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后我让皇姐登上帝位: 27、灵丽宫,拂秀阁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炮灰后我让皇姐登上帝位》 27、灵丽宫,拂秀阁(第1/2页)

    今夜的雨似乎小了些,前阵子夜夜如同金石相击打,铁马冰河,吵得床架子都在震。

    雨声小了,隔着窗子仿佛在听摇篮曲,整座皇宫都陷入沉睡,要把前几晚的睡眠恶补回来才罢休。

    除了姜漱。

    她总是在深夜准时醒来,每到这个时候她就会尤其地饿。

    当她醒来,睡在外间的贴身宫人就会挨上一脚,爬起来点一盏灯。

    然后姜漱就会就着这点光,开始撕东西。

    扇面、绫罗、宣纸,只要侧殿中能找到的她都要撕,如果找不到,就要撕宫人的衣服,因此宫人都常常要给她备着些便宜的布匹,布料撕起来要费力一些。

    姜漱最爱听到布料纸张裂开时的“撕拉”声。

    直到她累了,食指第一个关节印上青紫的长痕。

    宫人又会挨上一脚,因为姜漱不满意她自己力气太小。

    白天尚且能忍受,饥饿感在夜晚才显示出真正的霸道,比东海的巨浪还要汹涌,将她拍打到礁石上,又将她拖回海水中,再次拍打……

    灵丽宫在夜晚是没有食物的,因为丽嫔不吃夜宵,也不吃零嘴。

    但今天不一样。

    在宫人揉着眼睛掌灯之后,姜漱看见桌上放着一个红木雕花的食盒,

    宫人向她保证,熄灯之前桌上绝对没有食盒。

    姜漱用下巴指了指,宫人犹豫着上前打开食盒盖子,一股香味飘散开来。

    一小盘肉圆,一小盘煎饺,还有一碗猪骨汤。

    像是特意为她准备的,每样分量都很小,一个个肉圆只有拇指大小,珍珠似的装在精致的碟子里。

    没有提供筷子和取餐的空盘,只有一根竹签。

    宫人皱眉,低声道:“殿下,这恐怕……”

    二公主却已经吃下了。

    没有经历试毒、分餐、训话……她就这样将肉圆放进嘴里。

    是猪肉和鱼肉胶打在一起,混合葱花、精盐和胡椒,这里面最难得的是胡椒,撒上一把便能使肉更加鲜香开胃,但丽嫔不喜,厨房从来没用过。

    二公主吃了三个小肉圆,喝了两口汤,咬开半个煎饺。

    这个分量放在常人眼里,连牙缝都塞不够,但放在姜漱身上可谓是破天荒的一顿饱饭。

    原来她也是有食欲的。

    不过只存在于万籁俱寂的深夜,到了白天她一样都吃不下。

    姜漱试过藏些干果肉脯,专在深夜时分躲在被窝里吃,但有次母亲在饭桌上说了一句,“食睡须专,只有粗俗之人才会在错误的时辰进食。”

    她便未能再藏起食物。

    姜漱将剩下的食物放回红木盒子,命令宫人立马拿出去扔掉。

    “不想被罚去浣衣局的话,今晚之事,谁都不许说。”

    小宫人点头如舂米,拿起红木食盒冒着细雨出了侧殿。

    看着宫人离去,姜漱亲自将一块新的檀香放入金蟾炉内点燃,好驱散房中的残余气味。

    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样无声无息地潜入她的房间,就为了放一个食盒。

    姜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她在宫中四处树敌,怕她的人多,爱她的人无。

    除非是想下毒。

    檀香袅袅绕绕,房中多了一丝暖意。

    姜漱依旧很疲惫,吃了点东西就想作呕,腹部又空虚又紊乱,但她还没死。

    莫非,宫中真有鬼怪出没?

    姜漱干涸的眼中,第一次诞生疑惑。

    ……

    这一场雨终于快要收尾。

    城东地势高,积水少,许多店铺踏着细雨开张。

    这一片都是公孙王侯的宅邸,每天店门前都能走过去十个亲王,八个世子。

    但终归是天家人的宅邸,平头百姓若是在此经过,都得眼观六路,缄默而行。

    前几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许多人都看见了。那火舌舔舐阴沉的夜空,定是把天烧漏了,才会有这么大的雨。

    也有人说定是侯府那位少爷作恶太多,降下天罚了,不然这雨为何不早几个时辰来,偏等到几十个仆役轮流搬水扑灭之后才下。

    隔着细密的雨雾,几条街之外就是正在修建的公主府,来年,帝国的牡丹就要在这住下了。

    公主府的角落,一座楼阁拔地而起,檐牙高啄,朱漆是新刷的,在朦胧水色中显得尤其鲜艳。

    檐下是一块御赐的金字牌匾,上书“东风拂秀”。

    便是拂秀阁所在。

    阁中放着一张长方形的红木长桌,大理石铺面,云母镶花,两边整整齐齐放着成套的红木圈椅,主位身后的墙壁挂着一大块橡树皮制作而成的软木板。

    就像一个现代的会议室。

    姜遥坐在主位,姜狸坐在左边,身边依次是柳晩青、汤齐,另一边则是林举荷、棠焕。

    流云和玉姿坐在房间的最后面旁听。

    棠焕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一篇投稿。

    那篇稿子写了历朝历代涌现出的优秀女性,有务农的有经商的,造福一方百姓,有的甚至因功劳甚大,得以入朝为官。

    史书对她们的记载寥寥,如果不是深耕历史,特意往这个方向钻研过,是很难写出如此详实的文章的。

    姜遥看完文章,实在满意,赶紧将人拉入阁中。

    见人已来齐,大公主两手一拍,宣布会议开始。

    姜遥:“欢迎大家来到拂秀阁第一届聚会,本次聚会主要有两个讨论任务:第一,桥报的发行情况和受欢迎程度;第二,西域使团的接待事宜。”

    棠焕对于桥报背后是两位公主的事实还在震惊之中,就听到“西域使团”这种国家大事,尚在云里雾里,就被三公主点名。

    “棠府上各房女眷都订阅了桥报,订阅率极高,我听说,这是棠姐姐的功劳?”姜狸言语带着赞赏,她看棠焕时常板着张脸,好像总缺一副眼镜的样子,没想到私底下是个优秀的销售。

    棠焕:“回殿下,并非是我的功劳,桥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体裁五花八门,订阅所费不多,对于识字又无法出门的闺阁女眷来说是难得的娱乐读物。尤其是第二版连载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市面上找不到类似,不订阅报纸就肯定看不着。她们只是分着看了第一期,便争相订阅。”

    棠焕起身拱手,竟是要叩谢公主办报大恩,姜遥连忙将人扶起来。

    姜遥苦笑:“不愧是礼部家的哈。”又警告棠焕,“散会之前你不能离开椅子。”

    姜狸接过话头,她手上有经销商——医女、巫婆、嬷嬷传回来的数据。

    书局专门聘请了这些有门路的女子来经销报纸,效果显著。

    这些频繁在内宅走动的女子,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很大程度上还要承担陪聊之类带有心理疏导性质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