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80-90(第16/18页)



    赵匡胤皱着眉头,说道:  “你小子,天天想什么呢,不就是一首酸诗吗?顶多文采好了点,怎么在你眼中就成了谋反?"

    赵光义:  "臣弟只是防患于未然。"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道。

    【大家都知道李煜很有才,一出什么作品,他们都争着抄录。当时赵匡胤已经死了,弟弟赵光义上位。

    据说在宴会上,赵光义听见百官谈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之后非常生气,这李煜人还在心不死啊!

    是不是还想复辟?

    绝命毒师于是赐下了牵机毒。】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煜的演员望着太监拿的毒酒,脸色发白。

    赵匡胤还在位的时候,顶多动动嘴皮子折辱一下他,没有要杀他的意思。赵匡胤死了才几年,弟弟就忍不住要杀他了。

    他双手颤抖,端起酒樽,看了一眼江南的方向,随后缓缓服用致命的毒酒。看来他这一生,再也没有办法回到故乡了。【除了李煜之外,吴越国的钱弘傲据说也是被毒死。】

    赵光义:  "!!!!"

    他早就看这些亡国之君不爽了,没想到他上位之后真的毒死了李煜!他心里暗爽,却没注意到哥哥的表情。

    赵匡胤面色彻底黑了下来,之前天幕说了他死之后弟弟继位。在正史上,他是病死的,在野史上,他可能死于毒酒。

    这些天,赵光义劝他不要相信所谓的野史,一定要相信正史。现在赵光义被爆料出了一桩桩的毒杀事件,让他拿什么相信?

    赵匡胤幽幽地说:"所以,你未来给我的酒里到底有没有毒啊?"

    赵光义面色煞白,毫无血色,连忙表决心:  “这事儿又没发生,我哪知道啊。再说了,臣弟敬爱兄长,日月可鉴,绝无半点不臣之心。希望陛下明鉴,千万别信了这一家之言。"

    赵匡胤面上不动分毫:  “你说得有理,下去吧。”

    赵光义胆战心惊地走了。

    赵匡胤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的背影完全

    消失,还没有收回目光。

    他让人找来所谓的牵机毒药,吩咐身旁的宦官:  “天凉了,给晋王送点宫廷御酒暖暖身子。”他不知道赵光义给自己的酒里有没有毒,但他给的这一杯……

    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酣睡?

    古青青  【李煜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

    在很多人眼里,这位亡国之君明明有着圣人必备

    的重瞳,活的却很失败。但有诗云,  "国家不幸词家幸,活到沧桑语始工"。他的不幸,却是诗坛的幸事。

    后人往往以“入宋”这个节点区分李煜的诗。入宋之前,他往往写些风花雪月和宫廷富贵生活,算是位花间派词人。入宋之后,他“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有文人评价他:  “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自古以来,真情最动人,更何况,李煜流的是血泪。

    他只流传下来了三十多首诗,却牢牢坐稳了“千古词帝”这把交椅。】【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下期再见。】

    话音落下,视频停止,天音消散,人们却久久没有办法回过神。李煜的风格是那样的特殊,美到极致,愁到极致。翻阅古今,也找不出来几个。

    有亡国之痛的人,往往没他那样的文采。有那样文采的人,往往没有这种亡国之痛。两个条件筛选下来,类似者几乎为零。

    不对,还是有相似的诗人。

    有些人回忆起了之前播放的李清照,这两人风格倒是有些相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这一句话逐渐风靡开来。

    侯府中,李煜面色很差,浅淡的瞳孔中闪过惊惧之色,算算时间,再过几年,他就要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杀了。

    他思索半晌,来到皇宫之中,求见赵匡胤。

    巧的是,那个据说也被毒死的吴越国主,早就来了。

    吴越国钱弘傲这个亡国之君痛哭流涕,希望赵匡胤能保他性命:  “陛下,如果不是天幕凑巧提到违命侯,臣竟不知未来居然被您的弟弟毒死。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不臣之心,请陛下明鉴啊。"

    他好歹曾经也是一国之君,现在却没半点骨气,竭尽所能讨好赵匡胤。赵匡胤面

    色波澜不惊:  "朕知道了,不用多说。"

    随即他看向李煜:"违命侯,你也是来求朕饶你性命的吗?"

    李煜沉默良久,重重点头。曾经国破家亡的时候,他想自焚而死,却被手下劝住。真正想死的人是劝不住的。

    君王死社稷,他仰慕那些刚烈殉国的君主,却知道自己没骨气。赵匡胤摆摆手:  "只要朕在一天,你们就性命无忧。"吴越国主钱弘傲感激万分:  "多谢陛下!"

    "对了,违命侯,你怎么就流传下来了三十首诗?你入宋之前,写的就不止这个数了吧。"李煜点头: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很多诗稿也许遗失了。"

    赵匡胤看了他许久,思考该如何处置他。毕竟他是天幕承认的优秀诗人,还是得客气一点,以免惹怒了天幕背后的仙神。

    他于是给李煜改了个封号:  "你居然还有这般造化,曾经的事既往不咎。今天,朕就封你为安乐侯,关上门写你的诗去吧。"

    李煜不免有些惊讶,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去掉这个侮辱性的封号,收敛容色:  "多谢陛下,臣谨遵圣谕。"

    李煜回去之后,还是有些恍惚。他本该因为写诗而死,而他写的诗又反过来让自己避开了死局。笃信佛教的他低沉地说了一句:  "造化弄人。"

    此后,他专心创作,妙笔生花,佳作频出。大宋的文武百官一边说他是昏君,一边抄写得比谁都欢。

    朱棣如今穿上了太子朝服,端的是一副威风赫赫的模样。

    上一期视频中,天幕凑巧提到了朱允蚊上台后的奇葩操作,引得无数人非常震惊。两相比较之下,朱棣把侄子比得渣都不剩。

    最后朱元璋力排众议,立朱棣为太子。

    朱元璋以为这小子会欢天喜地、恭敬孝顺。

    结果今天,朱棣就跟他呛声:  "父皇,您看着李煜惨不惨?

    朱元璋不以为然:"有什么惨的?除了诗写得好,其他一无是处。咱要是他,在被封为违命侯的时候,就直接了结了自己,不受那窝囊气!"

    “我也这么觉得,那不如我们迁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