诩书生皇帝和风流文人,除了写诗外,还有一个高雅的爱好————品鉴书画。

    齐白石曾经说三百石印富翁,普通人有三百个印章就能算富翁了,据说,乾隆足足有一千八百多个印章,是之前朝代的总和,光是常用的就有五百多个。】

    【印章这种东西古来有之,是权力的象征。唐朝之前,人们写书作画,一般不怎么盖章落款,很多画家都会把落款藏在画里。

    到了宋元时期,文人开始盖章。

    因为印章可以改变书画的布局,调整书画的重心,也可以为黑白的书画增添颜色。总之,锦上添花。

    而且盖上印章,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最重

    要的是,可以防止伪造,方便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书画界的神作,都没能逃得了乾隆的毒手。】

    苏轼摸着自己保养极好的大胡子,乐呵呵地望着天幕,还对天幕之前放的诗文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筛石灰呀筛石灰。”

    他性格乐观,平生也最爱看乐子。不管是乾隆还是张将军,都让他笑个不停。

    等到天幕说印章,他才回过神:“啊,后人这么喜欢盖印章吗?在下基本上从来没有在书画上盖过印章。

    书画清清白白,方才尽显真味。添上印章、题跋和落款岂不喧宾夺主?”

    “这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么喜欢盖章,不仅没有赢得美名,反而赢得了骂名。”

    至少在苏轼的时期,文人们还没有这种臭习惯。

    他找出自己的《寒食帖》,上面几乎干干净净,留白很多,让他非常满意。

    他看向弟弟苏辙:“对了,子由,这是我之前在黄州写的,还没来得及给你看呢,写得怎么样?”

    苏辙自然是一顿彩虹屁,同时有些担心:“哥哥的书法写的这么好,不会遭到那乾隆皇帝的毒手吧?”

    苏轼倒是开朗:“其实我写的也就一般,又比不上颜柳,应该不至于吧?”

    谁知紧接着,天幕就开始播放那些被乾隆疼爱过的书画。第一副,赫然就是他的《寒食帖》。

    爱看乐子的苏轼:"……"

    第78章 让我们请出下一位受害者

    【据说,乾隆的章分为很多种类,第一类是人名章。

    他当太子用的时候是“皇四子印”等等,当皇帝之后开始用”十全老人“等等。

    七十岁开始用“古稀天子之宝”,八十岁开始用“自强不息”,让位给儿子之后开始用”太上皇帝"。*

    第二类是地名章,有"重华宫“”养心殿“”避暑山庄"。

    第三类是发表心情的鉴赏章。

    所以,乾隆每次盖章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先拍照发个朋友圈,底下配上定位,再美美写上文案,这就算一次打卡。

    三十岁拿出来打一次卡,四十岁可能再来一次,五十岁又来一次。他越喜欢哪个,往往盖得越多。

    但这样还不够,印章毕竟太小了,没有办法完全表达他的心情,他干脆在空白处写点评或者打油诗。

    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一位受害者,苏轼《寒食帖》。】

    【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造诣非常高。更重要的是,这是苏轼苏东坡流传下来的唯一手稿,是他在人间最美的留墨。

    所以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紧接着,天幕放出了《寒食帖》。

    其实这幅作品流落到纳兰性德手里,纳兰性德也噼里啪啦盖了很多章。

    乾隆一看,纳兰性德都敢盖这么多章,自己这个皇帝哪能输啊?

    他于是毫不留情地盖了一堆,足足有三四十个。"弘历之宝“”古稀天子"……数不胜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