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2、一刷(中)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2、一刷(中)(第2/3页)

号,然后恭敬的双手递给登记的皇室宗亲。

    对方倒是挺年轻的,二十来岁的模样,手捧着暖炉,一副娇弱贵公子状。仿若被拉过来做苦役一般,神情还有些恹恹的。

    一言不发的拿起皇亲的印鉴敲在竹签上,又一言不发的在登记册上登记。

    崔琇扫了扫印鉴上的安郡王印三个字,心理有数,应该是明德帝的侄子。

    拿稳竹签也是两日后开榜的凭证后,崔琇看着也颇为干脆敲印登记,都不理会崔恩侯的安郡王,微微松口气。

    不是熟人就好,否则这个时候聊天,可真要被参一本了。

    庆幸着,崔琇对着自家三人以及高凤缓缓一鞠躬,表示自己找得到位置后,便提着竹篮,步伐稳定,目标明确的奔赴自己的座号了。

    完全忽视了他身后崔家一行人以及其他考生眼里的震撼——这崽子竟然不哭不闹乖乖巧巧找座位,还一直自己拎着个竹篮?

    崔瑚和崔琮互相对视一眼,皆从如此决然离开的背影中获得力量,也无惧阴冷,忙不迭找座位。

    按着甲乙丙丁天干地支排序,每排五十人。按理来说应该很好找的。可偏偏今年应报考人数多,据闻有一千五百多人,又特设了两厅堂为考舍。因此需得按着纸糊的灯笼所指方向,细细分辨,免得走错考区了。

    崔恩侯瞧着自家乖巧的三个崽,抱着暖炉,慢慢悠悠的打着哈欠,找自己的位置。

    ========

    崔琇顺着指引,找到甲排三十五座,拿出竹签上的座位号核对一遍后,才露出个大大的笑脸。

    无视左右考生落在自己身上的好奇目光,他从考篮里拿出抹布踮起脚奋力将自己座位简单擦拭收拾干净。

    然后崔琇又拿出干净的手帕擦擦额头的汗珠,观察了一下左右,确定还有些考生未到考场,离考试开始时间还远。

    想了想,与其大眼瞪小眼的,还不如抓紧时间练习!

    于是崔琇揉揉自己的小手,取下发带。

    回想着自己学到的束发知识,他用小木梳捋了又捋,还抬手摸了摸自己脑袋。

    确定头发光滑了,他转动发带一圈两圈,用力系好,打结。

    又重新扎了个小啾啾,崔琇抬手摸了摸。

    确定没有头发散落在外,崔琇满意的嘴角弯弯,才不急不缓的拿出暖炉,点燃银霜炭。

    在崔琇附近的考生们:“????”

    这四岁小孩吗?

    竟然会自己束发点火?

    莫不是富贵版的穷人孩子早当家?

    不少人震撼着,但当时间流逝,一声锣响代表考试开始,便止住了自己偏飞浮想,专注答题。

    崔琇看着副考官们,也就是皇子龙孙亲力亲为分发试卷,扪心而论觉得自己对大周朝颇有好感。

    虽然他不理解公主为何下降当平妻,但纵观县考,皇子龙孙们都还颇为负责,认真执行太、祖诰命。

    点评着,崔琇提笔在答卷上的红线横直格外填写座号。

    因现如今还未手腕有力量,即便用巧劲,亦也是做不到写出漂亮的小字。所以崔琇握笔,便只求自己的座号能够写得明明白白即刻。

    一笔一划,崔琇几乎用尽自己吃、奶的劲头,尽量写的稍微小巧一些,不要超越红线。

    要知道超越了,就算违规卷了!

    正竭力写最后一个字,崔琇就感觉到自己身边有一道巨大的阴影。但他此刻也没功夫佯装四岁小孩摆出好奇的模样,依旧专心致志跟最后一个字作斗争。

    巡逻的谢中元:“…………”

    谢中元看着映入眼帘的六个大字,眉头紧拧。

    这六个字,扪心而论只有横平竖直的框架雏形而已,算不得字。可偏偏写字的是四岁的孩童,确切说三周岁两个月,也就是38个月的孩童写的,因此倒算有些亮眼了。

    但问题就是孩子写的,让他抑制不住的心生惋惜。

    虽崔恩侯下场举世瞩目,让人忽略了这凑数的孩童。

    可能够自己穿衣拎篮,甚至还自己束发,擦桌子、点炭火……几乎每一件事都不应是四岁的国公府子弟,金尊玉贵的公子爷干的。

    这一连串动作下来,就显得崔琇有几分……有几分可怜了。

    崔家若不是从小就开始锻炼,崔琇会有今日的行云流水?

    不过帝王恩难测,今日考生也可怜。

    他这个主考官也可怜啊。

    谢中元唏嘘着扫了眼衙役高举的牌灯,又看看比他还可怜的崽。

    浑然不知道有人替他可怜上了,崔琇写完座号,当即带着些虔诚,将自己手中的毛笔隔得远远的,免得等会看题目思考时一不留神毛笔对他下手!!!

    至于身侧还驻足的“阴影”,他完全不需要考虑——毕竟考场规矩,不许抬头左顾右盼!

    笃定着,崔琇双手合十虔诚对着毛笔拜一拜,然后才看向衙役高举的牌灯。

    为防泄露消息,考题以举牌巡游的方式公布。

    也就是县试开始时,现场出题!

    一共三道题目,考试范围也基本限定了,与自己上辈子的规则一模一样: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不过——

    崔琇瞪圆了眼睛,有些骇然。

    就见牌灯上,端端正正写着题:

    一、养不教父之过

    二、名正言顺

    三、黄花如散金

    眨眨眼,崔琇都不知道身旁的主考官什么时候离开的,愣愣的抬手默默自己脑袋。他记得自己听县试规则的时候没听错啊,是从《四书》里出题。

    怎么……怎么第一题会出《三字经》啊?

    不过这题耳熟能详的,讲的是当父亲的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育好孩子。应当没什么心意,只能在引经据典上下文章。

    琢磨着,崔琇逼着自己注意力集中到第二题。

    名正言顺出自《论语》,是县试考试范围内。可这词若结合时政,恐怕有些让人深思啊。

    毕竟先前荣国公府邸之事,便涉及了名正言顺。且吧,再想想明德帝的登基那血雨腥风反转又反转的,也……也离不开名正言顺这个词。

    这么一联想,连养不教父之过似乎都在说明德帝好霸气下旨让皇子戍边。

    所以……

    只能怀着敬畏之心,崔琇不能再以小三元为傲,要踏踏实实的。

    自我反省着,崔琇谨慎的在脑子里打了腹稿做了文章。

    等文章完成后,崔琇揉揉自己饿的咕咕叫的肚子,拿起竹篮内的定胜鸡蛋糕,慢慢悠悠的一口一口啃着。

    等饱腹之后,他才想第三题。

    说实在,这第三题到不用纠结,因为上辈子考过啦!

    黄花如散金,指油菜花盛开连接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