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18、《白马篇》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18、《白马篇》(第2/2页)

下,非一日之功也。

    唏嘘过后,女子喝了一口水,才继续解说。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曾在《说诗晬语》评说曹植“极工起调2”,也就是说曹植特别擅长写开头。】

    【比如他的《七哀诗》的开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还有《野田黄雀行》中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都是惊才绝艳的开头。】

    【单说此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只一读我们便能想象苍凉大漠下白马疾驰的场景,未见其人却主要烘托其人,类似于宋徽宗赵佶为画院考试所提出来的题目“深山藏古寺”,他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烘云托月月更明的意境。】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吩咐人好生看着赵构母子,不让二人生事。

    刚走出去不久,就听到巨幕提及自己,他怔愣片刻,没想到自己随手出的一个题目竟让后世之人如此看重。

    早知道他就应该字斟句酌,将这五言雕琢得更加引人入胜些。

    不知此女是否还会再提及自己。

    她如今盘点文人,若是盘点书画家定然有自己一席吧!

    就此事看来,如曹子桓所言,文学亦乃国之重也。

    赵佶想起赵明诚一家,陷入沉思,甚至没注意到女子称呼自己为徽宗。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这几句是对于白马之上的少年的介绍。“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幽并游侠,其实指的就是游侠,古幽并一带常出游侠,也就是今山西、河北、内蒙、辽宁一带,所以称幽并游侠。】

    【古往今来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再到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再往后各朝各代的文史作品中,人们对于游侠这个群体的态度是有争议的。】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汉武帝刘彻伏首案前,桌上的竹简之上写着一些字迹,这些字迹中间被污了不少,勉强从开始到最后能大体看清。

    汉

    东汉

    三国

    曹魏

    魏晋

    隔了些位置,又写下了几个字。

    南朝

    明清

    唐宋

    南宋

    刘彻搁下笔,继续看向巨幕。

    【首先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引用韩非子的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就是说儒家那些读书人舞文弄墨破坏法纪,而游侠则用武力破坏禁令,韩非子对两者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司马迁而后又对侠士精神进行赞扬,可到了东汉时期,班固与司马迁是完全相反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文化反应一定的政治,韩非子提出那句话是因为他崇尚法,希望所有人不管文武都以法为度,而司马迁、班固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来自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具体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些前辈的论文看一下。】

    【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在《白马篇》中曹植对游侠是持赞许态度的。】

    【但是就连极力赞扬侠士精神的司马迁也将一类恶“侠”分离出去,并说游侠之行“不轨于正义2”。那曹植自然也清楚,于是他这里崇尚的并非是游侠的叛逆行为,而是以侠武为力,为国效忠,可以说是对“侠”的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并非全盘肯定或否定。】

    “好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刘彻提笔在竹简之上写下这几个字。

    巨幕刚出现时,他召见司马迁父子谈及著书之事,司马迁看着成竹在胸,想来定有把握。

    如今听这女子频频提起《史记》,真当乃巨著矣,他心中不免对司马迁更满意了些。

    刘彻又看了眼自己写下的那八个字,提了朱笔又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似乎说得也有点道理。

    【曹植对游侠的这种改变让游侠精神得以延续下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他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气势十足且非常厉害,“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一生的梦想。】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